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代天启、崇祯时期,处于多事之秋,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管窑瓷器工艺受到很大影响,因而后世很少见到署官窑款的陶瓷。天启民窑款有两种格式,一种为“天启年制”,竖排双行款;另一种为“大明天启年造”,竖排双行款。均用半行半楷的字体在器底或内底正中书写,或用双圈围饰,或用简笔花卉组成的装饰带围饰,字体风格闪烁着嘉靖、万历民窑款识的遗风。崇祯民窑的收藏品署款多为“大明崇祯年制”,竖排双行,外以双圈或单圈围饰,...
天启青花瓷器型大多欠规整。胎体一般粗糙,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有万历遗风。而崇祯青花瓷器型不规整的现象比较普遍,一般胎体厚重,修足粗糙,底足常有跳刀痕和刮削痕,并且多粘砂。但也有一些精品瓷器制作规整,呈现出清初的某些特征。 ◆天启青花瓷 器足多不施釉,为白砂底,可见跳刀痕,并粘有砂粒。釉质多稀薄,釉面的光亮程度明显减弱,其中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与万历时华丽繁缛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青花...
据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所藏有“天文年制”款的景德镇白瓷和红绿彩,可以证实,日本在景德镇早有专门定制瓷器的传统。日本现存有一批明天启、崇祯及清初景德镇制作的青花瓷,有各种茶具、餐具、香盒、碗及扇形、提篮形等各种日用器皿,器形和图案纹饰都具有日本异域风格。其中部分有“五良大甫吴祥瑞造”款,制作极为精良,在日本被称作“祥瑞”,为瓷中上品,“染付”为中品,“吴须”为下品。 “祥瑞瓷”实指日本学术界对...
崇祯朝传世瓷器中没出现过官窑瓷器,只有民间烧制的佛前用器、一般民用瓷器及外销瓷。有一部分供器胎子相当细润,甚至达到了清代瓷器胎子细密的程度,施釉稍薄、较白、光润,青花色深蓝,很稳定。还有一种胎子较粗的,胎体厚重,施釉厚,釉子光润泛青。釉中有极细小的黑点,青花颜色暗蓝闪灰并晕散。 青花人物纹莲子罐 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
记者1日从河北省河间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文保工作人员6月底在行别营乡张寺营村发现一通保存完好、刻有詹氏名字的明代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石碑,进一步佐证河间为詹氏(包括台湾詹氏)祖籍地。 据介绍,这块石碑高220厘米,宽90厘米,厚26厘米,刻有《重修瀛东张寺营吉祥寺碑记》,字迹清晰可辨,一旁另有散落的赑屃2座、碑额1个。碑的背面刻有不少古河间历史名人的名字,并刻有詹宗礼、詹伯时、詹仲...
图1-1 图1-2 图2-1 “崇祯通宝”是明朝末帝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年间(1628-1644年)铸行的。当时灾荒连连,农民起义纷纷,满清势力日趋壮大、侵扰频频,使得朝廷财政开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鉴于此,崇祯帝不仅让两京铸钱,还容许各省局、镇、司监等也可大肆开炉鼓铸,以盈利弥益国库,这样就产生了纷纭繁杂、多种多样的崇祯钱,其版别之...
日前,大名县一施工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盒精美的墓志铭,经文物专家鉴定,该墓志铭为明崇祯首辅成基命墓志铭。 据悉,该志石为正方形,由志盖和志体两部分组成,外部用铸铁箍绑缚,志石长宽各114厘米,厚20厘米。志盖大篆由时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李摽撰写,志文全篇7000多字,由时任兵部侍郎孙承宗撰文,志体小楷由时任礼部左侍郎、有“状元宰相”之称的大书法家文震孟撰写。 大名县文...
昨日,记者从邯郸大名县文保所获悉,他们在该县南关一施工现场发现了明崇祯朝首辅成基命与其两位夫人的墓志铭。 前不久,大名县南关一工地在挖土时,发现一方墓志铭。大名镇派出所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进行保护,县文保所工作人员也随后赶到。经辨析文字,其为明崇祯朝首辅成基命与其两位夫人的墓志铭,铭长宽各1.15米,厚0.2米。 据史载,成基命(1559――1635),字靖之,号毖予。天...
丁孟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明崇祯时期,铜炉制作近于完美。形态浑圆,线条流畅。器型风格追求典雅,简洁大度。炉身铜质厚重,做工精湛,品质卓越。色泽亮丽,赏心悦目。 戟耳铜炉 宽10.7cm,直筒形炉身,炉侧饰戟状耳。炉身包浆亮丽,制作工艺精湛,为铜炉中之精品...
明崇祯青花人物笔筒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外,还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笔筒就是其中的一种。从明代起,制作精致的笔筒就成为文人雅士和收藏家的宠物,至今不衰。昨日,记者在我市收藏爱好者张先生家中,见到了他收藏的不少雅致精美的笔筒。 笔筒收藏源于学习书法 走进张先生的书房,仿佛走进了笔筒的世界,书桌上、博古柜里,都摆着各种各样,形...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古玩辨伪之铜香炉10 丁孟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 明崇祯时期,铜炉制作近于完美。形态浑圆,线条流畅。器型风格追求典雅,简洁大度。炉...
天启青花瓷器型大多欠规整。胎体一般粗糙,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有万历遗风。而崇祯青花瓷器型不规整的现象比较普遍,一般胎体厚重,修足粗糙,底足常有跳刀痕和刮削痕,并且多粘砂。但也有一些精品瓷器制作规整,呈现出清初的某些特征。 ◆天启青花瓷 器足多不施釉,为白砂底,可见跳刀痕,并粘有砂粒。釉质多稀薄,釉面的光亮程度明显减弱,其中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与万历时华丽繁缛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1、器型大多不规整。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崇祯时,器型不规正的现象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2、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 并有万历遗风。 3、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崇祯时,器口普遍施加黄色酱釉。 4、青花有四种不同色调,其中晕散和黑灰的与那种纤细轻淡的色调相差悬殊。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