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四川平武县人社局干部龙州物语认为,形成文化交流大潮,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形成文化交流大潮,就要坐实“压腿、下腰、扎马步”的文化交流基本功。在对外宣传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孔子学院,各地对外交流年,乃至在时代广场播放宣传片,塑造出一个朝气蓬勃,自信大度的中国形象,但在此之下,却略显生硬,于普通百姓而言,还缺少一个生活的切入点,除却“汤圆、饺子过新年”,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6月10日是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浙江省博物馆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文化遗产。 “武林雅韵”音乐会奏响悠悠遗韵 6月10日,一场以“江南丝竹”为主题的“武林雅韵”音乐会在浙博孤山馆区奏响,来自海宁硖石小学民乐团的老师们为观众演绎了《彩云追月》《行街》《茉莉花》《紫竹调》《欢乐歌》《采茶舞曲...
6月10日上午,杭州市在西湖涌金广场启动以“浙山浙水浙乡愁”为主题的首个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活动,市运河综保中心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为主旨,在主会场向来往的市民游客大力宣传《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条例被印制成单行本、卡通漫画、宣传展板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辅以有奖问答,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游客驻足参与。 与主会场缤纷多彩的主题活动同步进行的是,在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拱宸桥和桥...
6月10日上午,由椒江区文广新局主办,椒江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椒江区戚继光纪念馆承办的“第十二个文化遗产日暨戚继光民间故事会”在椒江戚继光纪念馆内戏台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纪念馆的60余名志愿者在馆内表演各类文艺节目,参加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不单单是台州学院医学院、椒江实验小学的学生,还有社会各界戚继光抗倭文化的爱好者。故事会不拘泥于讲故事的表现形式,还有合唱、射箭、古筝等文艺表演,运用多元化的形式表现...
6月9日,由瑞安市文广新局主办,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瑞安市博物馆、瑞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瑞安广场上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活动。 瑞安市博物馆举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从2013年至2016年底,瑞安博物馆历时四年全面完成馆藏6746件(套)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荣获温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普查成果以图文并茂的移动展板在博物馆入口广场处展示,共展出馆藏级品文物...
今年6月10日是调整后的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全面展示近年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在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隆重举办了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杭州•拱墅)活动暨第六届大运河文化节,为公众奉献了一场文化盛宴。省市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
宁波博物馆 一市民捐赠宋元瓷器 (记者陈青 通讯员项聪颖)今年是《文物保护法》颁布35周年,昨日又是“文化遗产日”调整以来的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来宁波博物馆参观的观众常常会有一个疑问:博物馆展示的文物是从哪里来的?除了考古发掘、田野调查等主要手段,还有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丰富着博物馆的馆藏,那就是社会捐赠。记者昨日获悉,今年4月,我市一位姓王的市民主动联系宁波博物馆...
资料图 昨天是6月第二个星期六,也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自今年5月起,我市各地就立足自身文化特色,开展展示、展演、互动、走亲等系列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海宁皮影、硖石灯彩、香包制作、皮贴画、粉塑、剪纸……6月8日,海宁市首届“潮乡民艺”大赛颁奖典礼暨第七届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举行,多个非遗项目的...
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昨天,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保所、市文化馆承办的“苕霅流吟”——2017年湖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市文保所举行。 记者从市文保所了解到,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我市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包括摄影大赛、中外交流、遗产探访、问瓷苕霅研讨会、非遗精品项目展演等,部分活动将持续至7月中...
资料图 6月10日,2017“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暨我市中小学百名师生剪纸现场赛在白云小学正式开幕。 开幕式现场,来自全市100余名中小学师生分成教师、中学、小学三个组别,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了主题剪纸创作,经专家评审后,获奖作品将在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和市图书馆进行展出。 记者了解到,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6月10日是调整后的首...
近日,2017年缙云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壶镇镇金竹村举行,活动现场进行了舞钢钗、迎关公、千人旗袍秀等项目的表演。记者 程昌福 通讯员 李力华 叶丽云 摄
6月10日上午,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杭州·拱墅)系列活动暨第六届大运河文化节正式启动。活动当天,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馆正式揭牌开馆。 作为全国首家非遗主题文献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馆馆内服务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200余个,开馆时馆藏资料1万余册,设计藏书量达6万余册,设有服务大厅、休闲阅览区、沙龙区、活态展示区、多功能报告厅和运河文献典藏室(非遗资料...
你知道吗?本周六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遗产日”。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当天,会有些什么样的活动呢?杭城各大博物馆开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单。 浙江省博物馆:看精品剪纸展,听江南丝韵 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极富生命力,浙江地处东海之滨,人文渊薮,经济富庶,...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委组织部干部伍贺兴认为,两千多年前的古老丝绸之路已经架设了连接亚欧非大陆文明的“一带一路”,她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文化融合之路。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国家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可以肯定地说文化交流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内生动力。在现如今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关联度外向度日益凸显的“互联网+”时代,沿着“一带一路”的轨迹,...
图为二里头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我省文物事业发展又迎大事、喜事。 6月11日上午,在偃师市二里头遗址现场,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奠基石揭开了红色面纱。两年后,最早中国都城历史风貌将在这里生动呈现。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是二里头遗址1959年发现以来,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参加仪式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 二里头遗址被史学界认定为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