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红陶小口瓶,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高23.8cm 口径5.2cm 底径5.6cm。 瓶撇口,束颈,颈以下渐广,至腹中部直径最大。腹部置双系,腹以下渐内收,平底。泥质红陶。以手制成型,胎体薄厚不均,具有新石器时代中期陶器的特征。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1972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6000——前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从这件小口瓶的陶质和形...
彩陶水波纹钵,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高11cm,口径22.5cm,底径10cm。 钵圆唇外卷,束颈,口沿以下渐广,平底。泥质红陶。口沿及腹部均以黑彩描绘简单的水波纹。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地区,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马家窑类型陶器据科学测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100——前27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通常选择在水边南向的台地上聚居,水波纹是他们日常所见河水的图案化表现。
彩陶蛙纹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高42cm,口径13.1cm。 壶泥质红陶,口外侈,薄唇,球形腹,小平底,腹部两侧对称置双系。于橙红色陶衣上以黑彩描绘变形蛙纹。图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与造型协调一致。据科学测试,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前2000年。 变形蛙纹作为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体现了远古人们对于繁衍生殖的渴望。青蛙产下许多卵,孵...
红陶鬹,高39cm,口径11.9cm。 鬹胎为泥质红陶,冲天长流,细长颈,三个大袋足分裆而立,颈与后袋之间附一个麻花状鋬手,便于提拿。器物造型遒劲有力,似挺立之雄鸡。 鬹是龙山文化最具特色的器物种类之一。此鬹为龙山文化陶器中的精品。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高37cm,口径10cm。 罐小口,圆腹,腹侧安双环耳,平底。胎呈暗红色。肩及上腹部以宽肥的黑彩条带和细窄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纹,利用弧线的起伏旋转表现河水奔腾向前的韵律感。这种将柔和的弧线和醒目的圆点相结合构成二方连续的装饰带,是马家窑文化的典型构图方式。
彩陶钵,高9.6cm,口径21.3cm。 钵敛口,折沿,鼓腹,腹以下渐敛,小平底。橙黄色泥质陶,表面打磨光滑。钵内、外及口沿均以黑彩描绘纹饰。钵内饰以底为中心的漩涡纹,外壁为波浪纹,口沿为三组菱形网格纹。此器造型饱满,图案线条流畅,是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典型器。 马家窑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彩陶特别发达,而且可以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分别代表三个发展时期。马家窑类型彩陶造型有壶、罐、瓶、钵、盆...
彩陶弦纹瓶,口径8cm,足径6.5cm,高21.5cm。 瓶陶质,敞口,束颈,鼓腹,腹下渐收,平底。器表光滑,上腹部彩绘弦纹六周,纹饰简洁明快,朴素大方,有很强的装饰性。此类弦纹是马家窑文化中马家窑类型彩陶的常见纹饰。
【摘要】红山文化中的"蛙神像"是红山文化早期人类对神的意向的最简单表述。兴隆洼时期的石人像及后期对男性、女性生殖器和鱼的崇拜,无疑都是生殖崇拜。考古发现数量众多说明当时各地区的生殖崇拜现象非常突出。 【关键词】红山文化;巫;蛙图腾;生殖崇拜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0期
【摘要】齐地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根据近年间的考古发现资料,齐地从公元前40到50万年前此地发现有人类活动开始,到新石器时代,历经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四个不同的阶段,其间农业、手工业、制造业、冶炼业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对近年来齐地的考古成就做了一定程度的搜集和整理,力图清理出齐地史前文化的一个基本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齐地;史前;文化 【基金】四川师范大学20...
从遗产保护到文物修复、从寻找古村落到严惩文物犯罪、从民间博物馆建设到重点文保项目发掘……历史文化名城淄博,每一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都备受瞩目。12月1日,是《淄博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一周年,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有哪些新进展?作为一名普通市民该怎样对文物犯罪行为说不?今起,本报联合淄博市文物局开设专栏,让这些珍贵文物说说淄博故事。 繁华都市的街巷里,一座并不起眼的老旧建筑隐匿其中,唯楼前那块...
红陶双耳罐,新石器时代,口径8cm,足径4.5cm,高12.2cm。 罐泥质红陶,手制而成。敞口,束腰,折腹,平底,口沿至腹部有对称的单鋬耳,器身无纹饰。 齐家文化陶器多为素面,彩绘极少。此罐造型优美,设计巧妙,制作精致,具有实用功能。
黑陶单把杯,新石器时代,口径8cm,足径8cm,高12.5cm。 杯呈筒形,腹间微收,平底,杯身一侧有扁形把,便于持拿。杯为轮制而成,杯身均匀地分布三道弦纹。 此杯具有龙山文化黑陶的典型特点,器表漆黑如墨,器壁薄如蛋壳,反映出当时制陶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彩陶几何纹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16.4cm,口径37.4cm。 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质红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绘纹饰,口沿上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腹部描绘两层三角形几何纹,两层三角形纹饰的大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可能是由鱼纹逐渐抽象演变而来。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约公元前4800——前3900年)彩陶的典型特征。 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
11月25日,青岛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网发布公告,位于青岛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将进行施工和监理招标。据了解,该项目年底前将开工,总投资额达6380万元。 该项目位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南泊河东路以东、岛湾一路以西、科技四路以南、问海路以北地块,总建筑面积6331.6平方米,主要建设水下考古科研训练楼一座,地下1层、地上3层主要功能为设备存放、文物修复、科学研究、教学...
流动卖艺是古今中外民间艺术的一种存在形态,艺人把自身拥有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穿梭于乡村和城市之间,通过对某种艺术的表演展示,以艺术本体的魅力赢得观众的认可,并获得或多或少、或实物或货币的报酬。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建立,不少此类民间艺术也进入到名录体系之中。在仍然存在一定数量传承者的情况下,除了个别代表性传承人以外,其他同样掌握了该项民间艺术的艺人依然坚持流动卖艺,对于他们应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