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13日,广西崇左市官方介绍,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以来,崇左市通过完善遗产保护法规、加强遗产监测及环境治理等措施,进一步强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当地欲利用花山岩画这张世界级“金名片”,做好文化旅游发展大文章。 2016年7月15日,位于中国南疆广西崇左市境内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同时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 左江花山...
法国政府一贯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工作,在文化遗产方面的财政投入获得了显著成效。 2012年以来,为确保一些大的博物馆和历史建筑的维护、宣传、开放和参观质量,法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文化遗产设施的接纳能力,开辟媒介宣传的新形式。近5年来,枫丹白露宫、圣日耳曼昂莱城堡、贡比涅城堡等建筑通过整修得以完善。马赛的欧洲与地中海文化博物馆和位于塞纳河畔的皮埃菲特镇国家档案所也已相继对外开放。...
7月13日,《心血浇灌的碎片——毕加索亲制银盘·陶器展》在北京开幕,由毕加索亲制的50余件银盘和陶器亮相中华世纪坛,也开启了“2017国家文化艺术月——西班牙文化月”活动。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具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之一,也是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现代艺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谈到毕加索,人们马上会联想到他的绘画作品。其实,这位西班牙艺术大师擅长以丰富的媒介与题材创作出风格多样的作品,其在...
“起!”随着一声大喊,7月12日上午,位于泰顺县筱村镇坑底村的文兴桥开始搭建桥架部分,预计一周之后可完成该项工作。 廊桥桥架又称三节苗和牛头梁,即建造拱架部分纵向两层系统中的第一系统。在石头桥台砌就后,工人们将制作好的三节苗斜苗起吊放置在水架柱上,并在斜苗的上端安装垂直于桥跨方向的横梁(木匠称“大牛头”),再从上向下将三节苗平苗打入大牛头中,这样三节苗才算安装完毕。据现场工作人员称,桥架是桥...
一辆新款吉利车,好好的大马路不开,硬生生爬上了位于绍兴越城区广宁桥直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宁桥,这一幕恰好被附近居民拍下来。 “这样的荒唐事在绍兴还是第一回。”7月11日,看到记者提供的照片后,绍兴市文物管理局有关人士当即向警方报案。警方迅速对这一涉嫌破坏文物事件展开调查。 吉利车竟“爬”上广宁桥 市民裘先生就住在广宁桥附近,近日他翻看手机时,一张“不雅照”再次刺痛了他的...
《普博典藏——普陀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图集》以普陀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为基础,汇集了包括织绣类,家具类,交通运输类,瓷器类,乐器类,标本化石类,铁器类,陶器类等17类246件(套)藏品,配图精美,全方位展示了普陀先民们的生产劳作、日常起居、风俗礼仪、文化传承以及艺术创造。 此本图集是普陀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的一次展示。下一步将以“流动博物馆”主题图版的形式,更广泛地...
遗产编号 1―5―19 所属地区 河北·廊坊·固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廊坊固安县 申报日期 2007 固安县官庄村位于县城北五华里处,北依永定河,西邻大清河,是固安境内较为古老的村落之一。 现仍在该村生存繁衍的诗赋弦是流布在京固一带的地方稀有剧种。诗赋弦的前身是明未清初流行于北京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称为“十不闲”,“十不闲”吸收了凤阳花鼓、...
遗产编号 ⅳ-36 所属地区 辽宁·鞍山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鞍山市 申报日期 2006 它是广泛流传于海城一带的地方小戏剧种。早期的民间艺人,因受条件的限制,仅头戴一顶圆毡帽,身穿大布衫,系腰带以扮演戏中各种人物,因此又称“大布衫子”戏。由于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唢呐在当地俗名“喇叭”,故称“喇叭戏”。 【渊源】 1985年,辽宁省文...
遗产编号 1―5―24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肃宁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沧州肃宁县 申报日期 2007 宁县地处冀中腹地,京九、朔黄两条道路在此交叉过境,总面积 526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余人,东与河间交界,北与高阳(保定)接壤,西与蠡县(保定)为邻,南与献县、饶阳(衡水)毗连。 肃宁县城北尚村镇是全国皮草交易集散地, 2005年被中国轻工...
遗产编号 1―5―25 所属地区 河北·沧州·河间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沧州河间市、 献县 申报日期 2007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发祥于中国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
遗产编号 1―5―13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保定市 申报日期 2007 老调起源于冀中白洋淀周围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当地高腔和说唱艺术的影响,约于清道、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型。 该剧种的剧目内容,多是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如《山海关》、《铁冠图》、《杨家将》等。因此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
遗产编号 1―5―20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涿州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保定涿州市 申报日期 2007 涿州市西部乡村的一个小剧种,产生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属于梆子腔系统,板腔体,唱腔明快舒展;兰赋弦,民歌与民间说唱相结合的民间小戏,流传在永定河、大清河一带,清末传入涿州。 补充:戏曲剧种。 流行在河北涿县横岐村。...
遗产编号 1―5―23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定兴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保定定兴县 申报日期 2007 贤寓调是碰板调的变体,起源于光绪34年(公元1908年),产生于保定市定兴县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贤寓村。据传贤寓村产生贤寓调前曾有花会十几道,其中村北头有落子会,村东头有小车会、旱船会、南乐会等。村中有两个戏楼,也分东头北头,村两头的人就形成了竞...
遗产编号 1―5―15 所属地区 河北·邯郸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邯郸市 申报日期 2007 东填池村原属邯郸县,现由邯郸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托管,因建在填平的水洼之上而得名。全村共有2200多口人,全系汉族。 由于该村周围没有河流,且地势低洼,过去非旱即涝,村民的生活异常艰苦,只能把丰收的希望寄托在举办祭祀活动上,每年农历的六七月间,都要举行迎...
遗产编号 ⅳ―15 所属地区 陕西·汉中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汉中市 申报日期 2007 汉调桄桄,俗称“桄桄子”,因流行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唱腔、道白吐字归韵以汉中方言音调(汉水流域群众的语音)为基础,又因用梆子击节发出“桄、桄”之声,又名“汉调桄桄”“桄桄戏”。又因其主要板式名称、旋律结构、主奏乐器等,和秦腔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也称“南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