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代玉器风格清新、刚劲,棱角分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时玉器生产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玻璃光强的新疆玉。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运玉材的盛况“凡玉由彼缠头面,或溯河舟,或驾驼,经浪入嘉峪,而至甘州与肃州,至则互市得兴,车入中华,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价,而后琢之,良工虽集京师,工巧推苏郡”。当时北京、苏州、杭州制玉兴盛,苏州则是全国制玉中心,出现很多著名制玉工匠。 明代玉器的基本...
经过彩色装饰的瓷器,与素瓷相对而言。又称“彩绘瓷”。从广义的角度说,彩瓷主要有釉上彩、釉下彩、加彩和斗彩4大类,三国、六朝的青瓷中已有褐色彩绘与褐色点彩的使用;西晋晚期,南方已开始用褐色半点来装饰青瓷,东晋以后,南方普遍采用。隋唐袭用,并有所发展;隋代已使用墨彩点画瓷俑的眼睛、眉毛、头发、主褶、剑鞘等;宋代已出现釉上的“宋加彩”。元代则创烧了著名的青花瓷、釉里红等釉下彩。 彩瓷首创于北方,...
纹饰是指陶瓷表面的纹样,它可以是用划、刻、贴、印、绘画等方法来完成。纹饰有简有繁,随陶瓷工艺进步以及人们的信仰、喜好、时尚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变迁。纹饰的原始功能是美化陶瓷器和表达人们的信仰及情趣。但从鉴定的角度看,它们往往起着协助断代的参考作用。因此熟识某个朝代陶瓷纹饰的特微, 或者某种纹饰的起源、发展及消失的年代是古陶瓷爱好者应具备的知识。它们与对陶瓷胎、釉、器形等的认知一起成为古陶瓷断代的重...
嘉庆、道光时期瓷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 器型:从道光时起,器型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橘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白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花纹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但保留了乾隆时期的遗风。 装饰:绘画平整、细致,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期...
嘉庆一朝计25年,早期的粉彩还保留了乾隆朝的特点,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但总体上,无论是造型还是胎釉、工艺都不如乾隆时期灵秀和精细。 嘉庆一朝成为清王朝的转折点,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它们所折射出的瓷器制作水平均衰退。 一.是官窑器中的粉彩开光器为多见; 二.是继承乾隆制作的压凤尾纹(即轧道工艺)粉彩仍属多见; 三.是万花堆、百花图画面的陶瓷器物十...
清同治(1862—1874)时期,皇帝年幼,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朝政,清政府的颓势难以挽回。外国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生产更趋萎缩,虽然在同治五年(1866)时重建官窑,但生产工艺低下,产品质量粗劣。传世品中官窑青花的数量超过了咸丰产品。 胎釉:官窑器的胎体较为洁白精细,民窑器则胎质粗松厚重,大件器物尤其如此,也有的较为轻薄。官窑器釉...
咸丰(1851—1861)期间,可以称得上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有英、法等列强的觊觎。加上朝政腐败,致使社会动荡,生产凋敝,制瓷业愈加衰落。尤其是在咸丰年(1855)时,制造景德镇瓷器的御窑厂曾在兵火中被毁,此后基本上停烧。因此咸丰一朝的制瓷数量极其有限,传世品极为稀少。 典型器:赏瓶是咸丰青花瓷器中较为典型的器物,撇口,细颈,圆腹,圈足。颈部起弦纹,腹部多绘有缠枝莲纹,取其...
道光朝的瓷器生产大不如乾隆、嘉庆时。除了专为道光帝烧的署有“慎德堂”款识的器物还保持着乾隆、嘉庆朝的工艺水平外,其他一般的品种质量都不如前朝。器型缺乏创新,品种单一;胎体粗松,釉面不平;纹饰呆板,多以风景或“无双谱”入画。虽粉彩传世品较多,但质量已较康、雍、乾相差甚远。 胎釉:质地粗松,胎体粗厚笨拙,釉面不平,呈浪纹状的疙瘩釉。底足的处理也不精细,静圆的泥鳅背足已十分少见。道光民窑粉彩器物...
收割稻谷用的甩领,养蚕的蚕匾、蚕架,农耕用具犁、耙……近日,于城镇构塍村村民何留法来到海盐县非遗保护中心,送来了两套自己用竹篾精心编制的养蚕系列用具等微缩手工艺品,这是海盐县启动非遗手工艺作品征集工作后收到的首批非遗手工艺作品。 海盐置县已有2200多年,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海盐人民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其中既有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本月起,海盐县面向全社...
瓷塑是一种用瓷器的原料和烧制工艺做出的雕塑艺术品,也包括实用瓷器上附加的装饰装饰雕塑。瓷塑成型有的用瓷泥捏塑,有的用范模将泥料挤压成型,近代还有用石膏范注浆成型的。陶瓷发明以后,开始都是生产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实用器物,如碗、盘、杯、瓶、罐等。随着工艺的成熟,逐渐做出一些满足人们意识形态需要的雕塑艺术品和陈设品。有的瓷塑还加彩饰,这些瓷塑饰中国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 磁州窑卧童 鉴...
器物口沿处无釉的瓷器。因宋代定窑发明了覆烧工艺而产生,覆烧时由于器口紧贴垫圈,口部不能挂釉,露出一线胎骨为毛口,俗称芒口。为了弥补芒口的缺陷,往往以金、银、铜圈镶在口沿上作为装饰,更显豪华富贵。受定窑影响,宋景德镇及东南地区青白瓷窑也生产芒口瓷,优点是产量高,变形小;缺点是器物口沿无釉,使用不方便。
高桥通子 七宝烧作品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七宝烧是日语中对金属珐琅器的称谓。因其烧制工艺源于中国的景泰蓝,故又有“日本的景泰蓝”之称。16世纪末,日本工艺美术家及其工匠们,在模仿学习制作中国“景泰蓝”工艺品中,于不经意间竟然制造出属于具有自己民族风格并被其命名为“七宝烧”的艺术品。 七宝烧作为日本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创制之初,即体现出其独特魅力:它以金属为胎,表面装饰以石英为主要原料...
祁门瓷器指用祁门瓷土就地烧制的瓷器。祁门盛产瓷土,历史悠久。境内出土文物表明:徽州瓷器最早见于西周时期,有专家说屯溪飞机场挖掘出西周古墓里有古瓷,其胎土就取之祁门,并推断祁门有古窑址、祁门瓷土从唐代起就供应景德镇。 花色品种丰富多样,琳琅满目,造型优美,画工精细,既充分反映了祁门瓷土的优异品质,又体现了祁门瓷器生产者的精湛技艺。产品装饰多种多样,既有粉彩、贴花、青花,也有结晶釉、颜色釉和多...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有专家学者说:“中国玉文化造就的辉煌绝不亚于长城和秦兵马俑,甚至可以说玉文化的成就已远远超过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造就玉文化的要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则是古玉器的加工要素。正由于中华古先民高超的加工技艺,才能有令人叹为观止古玉器瑰宝。在离不开使用机械加工玉器的今天,已经难以确切想象古玉器是如何加工的。因此通过对“手工”和“机器...
玲珑,明彻的意思。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但不洞不漏。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叫做"米花";在日本则叫"米通""萤手"。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