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薄胎瓷又称脱胎瓷,用来形容它薄到几乎没有抬的程度。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其中修坯最艰难也最紧要。胎体成型后,待器内挂釉干涸,即刮除未挂釉那面的胎体,刮得几乎只剩一层釉,再在此刮削面上施以釉汁。坯体在利篓上取下装上,反复百次之多,才能将两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面薄。烧好后,细看瓷器好像被抽去了胎骨,故名“脱胎”。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开始制作薄胎瓷,成化时期便有了很高的成就;到了隆庆、万历年间,连一些高...
红瓷,是中国特有的瓷器品种,从专业术语上讲,红瓷又称釉里红。顾名思义,红瓷以中国传统的大吉大利大红色为主色,大红的瓶上裹着比黄金还贵重的稀有金属钽烧制而成的精美图案,整件器物洋溢富贵、吉祥。红瓷历史悠久,凝聚了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高超的艺术功底,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是当代瓷器珍品。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
青花五彩的定名应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新成果。过去传世品中五彩瓷器的装饰无论是否有青花都称“五彩”,但从未见过一件明宣德时期的五彩器,可是明清文献确有有关烧造的记载,如前文所述“白地青花间装五色……宣品最贵”,“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因此明宣德是否制造过五彩瓷器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学术问题。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明宣德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证明了明代文献记载的可靠性。明...
元王朝在政权巩固,社会相对安定以后,随着麻仓土的发现和开发,进口苏麻泥青料的增多,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做胎的工艺技术不断完善,普遍开始了西亚钴料和众多国产青料的分别使用和混合使用的多种方法,元青花瓷器制作、烧成的工艺美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至正年起,不仅官窑元青花瓷器达到历史的高峰,而且民窑元青花也不乏精品。但由于青花瓷器的生产仍然有“有命则供”、官府督烧与“否,则止”,面向市场供应的区别,元...
宝烧即“填红”釉。一般是将瓷器表上好的白釉剔去,填以霁红釉,成三鱼、三果纹样。烧成后,纹样浑然—体,呈色鲜红,汁水晶莹,图案凸出釉面,有时扩展到白釉下面,好象从胎骨内烧出。后人误以为是红宝石末入釉所烧,故名“宝烧”。 明永乐、宣德始有,常见品种有宝烧三鱼、三果高足杯和永乐梨形壶。清雍正、乾隆有仿永、宣宝烧器,但与明代不同,其霁红釉是完全的石灰釉,含氧化钙很高,钾、钠低,故釉层薄而匀,纹样无...
龙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头是龙,身为龟,因与荣归故里的荣归同音,一直被当做吉祥之物。不过龙龟兽的文物非常少见,如果有人在市场上,售卖这种文物,而且价钱还不算太贵,那您就要留个心眼了。 在海口市青年路的白龙综合市场前,记者见到了这样的三名男子,身穿浅灰色上衣的唐某,脚穿一双跑步鞋,看上去就是一个农民工的模样,背包的陈某,皮鞋,休闲裤打扮,有点像小老板,而穿拖鞋的赵某,一看就像普通市...
攒盘是成套餐具。由各种形式和数量不等的小盘拼凑而成。始于明代万历朝,清康熙时最为流行,并延续至晚清。按数量论,有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之说,以三彩、五彩和粉彩瓷器最为多见。清康熙后期制作的五彩攒盘较为精美,釉面呈翠亮青色,胎体坚致,多绘枸杞、枇杷等枝国与花鸟纹饰。三彩器多绘荷花、蟠螭等。 器形工艺特点:器型规整,制作精巧,为折沿边,器壁较浅,窄浅足。一组攒盘的组成,少者五个,多者达2...
1.器型:有三足洗、三足尊、平底洗、碗、椭圆形洗、套盒、龙、狮形熏炉、海水龙纹钵,除此外还有贯耳瓶、七管瓶、攒盒、鸟食罐、灯台、佛造像、文房用品等,还出现有模印文字和刻字的器物。 2.制作工艺:器物的制作工艺较精细,大量使用了模制工艺,使得器物形体规范、胎体较薄,有的器物胎釉厚度不到两毫米。因模具的广泛使用,异形器物也得以大量生产。 3.胎质:胎质坚硬致密,胎泥加工较精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左)为各经济体领导人夫人展示景泰蓝制作技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揭秘接待“APEC太太团” 在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里,为参加APEC会议的“第一夫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昨天,记者采访了技艺展示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钟连盛。在短短15分钟时间里,钟连盛不但向由彭丽媛率领的“太太团”介绍了有“燕京绝技”之称的景泰蓝制作技艺,还邀请来宾亲自DIY,为景泰...
宜兴堆花工艺陶器 宜兴堆花工艺技术是一种美化陶瓷制品的装饰手段,她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利用大拇指所表现的搭、搓、撕、揿、行五大技法,用各种色坭在陶制半成品表面进行装饰的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仅宜兴地区有,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回溯堆花工艺的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时期,原始部落的居民就在手制陶器上用黑红两种颜色的化妆上彩绘各种几何图案和一些简单的植物图案装饰,到东...
龙袍饰十二章纹 古代天子和最高级官员所穿的礼服,称为衮。在衮的上面,据说绣着蜷曲形的龙,表示尊贵。后来,从衮发展出了龙袍。衮衣上一般绣有日、月、星、山、龙、华虫、宗彝、藻纹、火、粉米、黼、黻十二种纹饰,称为“十二章纹”,据说从舜帝开始就用这十二章纹作为衮服的装饰了。在周朝,当诸侯卿大夫与天子一起参加祭祀时,服装上的章纹自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天子衮服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用...
一、煮丝 将选好的优质生蚕丝放在90℃—100℃的开水中浸泡,过10分钟,将生丝在热水中上下捞几次,再盖上盖继续浸泡,再经过10分钟捞出蚕丝, 这时生丝经热水浸泡后已脱胶,变得很柔软。当生丝成为熟丝时就可以进行染色了。 二、染色 将煮好的蚕丝放入调配好颜色的染缸里上色,染料最好选用环保的,对人体无害染料。脱了胶的蚕丝是比较容易上色的,染色前要将蚕丝沥干,然后投入染缸里来回捞,中途还要多次...
小时候,过年过节或祝贺同学过生日,喜欢自制贺卡。找一把旧牙刷蘸上蓝墨水,拨动牙刷毛,便有雾状的蓝色洒在纸上,不想有蓝雾的地方用卡纸遮起来就好了,然后再画上点什么。这样的贺卡很受小伙伴的欢迎。 后来笔者在研究青花瓷的工艺时,曾经想:青花工艺有没有吹墨画法?5年前,得到一块万历年的青花瓷片,就是吹墨画。图中画了三匹马,马的周围有蓝色雾状墨点,显然是先遮后画的。我学生时代的小技巧,我们的祖先早就...
纹饰是指陶瓷表面的纹样,它可以是用划、刻、贴、印、绘画等方法来完成。纹饰有简有繁,随陶瓷工艺进步以及人们的信仰、喜好、时尚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变迁。纹饰的原始功能是美化陶瓷器和表达人们的信仰及情趣。但从鉴定的角度看,它们往往起着协助断代的参考作用。因此熟识某个朝代陶瓷纹饰的特微, 或者某种纹饰的起源、发展及消失的年代是古陶瓷爱好者应具备的知识。它们与对陶瓷胎、釉、器形等的认知一起成为古陶瓷断代的重...
2日,第八届中国民间手工艺艺术节在苏州观前街玄妙广场拉开帷幕。本届艺术节展品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手工艺项目为主,全国各地70余位民间手工艺名家现场展示绝活绝技,吸引众多市民及游客前来观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