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紧锁的眉头,悲哀的表情,忠实的姿态……一尊尊矗立在土田中的高大石像在斜阳的照射下更显得古老沧桑。一座座青山突起在黄土平原,秋天里燃烧高粱残叶散发的烟雾笼罩着一片片农田,农民们在高大的石像群旁面无表情的来回耕作着,甚至看也不看一眼,仿佛不存在似的,孩童们放学后爬到石像上无拘无束的玩耍……一片平和却萧条的景象。 这就是处在河南巩义(原巩县)的北宋皇陵的一片景象,北宋皇朝的统治者可能不会想到自己的...
提到重庆大足,盛世妆金的千手观音是涌入脑海里的第一幅画面。大足石刻是目前全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与国内的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齐名,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 卧佛从去年开始已经进入了修复阶段。那么,修复的情况怎么样?什么时候能重新开放? 近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和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做客《华龙会客厅》就卧佛及正在进行的小佛湾...
日前,丽江古城有多位文化界人士向媒体反映丽江古城的武庙年久失修、摇摇欲坠。7月17日,经记者反馈,“丽江古城文物安全告急”这一信息引起了丽江市古城区党委政府的高库重视,7月24日上午,古城区政府对反映问题作出回应。 现场目击:古庙危房成周边旅游安全隐患 一古庙文物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修, 乾隆七年(1742年)增修门楼。道光十五年( 1835年)从南...
《指尖旋舞 艺成天工——新疆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开幕式上的古筝表演。 7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二楼《指尖旋舞 艺成天工——新疆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刚刚开展,北京服装学院研二学生葛梦嘉驻足在一只片金棉布枕前,仔细看着金丝线的纹路和花样,她不会想到,让她眼中神秘深邃的纺织品文物得以复原犹如再生的人,就坐在距离她不远处,正修复着另一件汉代的套头裙。 为期3个月的《指尖旋舞 艺成天工...
昨日,考古发掘人员田德才在荆州开元观考古项目基地战高温进行考古发掘 始建于唐代、位于荆州博物馆园区内的开元观,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配合环境整治工程考古发掘。目前,该考古发掘项目已进入尾声,专家介绍,预计本月底整个考古发掘将完工。 在考古发掘现场,16名和田德才一样,具备丰富考古发掘经验的工人正在战酷暑高温、抢工期进度,确保考古工作按计划完成。
7月21日,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清西陵泰东陵、泰妃园寝、慕东陵、昌妃园寝及行宫部分建筑五项文物保护工程日前通过了省级技术验收。 清西陵文物保护工程是国家文物局启动的明清皇家建筑维修重要项目之一,也是我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世界文化遗产重点项目之一。本次技术验收的五项工程最早开工于2012年9月,至2016年10月陆续完工。各工程程序管理规范,修缮后排除了隐患,工程质量和外观效...
近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的相关规定,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指导意见》和《河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实施意见》要求,经郑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郑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将全面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文物工作方针政策,加强指导、协调解决全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供文物保...
7月1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一行从湖北红安县到达河南信阳市新县,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贾连敏等参加调研。信阳市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尚朝阳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市政府副市长张明春、市文广新局局长张冬梅、市文物局局长刘维等全程陪同调研。调研活动为期两天,重点对信阳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组一行轻车简从,集体乘坐中巴车分别到达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
遗产编号 ⅳ―15 所属地区 广东·汕尾·陆丰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陆丰市 申报日期 2006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用中州官话唱念,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明初南戏的一支传入粤东,形成正字戏,主要扎根于海陆丰地区,后传播到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 正字戏有传统剧目两千六百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刘希必金钗记》...
遗产编号 ⅳ―92 所属地区 浙江·温州·泰顺县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浙江省泰顺县 申报日期 2006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
遗产编号 ⅳ―2 所属地区 福建·泉州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 梨园戏保存了宋元南戏...
遗产编号 ⅳ―3 所属地区 福建·莆田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 申报日期 2006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南宋时期,在宋杂剧的影响下,福建莆田、仙游一带出现了将歌舞念白综合起来搬演故事的兴化杂剧。明代初年,兴化杂剧吸收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声腔的艺术因素,形成兴化腔,用以演出兴化戏。明清时期,这一戏曲样式又有...
遗产编号 ⅳ―4 所属地区 广东·汕头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广东省汕头市 申报日期 2006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距今已有四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于粤东、闽南、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潮剧传统剧目分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文明戏和新编历史剧两大类,有剧目两千多个。传统剧目...
国务院日前在给浙江省政府的批复中,同意将龙泉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认为龙泉市历史悠久,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较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据了解,龙泉是全省第1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市首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浙江省和龙泉市人民政府要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深入研究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