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牛尊 陕西省岐山县的贺家村、礼村、凤雏一带是周原遗址的中心。在这块周文化的发祥地上,历来出土的铜器很多,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而1967年于贺家村出土的铜牛尊是这其中的佼佼者。铜牛尊出土于贺家村东北部一个约半米深,面积约0.5平方米的方形竖坑窖藏中。该窖坑西北距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周文王宫殿遗址不到200米。 尊,酒器也,牛尊即牛形酒器。此尊通尾长38厘米、通盖高24厘米,腹深10.7厘米...
广东省博物馆专家林亚兴—— 青铜器文化有着数千年历史,藏品叹为观止。现在有何机会零距离接触青铜器?《晋国遗珍—山西出土周代文物精华展》在广东省博物馆正在进行,70多件青铜器精品亮相,且不乏镇馆之宝。日前,收藏周刊记者赶到广东省博物馆,馆内青铜器研究专家林亚兴和记者一起观赏了本次展览,他还介绍了青铜器的鉴赏方法。 西周鸟尊(山西博物院藏) 有人说收藏了1...
申城步入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并且连创高温天数历史纪录,钱币二级市场也由此门可罗雀。 由于入市人流大幅减少,市场成交明显不济,老精稀金银纪念币板块继续在底部区域徘徊,丝毫没有走出底部泥潭的迹象,以时间换空间,老精稀金银纪念币的持有者,只有继续耐心等待。 金银纪念币新品种方面,青铜器二组金银纪念币不同规格品种之间的走势分化明显,其中5盎司银币在前期下探5300元的最低价位后快速反弹,目前最新的市场价...
战国勾连雷纹铜桶 雷纹鬲(广东省博物馆藏) 唐代瑞兽葡萄镜 我国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可说从未间断,投资者不可不防。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仿古青铜器日益成为不法 分子获取暴利的目标,他们采用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艺,令藏家防不胜防。其中,铜锈的造假最为严重,而有的甚至将旧铜器上的锈料直接移植到赝品上,从表面 看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民正在专家的指导下制作拓片。贺邵清摄 宋先生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文物拓片。贺邵清摄 25日,四川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携带”29件青铜器,走进素有“长寿之乡”美誉的眉山市彭山县,让基层民众“零距离”感受了一把珍贵文物。 2012年,四川博物院为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专门打造了全新的...
宝坻区的窝头河是条古河道,河两岸景色宜人,对于河名的来历有人说是因为河中有个小岛形似窝头,也有人说曾经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就在这条河的不远处的歇马台村,曾经在1984年就发掘出古代遗址。如今为配合歇马台村还迁房项目的工程施工,今年4月至今,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再次对歇马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而此次是首次大面积地对该遗址的发掘,跨越商、周、战国,出土墓葬30座,并首次出土仿青铜的陪葬礼器。 遗址...
记者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文产办获悉,近日,施工人员在镇雄县五德镇杨柳湾村开山辟路时,挖掘出一些盆形金属器物残块。专家们考证发现,出土的釜、壶、盘、洗等4件文物均属于汉代青铜器。 7月13日上午,镇雄县宣传、文化、公安等部门人员赶到杨柳湾村,对文物发现地进行了妥善保护。云南省、昭通市文物考古专家赶到现场后,开展实地发掘和考古。当天下午,考古人员在长约10米的地埂子中陆续发掘出4件粘满泥土的金属器物...
“棒槌”、“烧包”是古玩行当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们对那些自认“高手”、但鉴定水平有限却自信满满想来“捡漏”的藏家的统称。这样的人很容易中了古玩行当“故弄玄虚”、“借刀宰人”的招数。 案例:江湖高手也被忽悠 年年打雁,今年却被雁琢眼。对于从湖南来疆做生意...
发掘现场已拉起警戒,派专人值守。 发掘出土的壶、盘等文物 挖机挥舞着手臂开山辟路,突然,一个锈迹斑斑的盆形金属器物残块冒了出来,施工工人和当地村民一看,立即停止施工并电话联系相关专家进行考证。这是7月11日发生在昭通镇雄县五德镇杨柳湾村的情景。随着省、市、县三级文物专家的现场发掘和全面考证,很快揭开了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所发掘出土的釜、壶、盘、洗等4件文物均属于在地...
挖掘后的墓坑杂草丛生。 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走进玉溪市江川县,伫立于县城入口的巨大牛虎铜案成为江川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这具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以极高的艺术境界和观赏价值,成为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1972年在李家山出土时也让位于抚仙湖及星云湖之间的高原水乡江川名噪一时。 青铜对于江川人而言,是老祖宗留下地揭开古滇文明神秘面纱的珍贵文物,也是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勺碟壶炊、锅碗瓢...
青铜器出土后,应该如何保护?昨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所有青铜器出土后,首先要“看一次病”,再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位专家告诉记者,青铜器在地下埋了许多年,出土后会形成铜锈。这些珍贵文物出土后,专家首先要对器物上的锈样进行采样、检测,甄别它们是有害锈还是无害锈。“如果是无害锈,我们就把器物独立隔离存放,以免感染其...
图为:发掘现场 图为:随葬青铜器 图为:出土编钟 昨日,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群中最大墓111号墓二层台上的所有随葬青铜器全部现身,200余件编钟、鼎、簋、戈等青铜器首次集中亮相。 据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领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111号墓的墓室是国内目前发现的西周墓葬中最大的,该墓也是叶家山墓群中出土青铜器最多的墓。昨日,工作人员对111号墓进行绘图、...
昨日,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群二期考古中的第二大墓M28号墓,清理到棺底部分,墓中清理出大量青铜器及多件随葬玉器以及朱砂。记者杨闻名通讯员王涛摄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文物上的泥土 记者杨闻名摄 连日来,叶家山考古仍紧张进行,考古发掘进入最后阶段,考古人员在墓中发现大量兵器和玉器,同时M111号和M28号两座大墓已挖到棺底部分。 昨日下午,根据M28号墓留存的墓主两颗牙齿,考古人员初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