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梁思成故居内垒起砖墙,几间不大的平房模样初现 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是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方案皆诞生于此。近日,在未取得施工许可的情况下,这座院落内几间“鸽笼”房初现模样。记者走访发现,新林院诸多大院内出租房林立,有的百余平米的院子居然挤下7、8间出租屋。文保部门称,新林院8号这种“有文物价值但不是文物”的“...
“可辨器形有绳纹板瓦、筒瓦、瓦当、青砖、罐、盘、碟、碗、缸等生活用品和建筑用品,器物年代一直从汉、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此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出炉的《旧州城城址考古调查》中的部分文字。该调查报告认为旧州城城址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城址,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并建议当地文物主管部门尽快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其得到有效保护。这是海南日报记者今天从海口市文物...
据英国《每日邮报》4月5日报道,在艺术家眼中,凸凹有致的女性身体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而艺术家Craig Tracy以女性身体为画布创作精美艺术品就是美上加美。第一眼看去,以下艺术品像是油画作品,但近看,画中绵延起伏的小山和生动的图案却是画在裸体女性身体之上,都是令人叫绝的活生生的艺术。
近日,陕西省汉中西乡县发现一通清代倒庙渡桥碑记,倒座庙位于西乡县柳树镇黄池倒座庙村,因古庙面山而背川,习称“倒座庙”。庙前有小溪沟,昔日有方板吊桥一座,习称渡桥。因桥面年久失修,乾隆四十九年三月,当地士绅倡议捐修,工竣,勒石以铭。 青石质碑,碑呈圆首,长方形,通高151、宽74、厚12.5厘米。碑额楷书题“芳流百代”,款题“乾隆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勒石”。碑石下半部字迹漫漶不清,多不可识。因桥废庙...
消防官兵熟悉古建筑场所 消防官兵开展实战演练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将至,每年这一阶段都是火灾的高发期。按照当地风俗习惯,群众都要以祭扫焚香、烧纸、点蜡、燃放鞭炮等多种方式来寄托对亲人的怀念,给消防工作带来严峻的考验,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引发火灾。为全力做好清明节期间火灾事故的发生,3月31日上午,安徽池州市青阳县消防大队针对辖区内相关文物古建筑开展熟悉演练工作。 消防官兵们针对辖区重点单...
唐山农民秦仕平想创造一点不一样的东西留给后人,他投入几千万元请人制作了泥雕版的“清明上河图”,还原了原作中的主要部分。现在令他尴尬的是,以“清明上河图”为核心的度假村已经累计投入1.2亿元,包工头起家的他对此已感力不从心,但这块烫手的山芋距离盈利还需要大量的投资。 泥雕版“清明上河图” 唐山市区以北的丰润区102国道上,我们的车子两次错过了通向麻龙湾度假村的岔路口。顺着路边一块“国持营村”...
今年是清王朝覆亡的100周年,在这个时候,从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中自然容易想到著名的“兴亡周期率”。 1945年黄炎培同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谈到的“兴亡周期率”,是大家所熟知的。清王朝同其他历朝历代一样,当然没有也无法“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想当年,满族初兴之时,朝气蓬勃,英勇善战,凭着强劲的民族精神和正确的政治军事方略,迅速地一统天下,真所谓“其兴也勃焉”。那时的统治阶级,“聚精会神,...
成都商报记者 乔雪阳 摄影记者 程启凌 实习生 严仕泰 “老蓝顶马上要沦陷为家具厂了,我这个"留守女人"近期也将最后撤离。虽然这里冬冷夏热、条件艰苦,但依然让人留恋。”清明假期前一天,成都知名女艺术家郭燕的一条微博,引来了圈内人纷纷关注。 2003年由艺术家自发聚居而诞生的成都蓝顶艺术区,是成都乃至中国西南规模最大的艺术聚居区,近10年来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繁荣,在世界上都颇具知名度。...
凤堰古梯田群位于陕西省南部汉阴县漩涡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于咸丰、同治时期大规模建设,是目前陕西秦巴山区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完整的清代梯田。至今,居于当地的数千村民日常食用的稻谷仍全部以传统耕种方式产于古梯田。因此凤堰古梯田被称为“活态文化遗产”。我国第一座以“活态文化遗产”为特色的生态博物馆,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将于本月31日正式揭牌。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建成后的凤堰生态博物馆展...
四月的乡村中国多少弥漫着一些忧伤,清明来临,祭奠、缅怀、追思、感恩……发轫于悠远历史深处的清明文化,饱含着国人对生死的哲学思考,成为我们精神生活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清明文化的表达方式,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演进不断积淀、更新与升华。在农村,传统的祭祀方式是上香、烧纸、摆供、磕头,然后再在先人的坟头填上几抔黄土;在城市,扫墓、献花则是比较普遍的方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
明永乐剔红花卉长颈瓶 漆器的色泽醇厚内敛、手感轻滑温润,与瓷器、金银器的冷艳亮丽相异其趣。轻巧、防潮、隔热是漆器的特性,却因制作费时费工,常被视为奢侈品。除作为收藏盒之外,还可用作祭祀用器、国际外交赠礼,甚至成为后代的典藏品。 本次展览精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漆器,以明、清雕漆为主。雕漆是在多次髹迭的漆层上雕饰纹样,漆本身的色泽与质感、漆层层次的表现,随时代审美观及制漆技术而不同。结合雕镂技巧和纹...
记得60多年前我上小学时,每到清明节前的“手工课”,大多是学做风筝。做风筝的材料,都是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旧竹帘子的竹条儿。把竹条儿捆扎成骨架,糊上纸,再用水彩涂画,一个风筝就基本上做好了。我们做过简单的“拍子”(俗称屁帘儿),也做过比较复杂的沙燕、蝴蝶等。下课以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高举着自己的手工成果,高高兴兴地到操场上去放飞。 春风三月三,风筝飞...
清明祭祀用品销售开始逐渐升温,甚至已出现了iPhone4、iPad等多种“新潮产品”。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正是这一传统节日绵延千年的生命力所在。继承先人血脉,缅怀先人业绩,感谢先人恩惠是清明祭扫的价值所在。但现实是,一些人在清明祭奠时习惯朝“钱”看,把心思过分放在了“做样子”上,以燃烧的冥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杏花村,一个借诗《清明》而扬名的村落紧挨着我工作生活的营地。唐会昌年间,池州刺史杜牧诗云的杏花村,至今古迹遍地、古韵悠悠,终年游人如织。清明时节,雨丝飘荡,我触景忆诗,漫步于杏花村里,徜徉于古人诗绘的江南烟雨图画中,品味清明的意境。 清明,一个承载寄托的诗赋。 江山也要众人捧,清明名重人歌后。有劳杜牧之功,似乎从杏花村里走...
追忆亲人、寄托哀思,又是一个怀念的季节。3月31日,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九团生态园内,社区的居民们正在放风筝,通过放飞风筝这种形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每年清明期间,一些不文明祭祀的现象越来越多,街头都会生出大大小小的烧纸痕迹,风一吹刮得到处都是,影响了环境,留下安全隐患。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的方式,还可以通过放飞风筝、栽种花木、网上祭祀等形式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今年清明节,八十九团宣传倡导具有文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