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的设立以及“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我国大遗址保护的全国性格局初步形成,并朝着“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150处大遗址为支撑、覆盖全国、全面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历程的大遗址保护新格局迈进。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的一次大提升,也是探索遗产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
考古人员日前认定,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活动遗址发现的古泉至少已流淌7万多年,这潭优质泉水极有可能是古人类选择生活在此的主因。 考古人员通过对遗址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地质、地貌的综合考察初步确定,乌兰木伦遗址“1号地点”地处一条河流入湖处的三角洲地带。但考古工作者分析后认为,古人类和动物饮用湖水的可能性并不大。 “鄂尔多斯高原咸水湖居多,...
梁水镇土桥闸遗址自2011年被评为十大考古新发现后,一直在陆续出土瓷器、陶器、石碑等珍贵文物。10月30日,在东昌府区文物管理所,记者见到了该遗址新出土的文物镇水兽,专家称,其为清朝年间雕刻,名为“蚆夏”。 记者看到,这尊镇水兽轮廓清晰,呈现卧着的姿态,表情温和,身上盖着薄薄一层土质,只在棱角处能看到石头本身的灰黑色。据东昌府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李燕介绍,这尊镇水兽长约1...
日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泥河湾遗址群的保护利用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准。按照此方案制定的保护规划,阳原县将对泥河湾遗址群进行原址保护,并在泥河湾遗址群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再现200万年前古人类生活场景。 据悉,该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创意是建时空隧道,把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众多遗址串联起来,游客通过该隧道可以依次到达这些遗址点,亲身体验200...
10月29日下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举办的“海宁皇坟头遗址考古发掘专家座谈会”在海宁召开。本次座谈会旨在对海宁皇坟头遗址的考古工作进行指导,并对其中“叠石圈”这一首次出现的良渚文化遗迹现象进行讨论。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和良渚博物院等文博单位、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
浙江海宁皇坟头遗址位于海宁市海昌经济开发区张家堰村,遗址发现于2006年,随后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点。2008年9~10月,海宁市博物馆曾进行抢救性发掘,在400平方米的区域内清理了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墓葬52座。之后遗址范围内多次发生盗掘,给遗址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开发区的道路工程亦将自西向东穿过遗址,因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报请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与海宁市博物馆联合组队...
11日起,赵县文物旅游局(以下简称县文旅局)在赵县杨扈东门村村东的古寺庙遗址中,挖出赑屃、石碑、石像等多个文物。昨日(10月30日),河北省文物部门相关专家到该村对出土的文物进行现场鉴定,发现出土的这些文物均属明代物品,其中,石像为道教物品,其他佛像等均为佛教物品。 省文物专家正在鉴定出土的石像 昨日10时40分许,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的相关专家赶到赵县杨扈东门村村委会。记者发现,出土的...
10月17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召开了《龙岗寺遗址保护规划》专家评审会。《龙岗寺遗址保护规划》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原则同意,通过了国家文物局审批同意。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全国政协委员、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庆柱研究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侯卫东教授,ICMS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吕舟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研究院赵中枢教授...
10月25日至28日,2012良渚论坛·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年会暨良渚遗址遗产展示专家咨询会成功召开。此次良渚论坛包括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年会、城市文化景观遗产保护联盟会议和2012良渚论坛•良渚遗址遗产展示专家咨询会。会议期间,来自澳大利亚、法国、美国、瑞士、波兰、伊朗、中国等国的30名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专家实地参观良渚博物院,对良渚遗址的价值和中国各级政府保护良渚遗址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