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孔雀蓝釉是一种美丽的色彩釉,其釉色之名称是以孔雀羽毛为标准,釉色偏绿的称孔雀绿,釉色偏蓝的称孔雀蓝,也有人称之为“法翠”、“法蓝”等,孔雀蓝釉是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烧制后呈现亮蓝色调的低温彩釉。釉光华丽,品种丰富多彩,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法花,大大丰富了中国陶瓷品种。 纯净辽远 丝路生辉 清初·孔雀蓝锥拱蕉叶夔纹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孔雀蓝釉”属于西...
黑釉双系凸线纹罐,出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金代烧制,为国家一级文物。以其稳重端庄的造型、华丽富于变化的釉色、精致巧妙的制作工艺作为山东省文物精粹多次赴国外展出。 此罐通高20.1厘米,口径14.1厘米,腹径19.40厘米,足径10厘米,重1.78千克。圆唇外卷,广口,高直颈稍微内敛,圆肩,颈肩之间对称置片状双耳,弧腹,下腹圆收,小圈足。釉色黑褐、光亮,外施釉至足,内施釉至口沿下。内外露...
“注子温碗”的源流 《三国演义》小说里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古人饮酒,多半是温热了再喝,因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早在商代就有一种温酒器叫斝,斝的腹下有三高足,以便使用火来加热。而进入晚唐以后,人们逐渐改变了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一些日常器皿也随之被安放到桌几和条案上,因此日用器皿出现了很多新样式甚至是新品种,“注子温碗”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辞海》解释:“注子为古代酒器。用金、银或瓷...
图1 图2 图3 长沙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所以又叫“铜官窑”、“瓦渣坪窑”。长沙窑是在湘阴窑的基础上开创的,始于中唐,盛于晚唐,终于五代。为唐、五代时期的南方地区重要的民窑,是烧造青瓷的窑场之一。从考古资料显示,长沙窑产品不仅在全国各地都有出土,而且在国外也有大量出土。1998年—1999年间,在印尼爪哇岛东北部,打捞出唐代货船“黑石号”,出水瓷器6...
釉上釉下结合彩瓷的制作需先烧好青花瓷,再于上彩绘,最后经1000℃左右的中温、800℃左右的低温烘烤而成。 斗彩 斗彩瓷有广义、狭义两个概念,广义斗彩瓷指各种色彩相拼逗的彩瓷。现在一般所言斗彩瓷,专指其狭义概念--先在坯上用青花细线条勾出纹饰的边,上白釉,然后入窑高温烧制,所成瓷器称淡描青花,再于线条内填色,最后入炉,经中温或低温烘烤而成的彩瓷。由于各种颜色所需温度不同,所以,...
釉里红花卉纹苹果尊 年代:清康熙 类型:陶瓷·清代其它彩釉瓷器 价格:香港佳士得2013秋拍会上以784万元港币成交 “苹果尊”因形似苹果而得名,为康熙窑创新的文房用具“八大码”之一。有学者论述“八大码”不只8款器形,应包括石榴尊。康熙苹果尊多以单色釉出现,较少见釉里红绘饰。明初釉里红绘饰技术臻近成熟,至康熙朝复兴,御窑陶匠不但掌握好铜红釉的呈色技术,更能以细致的笔触表现纹...
盏,通常指用于喝茶的碗杯类茶具。盏托是指放置茶盏的托盘。盏托多呈圆形,中间有作为承托的凸起的托圈,即托口。瓷盏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开始流行,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盛行,盏托推陈出新,有的口沿卷曲作荷叶状,颇为精美。明代托口微鼓,也有船形盏托,称“茶舟”、“茶船”。清代盏托为圆形。 宋辽时期盏托几乎成了茶盏的固定附件,托口较高,中间呈空心盏状。定州博物馆就藏有一件北宋白釉“官”款花式口托盏(图1)...
明朝景德镇窑青釉划花缠枝莲纹碗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青釉胆瓶 老窑瓷博物馆藏 青瓷釉色 源于天然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菊花纹钵 老窑瓷博物馆藏 据考古研究发现,中国最早的青瓷成品,出现在商代中期。自诞生以来,青瓷一直是陶瓷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素以其独特魅力恒久地吸引着古今中外世人的眼球。远古青瓷,经汉晋唐宋,其发展进入了巅峰期。时至今日,青瓷因其独特...
明朝景德镇窑青釉划花缠枝莲纹碗 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龙泉青釉胆瓶 老窑瓷博物馆藏 青瓷釉色 源于天然 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菊花纹钵 老窑瓷博物馆藏 据考古研究发现,中国最早的青瓷成品,出现在商代中期。自诞生以来,青瓷一直是陶瓷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素以其独特魅力恒久地吸引着古今中外世人的眼球。远古青瓷,经汉晋唐宋,其发展进入了巅峰期。时至今日,青瓷因其独特风采仍使得古往今来无数崇慕者如痴...
一、绪言 长沙窑兴盛于中、晚唐时期,五代时期开始衰落。作为曾经楚国的首都,长沙是浪漫的楚文化荟萃之地。1974年出土的马王堆汉王墓器物,更是名震寰宇。长沙窑器造型及纹饰独特,变化多端,正是继承了这楚文化的精华。 唐代长沙窑其实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才被发掘出土。根据史载,长沙窑是在其近郊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在唐以前烧造的岳州窑器并不带色。长沙窑的特点便是成功地烧造出釉下褐绿纹饰...
釉里红是以铜红釉在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在工艺流程上和青花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用铜作呈色剂,青花用钴作呈色剂。从装饰方法和绘画纹样看,釉里红和青花也几乎完全相同,可以说两者是共生的。 元代中后期,在青花瓷渐渐成熟的同时,釉里红工艺也有了进步,已能烧出纯正的红色。由于釉里红对烧制温度和窑中气氛要求严格,大多数元代釉里红偏黑灰,红艳欲滴者很少,这样就限制...
在传统标形学鉴定中,对古陶瓷的釉质鉴定基本是依靠人眼,最多也只是利用放大镜对其进行观察。人们通过釉面的颜色、质地、光亮度、透明度以及釉下气泡的多少大小疏密等做出分析,并得出结论。这种鉴定结论往往因人而异,主观多于客观,未知多于已知,甚至连表述用语都是以形容词代之,含义极其模糊。以釉色为例,鉴别釉面颜色是釉质鉴定的基础,影响釉色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因化学成分的不同产生不同颜色,也可以因烧成环境...
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鉴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有所了解,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准确的判断。对初学者来说,如能潜心钻研,循序渐进,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现将...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赏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玉壶春瓶的基本造型是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造型除圆形外,还有八方形。釉色、纹饰华丽丰富,已从宋代的实用酒...
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瓷器的原始阶段。原始瓷由高岭土制胎,表面施石灰釉,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成。胎体烧结后呈灰白色或褐色,击之可发出清脆之声。表面施釉,富有光泽,釉色多呈青灰、青黄或青绿色。近年中国科学研究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和德清冯家山、亭子桥等战国窑址出土的瓷器标本进行系统测试分析,结果证明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瓷器烧成温度竟高达1290℃,冯家山、亭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