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广网南昌8月15日消息 老汉家门口公路塌陷,形成一个洞穴,考古专家确认为东汉古墓。 家住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仁村的肖老汉是古墓的发现者,他说他和老伴发现家门口的路面多次发生坍塌,形成一个大洞,老伴还往大洞里填土平整过,但都维持不了多久。肖老汉一时好奇,掘开大洞,挖出了数块有些年代并刻有花纹的青砖。挖出青砖的消息传出,镇仁村村民都怀疑这是文物,自发的把洞穴保护起来。 14日,萍乡市文化局和市博物...
乡间公路塌陷,路基下惊现一座东汉古墓,着实令人惊讶。14日,萍乡市博物馆考古人员赶到湘东区老关镇仁村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路塌洞现内藏老青砖 古墓的发现者是当地村民肖老汉,据其介绍,11日9时,老伴发现门前路面出现塌陷,由于担心来往车辆的安全,就往塌陷处填满了泥土。经过来往车辆碾压,当日11时许,填上泥土的路面再次塌陷,路面出现了一个大洞。肖老汉找来一根竹竿插在洞里,提醒来往车辆注意安全。...
新华网兰州6月16日电(记者王艳明)考古人员日前在甘肃省武威市发现一批重要文物,其中一件螺旋状彩绘“神秘”木塔,造型独特,在以往考古中罕见。 负责现场考古发掘的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振华说,木塔高0.34米,底部直径0.25米,顶部直径0.16米,由整段松木雕刻而成,呈螺旋状,上有红、黑、白三色 彩绘图案,再现一幅优美的草原生活场景:有人有马,以马最多,有吃草的...
近日,甘肃省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凉州区张义镇张庄村五组的 一个荒山坡上发现一座东汉早期的木椁墓葬,并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 据有关文物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墓室为东汉早期土洞单室夫妻合 葬木椁墓,墓室因山体滑坡半裸露在外,墓室的墓道已不存在,墓室四周和顶部均为柏木圆段整齐围起排列。文物专家称,墓葬中出土的随葬 品有陶壶、陶奁、竹钗、木牛、指环等文物。 另悉,墓葬中还出土了一件极其独特的木器,高0...
同一区块已是第三次发现,此次发现的属多室墓 瞧,这就是挖掘出来的东汉墓砖。 本报讯(记者胡哲南)“经初步判定,这是一座东汉晚期的古墓。”昨天,永康市文物办主任陈景说,在该市经济开发区夏溪村后坟山一施工现场又挖到了一座古墓。 昨天上午,永康市经济开发区夏溪村一工地上的工人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突然,一块已经残缺的青砖从泥土里露了出来,随后,第二块、第三块又相继出现。好奇的工...
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河南省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偃师市的白草坡村北首次发现了我国东汉时期帝陵陵园建筑遗址。 据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介绍,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在偃师境内涉及5个古代遗址,经过半年多的抢救性发掘, 他们在白草坡村北发现一座大型夷平封土墓,据钻探,这一墓冢直径达125米,与文献记载的东汉帝陵的直径相符。 在这个墓冢的东北方发现一处建筑遗址区,...
新华网郑州4月12日电(记者桂娟)河南省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近日在偃师市的白草坡村北首次发现了中国东汉时期帝陵陵园建筑遗址。 工作队队长史家珍介绍,为配合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郑州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考古工作者对这一客运专线沿线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偃师境内涉及5个古代遗址。他们在白草坡村北发现 一座大型夷平封土墓,据钻探,这一墓冢直径达125米,与文献记载的东汉帝陵的直径相符。 在这个墓冢...
人民网河南视窗讯.河南日报报道:(记者陈茁)记者4月10日从省文物局获悉,为配合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经过半年多的考古发掘,洛阳第二文物工作队在偃师白草坡村首次发现了我国东汉时期帝陵陵园建筑遗址。 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郑州—西安客运专线在偃师境内涉及5个古代遗址,经过近半年的抢救性发掘,考古工作者在白草坡村北发现一座大型夷平封土墓。在这个墓冢的东北方100米左右,考古工作者发现一处建筑遗址区,...
河北省文物工作者为配合张(家口)石(家庄)高速公路建设,抢救发掘了河北省蔚县大德庄一座东汉时期墓葬,出土各类完整或可修复器物579件及大量陶器碎片,其中包括66件、21种陶器,2面铜镜、510枚铜钱和1件玉扣。 文物专家介绍说,这座汉墓中出土的陶器虽然只有66件,但种类较多,如壶、罐、盘、案、盆、碗、勺、耳杯、奁、博山炉、灯、楼等21种。 据介绍,出土的陶器陶质为泥质灰陶,少量为泥质红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