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5日由嘉兴博物馆与邯郸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邯郸市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器展》在嘉兴博物馆开幕,展期持续到9月14日。 磁州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窑,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境内的漳河和滏阳河流域,因古代地属磁州而得名。这里在北朝晚期初创青瓷窑场;隋唐时期为普通民窑;宋金元时期达至鼎盛,以观台窑为代表,品种和装饰技法空前繁多,白地黑花成为其典型装饰技法,为元青花、明清五彩装饰奠...
近日,在邯郸市峰峰矿区申报传统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普查过程中,发现该区和村镇李岗西村一处古民居保存完好,别具特色,距今约有近200年历史。这处古民居是冀南山区典型的四合院,结构与其他古民居无异,不同之处是这处民居建筑上所表现和蕴含的传统文化气息非常浓郁,是研究古代建筑思想、雕刻艺术、生活习俗、文化传承、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珍贵实体标本。 据村干部介绍,这处古民居为当地席氏家族所建,具体建设年代难...
不久前,位于邯郸市北仓路与滏河大街交叉口西北角的某小区准备施工建设,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对其进行开工前的勘探时,探明一座古墓葬,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该墓位于小区中部,距地表深约1.4米,为竖穴式砖室墓,南向,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道和墓门仅具象征意义。墓室平面呈长条梯形,南高宽、北低窄,南端设墓门用砖封堵。室内南北长2.4米,北端宽0.8米,南端门宽1米。东、西两壁为单砖错缝顺砌,自底向...
由邯郸市博物馆主办的《流金岁月——魏少先藏中国老电影回顾展映》于7月11日至22日在淮安市博物馆展出。这是该展览自3月20日在我市博物馆展出后首次走进其他城市,之后还将走进不同城市进行巡展。 据了解,该展览以农民收藏家魏少先先生所收藏的老电影宣传海报为主,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雄儿女》、《铁道游击队》等;文革时期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向阳院的故事》和《半篮花生》等;新时期的《庐山恋...
据邯郸市大名县宣传部透露,该县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历时两年多终于跃上新台阶。7月1日,河北省政府正式行文批复,同意将大名县列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至此,全省已有5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冀政函【2014】70号文件批复中指出,大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比较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街区特色鲜明,古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完整,历史文化价值突出。 该文件还提出...
日前,市文物保护所工作人员经过对文史资料的研究整理,披露了71年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魏县张辉屯屠杀中国人民的一起惨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又一证据。 张辉屯位于魏县城东南23公里处,据传明初有个叫张辉的人从山西洪洞县首迁于此,故名为“张辉屯”,并一直沿用至今。分设任村、西南庄、母街、靳庄、牛庄、冯屯、曹庄等七个自然村,全村有一万余人。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对该村实施了惨绝人寰的...
邯郸市临漳县一农民耕地时意外发现一块形状类似枕头的“石块”,经专家鉴定为玉石舍利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邺城遗址出土玉石舍利函,由此可以印证小乘佛教曾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这块极为罕见的玉石舍利函长22厘米,宽19厘米,高9厘米,由一整块玉石凿刻、打磨而成。其上面有一个凹面,如同古代玉石枕头,凹面下面又有一个囊匣,并且还有一个盖子。囊匣正面刻有一幅图,一个人骑着一匹马,脸朝后拉开一张弓,射...
临漳出土的罕见玉石舍利函 记者昨日从邯郸市临漳县获悉,当地一农民耕地时意外发现一块形状类似枕头的“石块”,经专家鉴定为玉石舍利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邺城遗址出土玉石舍利函,由此可以印证小乘佛教曾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这块极为罕见的玉石舍利函长22厘米,宽19厘米,高9厘米,由一整块玉石凿刻、打磨而成。其上面有一个凹面,如同古代玉石枕头,凹面下面又有一个囊匣,并且还有一个盖子。囊匣正面刻有一幅图,...
记者昨日从邯郸市临漳县获悉,当地一农民耕地时意外发现一块形状类似枕头的“石块”,经专家鉴定为玉石舍利函,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邺城遗址出土玉石舍利函,由此可以印证小乘佛教曾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这块极为罕见的玉石舍利函长22厘米,宽19厘米,高9厘米,由一整块玉石凿刻、打磨而成。其上面有一个凹面,如同古代玉石枕头,凹面下面又有一个囊匣,并且还有一个盖子。囊匣正面刻有一幅图,一个人骑着一匹马,脸朝后拉开...
元·白地黑花双凤纹坛 元·白釉褐彩双凤纹罐 白釉行炉 【核心提示】 扬州、邯郸都是运河城市,为助力大运河申遗,扬州双博馆引进《磁州古韵——邯郸市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器展》,将于今天在双博馆二楼艺术厅正式与市民见面。据邯郸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此次共精选了84件(套)馆藏的磁州窑瓷器精品来到扬州展出一个月。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元代白地黑花双凤纹坛与扬州双博馆馆藏的元·白釉褐彩双凤纹罐有着...
“元代夏汉文合璧墓志铭”研讨会30日在河北邯郸市邯郸学院召开,50余位国内史学界知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大名县新发现元代夏汉文合璧墓志铭碑刻的意义。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关注的元代夏汉文合璧墓志铭于2013年9月被发现,墓志铭的主人是元代在大名做官的西夏人小李钤部,因其祖上唐朝时被赐姓李,但又为了区别西夏的国姓,故称“小李”。其父亲答尔沙曾任肃州钤部,生子就以姓加官名取名,故叫小李钤部。 河北...
11月14日,由河北省文化厅主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强年画博物馆、邯郸市文广新局承办的“河北省廉政文化题材武强木版年画巡展”在邯郸市博物馆开幕。据了解,本次“廉政画展”时间为11月14日至18日,市民可免费参观,参观时间每天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至5点。 “廉政画展巡展”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廉政文...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要求,为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地完成邯郸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邯郸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全市可移动文物资源实际,制定了《邯郸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方案》在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后,经市政府同意,于近日正式印发。这标志着邯郸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邯郸市文物局)
近年来,邯郸市博物馆始终把流动展览下基层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13年,流动展览活动把农村偏远中小学作为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需求。近日,由邯郸博物馆副馆长马小青等一行五人组成的邯郸市博物馆展览小组,赴马头生态工业城留守儿童学校——启智学校,举办了流动展览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是今年流动展览进校园活动的第三站,走进留守儿童学校的第一站。启智学校位于马头生态工业城北部,是一所集幼儿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