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贵州省考古所副所长李飞正向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等人介绍一件出土瓷器 昨日,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在遵义市就海龙屯考古发掘工作举行现场会。据称,在两天时间内,他们将通过看、听、问等形式,"观察"海龙屯考古。 这些专家分别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以及全国多个省(市),不仅具有丰富的考古研究经验,有的还是全国著名的考古界权威。他们此次在海龙屯举行的现场会,主要是对...
10月7日,一夜绵绵秋雨后,遵义海龙屯考古工地上满是泥泞和积水,但在茅棚的庇护下,出土遗址完好无损。据称,这些茅草棚,是考古队员临时修建的保护设施。 遵义海龙屯考古发掘工地,目前已发掘出来的遗址,多数原本都压在黄泥之下,十分脆弱。“半个月前下雨时,一个明代砖窑遗址发生了垮塌。”考古队负责人说,就连这次目前最震撼的发现――“明代立交桥...
挖出的“房屋” 近日,考古队员在遵义市海龙屯“新王宫”废墟中,挖出两间砖墙厚度50厘米的“房屋”。据称,这是目前海龙屯遗址上首次发现房墙,但对房屋的功能尚不能明确。 这两间“房屋”,实际上是掩埋在废墟下的残存房屋砖墙,位于“新王宫”建筑群遗址“龙位坪”...
昨日,记者在遵义海龙屯考古现场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清理一片荆棘丛时,又发现了埋在地下的一个庞大建筑群遗址。据称,这个估计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遗址群,可能系“新王宫”的“卧室”。 这处新发现的建筑遗址群,位于“新王宫”中轴线“龙位坪”后侧,此前是一片茂密的灌木和乔木混交林,没有建筑存在的记载和传说...
经过网友、游客、专家长达两个多月评选,昨日由省政府新闻办、省旅游局、省文化厅、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贵州六百年历史文化穿越之旅——2012雪花纯生·贵州最美古建筑评选摄影大赛”贵州十大最美古建筑评选结果出炉,遵义海龙囤拔得头筹。 据了解,该活动于今年4月8日启动,通过网络、短信投票、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展开评选。本次活动中荣获贵州十大最美...
“水牢”门洞前的台阶被发掘出来 贵阳晚报消息 7月4日,记者从遵义市海龙屯考古发掘现场获悉,多年来被视为“水牢”入口的一处拱门,现已确认只是一个特殊通道,与“水牢”无关。 被称做“水牢”的这处拱门,位于海龙屯“新王宫”遗址群左侧,门洞高约2米,宽约1。5米,深约4米多。发掘前...
6月28日至30日,世遗专家前往遵义市,对海龙囤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因遗址庞大、信息丰富,原定两天的考察活动,延至三天。 据悉,今年3月,贵州省文物局经过深思熟虑适时启动了遵义海龙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将包括海龙囤遗址、养马城遗址以及播州杨氏墓群在内的 宋明遗存,以“遵义海龙囤”为名打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遵义海龙囤”日前已顺利通过文本初审,进入...
“新王宫”遗址出土的一件宣德年间瓷片 28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透露,考古队在遵义市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废墟中,发现了大量明代宣德年间的生活瓷器残片。这些发现或能将这座“王宫”的初建历史向前推进百余年。 当天下午,在向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专家介绍考古发现时,作为海龙屯考古领队的李飞,首次公开披露了这个信息...
“新王宫”遗址出土的一件宣德年间瓷片 昨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透露,考古队在遵义市海龙屯“新王宫”遗址废墟中,发现了大量明代宣德年间的生活瓷器残片。这些发现或能将这座“王宫”的初建历史向前推进百余年。 当天下午,在向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考察专家介绍考古发现时,作为海龙屯考古领队的李飞,首次公开披露了这个信息。...
会址内部 彭德怀和杨尚昆房间 遵义会议会议室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会址词碑 采访团在遵义会议会址前合影 2012年6月12日,来自全国20多家网络媒体编辑和记者组成的“第四届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博主多彩贵州行"第一线路采访团,来到遵义市红色旅游革命圣地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参观采访。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老地名琵琶桥。原是黔军(国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