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在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邢台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在内丘张夺2号遗址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汉代窑址2座及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墓葬104座。 据悉,考古队在汉代窑址区发现了两座保存较为完整的烧制陶瓦的窑,均由窑室、烟道、烟囱、窑前工作面组成,窑室、烟道、烟囱、窑前工作面均在生土上一次挖成,烟囱与烟道用单砖垒砌分隔,窑室呈鹅卵形。在该窑址上发现了大量变形或残断的陶瓦以及有使用痕迹的盆、釜等器物残...
近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在内丘南中冯墓地发掘出墓葬36个,经专家论证,这些墓葬的年代涉及到晋代至清代的几个时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领队王会民介绍,南中冯墓地遗址位于内丘西关村西约1200米、南中冯村东1500米,考古工作者于2002年开始对该墓地进行调查,2009年10月再次勘探,其中共发现十六国至北朝时期墓葬2座,唐代墓葬13座,金代墓葬13座,明末清初墓葬8座。王会民说,通过近期发掘,除...
河北省文物局在南水北调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中,在河北省内丘县西关村发现了45座古墓组成的古墓群,目前已发掘36座。根据出土的文物和构造,专家初步推断该墓群大致由十六国时期北朝、唐代、金代和明清等几个时期的古墓组成。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1月26日,考古人员在展示从内丘多朝代墓群唐代墓室内出土的邢窑按剑武士。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从内丘多朝代墓群唐代墓室内出土的邢窑三彩炉(1月...
在河北省内丘西关村西约1200米、南中冯村东1500米,就是南中冯墓地。该墓地2002、2003年开始调查,2004年勘探,2009年再次勘探,墓地范围南起东西向柏油路,北到废弃砖场南断崖,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114米,勘探面积8万多平方米,发现墓葬约45座。“从目前墓地内出土的文物来看,该墓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仍旧很高,墓地中出土了大量当时最高工艺水品的邢窑瓷器、陶器,说明在唐代邢窑是当...
日前,内丘扁鹊庙一帧石制影壁背面发现一幅石刻山水图,经初步判断为明万历时期的石刻山水图。 该幅石刻山水图虽无年款,但制作风格及其表现方法与技巧带有明显明末清初遗风,文物专家初步判断是明万历时期作品。应为衙署之物,置放在公共场所作礼宾之用。 据悉,中国石刻文化遗存中,优秀山水画镌刻作品十分罕见。该石刻山水画分近景、中景和远景三组,全幅所绘人物10个,故事安排巧妙、构思跌宕,虽是刀锤之作,但造型准...
日前,柏乡县文保所负责人史云征在内丘扁鹊庙“偶遇”一帧石制影壁,因其高雅艺术魅力与创新精神,史云征誉其“孤篇横绝,不失独唱”。 据史云征介绍,该石制影壁造型仿木结构,歇山制顶,飞檐斗拱,瓦脊之间透露出精巧别致与古朴。所发现的石刻山水图就在石壁背面。在内丘县文物所贾成惠先生的协助下,清去污物,覆纸捶拓,画面纹饰也依次显露出来,原来是一幅山水图景画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