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1年4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采购中心招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了元上都遗址保护工程的监理项目,历时近4个月的元上都主体保护工程于7月中旬完成,并于2011年7月22日,主体保护工程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获得了一致认可。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正蓝旗草原,距今已有750多年的历史。公元1260年,忽必烈建都于此,1264年在燕京(今北京城)建立元大都后,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
记者昨日从正蓝旗旗委宣传部了解到,元上都遗址景区广场工程日前正式竣工。前一段时间,由于元上都遗址迎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世界遗产专家考察时限紧,经申遗专家和申遗现场指挥部决定,暂时保留下来元上都遗址景区管理中心西侧、遗址标志南侧的原有硬化地面。待世界遗产专家顺利考察评估后,按照遗址环境整治和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广场等收尾工程继续进行施工。近日,景区广场铺装工程完工,铺装面积9431平方米,使元上都遗址...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元上都遗址,出土一块在我国现已发现的元代石碑中碑主人身份最高的碑刻——魏王碑残件。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这块残碑高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碑首上刻着粗大的蟠龙和清晰可辨的篆字“魏王”。 王大方说,元代以“一字王”最为尊贵,“魏王”这个封号体现出其拥有者的高贵身份。 据《元史》的《诸王表》《顺宗传》等史料记载,魏王的名字为阿木...
在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于今年7月18日至22日举办第三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暨第十四次牧民那达慕大会,进一步扩大元上都影响力,提高元上都知名度,营造浓厚的申遗氛围,促进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 自2008年以来,正蓝旗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荣获全国民俗类十大节庆奖和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金手指奖,成为内蒙...
中国201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申遗准备工作基本完成,7月15日将正式向游客开放。这是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汇报上得到的消息。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12日在锡林郭勒盟向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时说,元上都申遗49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于7月15日正式向游客开放,接下来的任务是今年8月左右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现场...
(记者贾立君)中国2012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元上都遗址申遗准备工作基本完成,7月15日将正式向游客开放。这是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汇报上得到的消息。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12日在锡林郭勒盟向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汇报元上都遗址申遗工作时说,元上都申遗49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于7月15日正式向游客开放,接下来的任务是今年8月左右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获悉,到目前为止,各级共为元上都遗址申遗投入1.4亿元专项经费。 据介绍,在这1.4亿元的专项经费中,其中国家文物局投入保护、考古发掘经费700万元,国家发改委投入基础设施经费1000万元;自治区发改委投入元上都博物馆基本建设经费1200万元,自治区财政厅投入元上都申遗办公室专款4600万元,自治区文物考古所垫支元上都考古发掘经费500万元;锡林郭勒盟行署和正蓝旗政府也投...
为配合元朝夏都——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历时三年,目前暂告结束。 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4支考古队,奔赴元上都遗址,开展元上都遗址2011年度考古发掘,对明德门、御天门、大安阁和穆清阁等4处遗址进行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草原,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1264年在今北京城建立元大...
为配合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0年对元上都遗址继续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首先,对元上都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勘探。通过勘探,对全面了解遗址建筑布局、分布数量、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分等,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对元上都遗址的外城城墙、宫城御天门和穆清阁的考古发掘,进一步加深了对城址内涵的认识。其一,经过对外城墙与道路交汇处发掘,了解了城墙的结构与...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近日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名元上都遗址申报2012年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草原,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1264年在今天的北京建立元大都后,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为元王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首都,13、14世纪,元上都曾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中心,被称为“世界的心脏...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元上都遗址申遗办公室的消息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拨付4000万元专款用于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元朝夏都--上都遗址的维护、考古和展示。 这笔资金从今年11月开始陆续拨付,其中,绝大部分资金用于元上都本体的保护,一小部分资金用于宣传等工作。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草原,是世界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为数不多的几座都城之一,距今已有740多年历史。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12...
元上都遗址 2010年元上都遗址田野考古于11月13日结束,之后转入室内整理工作。年内主要对御天门翁城、穆清阁东踏道及东阙台、外城西城墙、御道等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部分建筑构件、瓷片、抛石等。室内整理工作主要包括清洗陶瓷片、修复器物,统计、登记、汇总后进行绘图。目前,清洗修复及统计汇总工作基本结束,绘图工作预计12月中旬全部完成。 相关链接 遗址简介 元上都遗址在正蓝旗五一牧场境内、...
国家文物局日前下发了《关于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意见》,将元上都遗址列为我国2012年世界遗产提名项目。目前,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按照计划顺利开展。 元上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都于此,1264年在燕京(今北京城)建立元大都后,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和元大都成为元王朝交替使用的两个首都,历经11帝100余年。 元上都是世界草原游...
近日,经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确认,内蒙古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我国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前列,排名由原来的第十二名提前至第五名。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金莲川,这里曾经是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即位之地。此后,一百年间,元朝先后有6位皇帝从这里登基就位。元上都当时曾与巴黎、罗马等大都市闻名于世,在欧洲享有广泛影响。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多年侨居...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元上都遗址考古队在对元上都御天门瓮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座元代武库和堆放在武库中的200余枚石弹。有关专家认为,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了元代炮弹的实心形态,并体现了元上都当时的防卫状况。 据内蒙古文物局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最新发现的石弹呈圆形,采用较软的石料磨制而成,每个石弹的直径为12至15厘米,重0.5至1公斤,它们既可以由卫兵用手向城下投掷,也可装在抛石机上进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