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三峡库区白鹤梁、石宝寨、张飞庙和大昌古镇四大“国宝”文物保护工程近来进展顺利。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白鹤梁题刻保护工程的参观廊道自动扶梯进入安装阶段,自动扶梯安装基础预埋件工作已结束,委托长江委规划设计院对陈列馆建设进行的修改设计即将完成;石宝寨保护工程完成了保护围堤、护坡工程验收,配套管理用房工程和古建维修、环境园林工程正在有序施工;大昌古镇民居搬迁复建工程...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三峡库区巫山龙骨坡古遗址保护规划日前通过了专家评审。 据了解,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建工学院等及重庆市的有关专家通过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巫山龙骨坡古遗址保护的规划评审。同时,专家们就进一步开展文物价值评估、补充调整前的保护范围现状图和重新划定的依据等方面提出了11条建议。 龙骨坡古猿人遗址位于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占地约700平方米。1985...
重庆三峡库区丰都县的大佛面石刻造像近日从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运回丰都古民居博物馆。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大佛面石刻造像位于丰都县名山镇仁爱村的长江北岸巨大的摩崖峭壁上,海拔高136米。佛面为浅浮雕,雕造于明代天顺年间,造像高2.4米、宽2米、重16吨。因位于三峡工程二期蓄水淹没线以下,大佛面石刻造像被切割保护,并运至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保存。近来,为了重现丰都古代八景,作为八景之一的大佛...
三峡库区巫山县在近期的考古调查中又发现墓葬20座,目前进一步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局获悉,巫山县在完成2007年国家规划的文物保护面积之外又争取了3000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并从3月15日开始进场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已发掘墓地20座,已清理了17座,出土文物20余件,完成发掘面积800余平方米。其中在14号明代墓葬中,发掘出完好无损的青花瓷碗1个,在9号明代墓中...
三峡库区著名古桥——陆安桥复建工程日前在重庆万州青龙瀑布景区开工,复建完工后的陆安桥将成为三峡黄金旅游线中新的亮点。 陆安桥原址位于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万州苎溪河陆家街,始建于1871年,在川江重镇的万州城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连接作用。陆安古桥在中国桥梁史及川江交通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建造工艺和造型也堪称一绝。 文物工作者反复考证,最终决定把陆安桥整体原样搬迁到具有“亚洲...
在世界古生物界也赫赫有名的万州新田盐井沟再次有了新发现——一具保存较为完整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几日前出土于此,这也是三峡库区首次发现这样保存较为完整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在接连两天冒雨抢救性发掘后,5月11日晚,这具对研究三峡地区几万年来古动物、古地理、古气候有着重要科考价值的东方剑齿象化石已经运抵万州区博物馆,准备修复装架。 发掘发现,这具东方剑齿象化石仅象牙化石一颗门齿就有1.78米长,骨骼长约3米...
大昌古镇已原貌“复活”。 复建的大昌古镇依旧保持着原有风貌。(图片来自:重庆晚报) 去年10月,有1700多年历史的大昌古镇沉入水底。今年4月,古镇已按原貌“复活”,在距原址5公里左右的地方,重新焕发新生,估计“五一”之后对外开放。 截至昨天,大昌古镇的复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依然保持原来的“丁...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消息:三峡库区四期文物保护工程将于2007年基本结束田野工作。 三峡库区三期文物保护工程于2006年初全面完成,涉及地下文物保护项目120个,发掘面积306395平方米,勘探面积1386400平方米。 四期工程涉及地下文物保护项目173个,发掘面积399860平方米,勘探面积1951300平方米。截至目前,四期工程已开展发掘项目89个,完成发掘面积191007平方米,完成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