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厅屋中间有条藤,藤子开花十二层,爹娘养得金坨女,双吹双打送出门……”站在非遗展演舞台上,身着瑶服的胡欣一边哼唱女歌,一边挥洒毛笔用女书写下“传奇女书”四个字。 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女性文字,起源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仅在当地上江圩镇及周边一带的妇女中流传,属中国非遗文化保护项目。 受制于“母传女、老传少”的传承方式和“人死书焚”习俗的掣肘,上世纪90年代,江永女书自然传人...
丝绸之路贸易动态图、动静结合展示鼎形铜行灯、电子触摸屏真实再现铜奔马及车马阵、3D分解展示五重舍利宝函……利用三维动画等现代高科技技术,一批丝绸之路上的珍贵文物在兰州“复活”。 筹备近半年的新“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15日在甘肃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陈展内容除新增近年甘肃一些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新成果外,还有170多件“新文物”首次与民众“亲密接触”。 最夺人眼球的还是“现代高科技...
3月2日至28日,新西兰迎来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复活节,新西兰Te Papa国家博物馆组织了多场展示各国精粹的文化日演出。应主办方邀请,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推荐并组织的“中国文化日”演出,于3月25日在博物馆毛利剧场率先亮相。 “中国文化日”演出由惠灵顿市东方文化艺术团担纲。作为开场节目,其少儿演唱队用毛利语、汉语演唱的经典毛利族歌曲《八方朋友来相聚》及英文公益歌曲独唱赢得热烈掌声。 该艺术团...
长兴县小浦镇方岩村位于“十里古银杏长廊”的中部,这里古木参天,自然环境优美,保存着大量古村和古道遗迹。 近年来,方岩村遇到了一个难题:古道保护和现代化改造之间究竟该如何取舍? 走在方岩村煤山下一段长300米左右的蜿蜒古道上,53岁的村委会主任许建中打开了话匣子,“像这样长长短短的古道,村里有不少。”脚下这条方岩古道是村里最长的一条,3月初刚刚修缮完毕。 许建中边走边介绍,方岩古道长约1.2公...
“我们希望历博能将上海的历史文物珍珠成串,为世界珍藏上海人美丽的怀旧情怀。”在新址终于落定后,历博馆长张岚这样希冀。但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历博是个听过,却没进过的地方,因为从1999年起,它曾一度消失于上海滩,而十八年后它复活了……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已有新的馆址——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的原上海美术馆。昨日下午,早报记者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了解到,博物馆建设项目于2016年开工,预计2017年建成开放。...
清理文物必须小心翼翼 考古人员正在对一个整体提取的马车进行清理 工作人员清理时都要测量文物并记录 用石膏封存文物可保护出土结构不受损 一些大件漆木器保存在水中 等待修复的漆木器 考古现场,不仅只有毛刷、竹签和白手套,也可以如同一个现代化的工厂车间。5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实验室内一片繁忙。一件件整体提取的文物装在木箱中等待重见天日。 记者在实验室看到,工作人员在...
“2015寻找最具文化创意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媒体采风活动近日走进江西景德镇,对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进行了实地探访,并现场见证了景德镇古窑的复烧点火。同日还举行了系列沙龙之“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活动。 对于传承百年的古窑复烧,很多人认为,古窑本应该作为文物保护起来,而不应该复添新火、重新开窑。对此,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解释称:“非物质文化遗产须在生产中实现保护传承,如果我们...
两个月前的一天,53岁的村委会主任叶庆春,在县长王峻的多次鼓励下,站上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文化遗产活化再利用研讨会的演讲台。尽管做过生意,见过世面,但农民出身的他,首次面对讲台,始终有些忐忑。 “建设画家村,发展民宿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这是叶庆春发言的主题。讲完后他才发现,“好像自己说的话太实在”,没能扣住研讨会“文化资产活态保护”的主题,但场下的听众却给以热烈鼓掌,称赞他做了一个很接...
扬州博物馆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身穿白大褂,手握“手术刀”,但他们的医治对象不是病人,而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代珍品。这里的“医生”精通的不是医术,而是历史、化学、材料工艺等多种学科。他们修补的不仅是文物,更是对一段残缺历史的修复。这群“医生”就是扬州博物馆文物修复室的工作人员。 近日,经省文物局审批,扬州博物馆获得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今后包括陶器、瓷器、漆器等种类的文物将在博物馆专...
20分钟即可为一尊兵马俑建立计算机三维模型,可实现3D打印,还可以开发出能走路、会微笑的动态立体兵马俑,让其“复活”。在14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北京数字科普中心等单位主办的“2015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上,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快速为文物建立三维模型的新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 据了解,这项由北京无限界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三维建模技术,不仅可将建模价格从激光扫描的万元压缩至千元,还可实现...
国宝级骨骼化石、恐龙艺术复原画作、全场科技AR互动、智能机电恐龙……将于6月12日在青岛奥帆中心博物馆开展的“巨龙重生——青岛龙归来ALIVE特展”引发了众多恐龙爱好者的关注和期待。昨天,工作人员开始入场布展,组装恐龙骨架,最引人注目的棘鼻青岛龙成为本次特展第一支“复活”的巨龙成员,正翘首以待,等待着岛城观众的“超时空交流”。 1951年,新中国第一具完整恐龙骨架化石——棘鼻青岛龙化石...
给青铜器除锈是个细致活儿 文物修复专家王琛用的工具,大多是自制的 修复青铜器,每一步都需要十分细致、耐心。王琛所用的颜料,也都是他自己加工制作的 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云纹铜禁 我们平时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青铜器、陶器、字画等,出土时并没有现在这么光鲜:轻则变形、绿锈盘身,重则“毁容”甚至“支离破碎”。 让它们“重生”的,是文物修复工作者,他们是文物的“美容师”...
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的云纹铜禁 资料图 河南博物院里的东西,大多是无价的国宝 与这些宝贝朝夕相处,是怎样的人生体验? 刚出土的文物,大多已“毁容”甚至破碎,需要大量修复处理,才能让它们恢复光泽、惊艳亮相。 我们平时在博物馆里看到的青铜器、陶器、字画等,出土时并没有现在这么光鲜:轻则变形、绿锈盘身,重则“毁容”甚至“支离破碎”。 让它们“重生”的,是文物修复工作者,他们是文物的“美容师”...
西夏历史和文化在我国历史上一枝独秀,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西夏瓷器以其深厚的文化沉淀见证了这一段辉煌的历史。但由于年代久远,残存的西夏瓷器及西夏文的史料记载中瓷具已经不多见,普通人更是难以领略西夏瓷文化的魅力。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所学者孙寿龄根据史料记载及历史文物研究后,运用传统西夏瓷器制作技艺“复活”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西夏瓷器。为了更好的发扬和传承西夏瓷器,在孙寿龄的建议下,当地一家白酒...
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App 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App “珍品藏于深宫,难得一见。”——这是人们时常抱怨。 “生活奔忙,工作太忙,我总是错过故宫大展。”——这是人们最大的理由。 “我居家塞北(我在南疆/我在广东/我在台湾阿里山/……),我不方便去北京故宫。——这是人们最客观的解释。 随着故宫博物院官方出品的手机应用程序《每日故宫》正式在App Store上架,众多故宫珍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