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古老的中国,从史前时期至清朝末年,涌现了各种冷兵器,如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耙、戈等“十八般兵器”,其中戈是中国古代车兵作战时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格斗兵器。1980年10月14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市物资回收公司拣选出了一把春秋时期的青铜戈,这把至今仍泛着幽幽青光的兵器将人们一下带回那个“金戈铁马”的春秋乱世中。 古代不可缺少的作战装备 “...
荆州中学新校址夏家台墓地考古现场今天(12月6日)下午传来好消息,考古人员从一座保存完好的战国土坑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和戈、弓等兵器。据介绍,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中型土坑墓。竹简刚出土时,虽然断裂,但上面的字迹还清晰可见,但受氧化作用影响,出土后的竹简颜色变黑。 不仅如此,棺椁中发现的一套保存相对完好的兵器也让考古人员眼前一亮。像戈,弓都是战国时期常用的兵器。受泥土酸碱度,地形地势影响,这座墓...
在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之间,有一段金石并用时代。在我国,一些学者称之为玉器文化时代。具体说,是从新石器则“代晚期至商周。出现大量的玉删生产工具、兵器、装饰品及许多反映精神文明的玉器,为我国古文化的特有现象。今先述玉工具与兵器,远古时代二者很难严格区分,大致分三类:1.尖端状带刃器如戈、矛、链、剑等都有玉制,有些刻有精致花纹,可能作仪仗用。殷墟妇好墓出士的所谓玉圭,实际上应是玉戈。2.平头或弧状、带刃...
看惯了现在的飞机大炮,火箭升天,不妨看看古时候的人是怎样打仗的。作为中国帝国的开创者,秦始皇的军队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冷兵器。 最近,编号为K9801、面积13000多平方的陪葬坑正在进行试挖掘。而种种迹象都表明,这个陪葬坑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帝陵一座大型的“军备库”。 制作一件石甲 需花费一年时间 帝陵园东南部的内外城之间,距离现在的封土约200米,平面为长方形,主体部分东西长130米,...
老汉根据古书自制诸葛连弩的新闻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也着实让本就极具神秘感的诸葛连弩引起了大众的好奇心。诸葛连弩是否真的存在?具有巨大杀伤力的弩又是怎样发展的呢? 诸葛连弩的传说 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智慧化身,诸葛亮一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其中最有争议的就是他的三大发明——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和八阵图,传说这把弩威力无比,杀伤力极大,瞬间能连发十箭。如此神奇的兵器真的在历史上出现过吗? ...
江北区曾是重庆老工业基地的代表,直辖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北嘴,曾经的千年码头脱胎换骨,成为金融核心;观音桥,昔日的旧城区凤凰涅盘,成为千亿级商圈。可以说,江北区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建设上成效初显。但在江北区区委书记杜和平看来,221平方公里的江北大地上,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配套参差不齐,离全域城市化还有不小距离。 据了解,现在江北正在以建设美丽山水城区为目标,以转型升级...
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艺术,以夏、商、周三代的铜器为代表,其种类之丰富,造型之雄伟,文饰之精美,铸造之精良,创意之高深,在人类青铜时代独具特色,它的光辉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的演变和进步,有着划时代的功绩和贡献。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中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中国青铜器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堪称空前绝后,佳妙至极。 我国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
图1 图2 剑是一种单尖两刃的手持格斗兵器。西汉训古学专着《释名·释兵》解释:“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的剑,首先是一种防范意外——如刺客或猛兽的个人自卫兵器,不一定适用于正面战场;但必须携带方便,取用快捷。青铜剑是人类首先接触到的金属剑。现以东周青铜剑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制——实心圆茎剑为例,将中国青铜剑各部位逐一介绍如下:剑的使用部分——有锋有刃的那一部分就是剑...
经过历时3年的申报、考核,6月24日,平遥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被省政府命名为 “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单位。 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西大街,总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馆内保存有我国从原始社会到宋、元、明、清以及抗战时期兵器实物千余件。 自2010年9月开馆至今,博物馆始终坚持以“免费参观、免费讲解”的公益性质向社会开放,年均免费接待海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该馆还推出了一...
本信息: 作 者:苏辉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0-1 版 次:1 页 数:297 字 数:311000 印刷时间:2013-10-1 印次: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SBN:9787532570225 包 装:平装 作者简介 苏辉,1977年1月生,2002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硕士毕业,2010年自清华大学高等研究...
作者:郭妍利著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3-1 版次:1 ISBN:9787509748947 页 数:532页 字 数:582000 印刷时间:2014-3-1 印次:1 开 本:16开 作者简介 郭妍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结合历史学、古文字学、军事学等万...
到深圳博物馆看中非兵器展 何俊摄影报道 近日,深圳博物馆新馆一楼,中部非洲传统兵器展拉开了神秘面纱。造型奇特的飞刀,各种超验想象力的短剑,天马行空的斧头与弯刀……前来观看的市民无一不对这种神秘“致命之美”的兵器感到折服与惊叹! 据悉,中非传统兵器主要用于战争与狩猎,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由于缺乏历史记载以及在兵器收藏时没有记录与之相关的故事和人类学信息,以至今天...
日本第一代仿葡萄牙制造的火绳枪,市场行情约20、30万台币。(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奇美博物馆兵器藏2200件,4月8日分批搬迁至新馆,清代武官身穿的甲冑慎重被工作人员安置在箱内,准备送往新馆。(来源:台湾《中国时报》)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南奇美博物馆新馆预计年底前开幕,继1月大阵仗搬运大象、长毛象等珍贵动物标本,8日上午则出动警车护送兵器,奇美博物馆顾问许富吉说...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11日报道,英国《文物》季刊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当时有许多工匠分成各个小组,为秦始皇的陵墓成批生产青铜武器。之后有外媒报道称“兵马俑武器或出自小作坊生产线”。作为秦始皇帝陵的陪葬品,兵马俑的武器是怎么样生产的呢? 昨日,论文的第一作者,秦陵博物院考古部研究员、曾在伦敦大学考古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的李秀珍女士说,可能是翻译的缘故,论文中称这些兵器是以群组模式生产的,并非小作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