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资料图 记者24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秦咸阳城遗址发现一组大型国家府库建筑遗迹,出土成批的编磬残片中数十件有刻文,展示了秦代乐府“金声玉振”的规模。 据介绍,考古人员抢救性发掘出了一批秦都遗珍。清理和制骨工业有关的遗物,其中骨质遗物600多公斤,包括骨料、坯料、废料、半成品以及各种铁质工具、不同骨器制作环节使用的磨石,可以复原完整的骨器生产工艺流程。专家表示,大...
房屋内奠基的玉牙璧 出土的奠基玉刀 图片均由省考古院提供 瓦是我国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历史上出现得很早。通常认为,西周时期,瓦就已经被人们开始成熟地使用。但是,我国最早开始用瓦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呢?1月22日,省考古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研究员马明志透露,我省考古人员日前在延安市芦山峁遗址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筒瓦与板瓦的残片,这或将把我国的用瓦史,从西周时期跳跃式前推至史前的龙山时代。 ...
资料图片:墨西哥深海考古发现的荷兰战舰残骸。(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月9日报道称,据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说,潜水员在尤卡坦半岛附近的深海中发现了3个历史珍宝:一座沉入水底的灯塔、一艘18世纪的荷兰军舰以及一艘19世纪的英国轮船的残骸。 这些残骸在墨西哥沿海城市锡萨尔附近被发现,这里曾经是18和19世纪的一个繁忙港口。 报道称,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尤...
近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启动。记者注意到,40个初评项目涉及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浙江省和陕西省获得候选项目最多,此前引发广泛关注的“张献忠江口沉银地”入选。 去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2016-2017年度水下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共发掘面积2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其中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今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正式启动,共有来自全国各地40个考古发掘和调查项目参加初评,山西有三个考古项目参选。 相比往年而言,今年的评选工作更加激烈,因为在2017年度,全国经过批准的发掘项目达800多项。评选活动办公室从主动申报参评项目、《中国文物报·文物考古周刊》考古发现投稿项目、国家文物局2017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项目中进行遴选,最终选出了40个项目入围...
资料图 “十王宅”位于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边的永福坊和兴宁坊,最初称为“十王宅”,后更名“十六王宅”,出现于唐开元年间,是当时皇子集中居住的地方。1月23日,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对西安一处建设工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天宝三载十王宅瓦”,为十王宅里坊位置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7年,为配合西安壹号院项目建设,西安市文物...
记者2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隋唐安仁坊的西南隅发掘出唐代宅邸建筑基址,应是一处达官贵人的宅邸。这是隋唐长安城宅邸遗址的首次发现,对于了解宅邸布局、结构及功能有重要意义。 隋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城区范围内,几乎全部叠压于现代城市建成区之下。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隋唐长安城遗址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发掘工作。 目前已发掘出安仁坊南墙墙基、光福坊北墙墙基、外...
1月24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正式启动,浙江共有4个项目入选,它们分别是浙江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浙江永嘉唐代瓯窑遗址、浙江绍兴兰若寺墓地、浙江开化龙坦明代青花瓷窑址。 每年,各单位都会踊跃推荐报名这场“文物界的奥斯卡大奖”,今年也不例外。据了解,2017年,全国经过批准的发掘项目达800多项。本次评选活动办公室从主动申报参评项目、《中国文物报·文物考古周刊》考古...
记者从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获悉,延安芦山峁遗址考古工作发现大型房址,这些超大型建筑房址附近发现的筒瓦、板瓦等建筑材料,目前仅见于陶寺宫殿区等高等级的区域。考古人员认为,这些大型建筑有原始殿堂的性质,具备宫城雏形。 延安芦山峁遗址考古工作是国家文物局“十三五”期间三大研究项目之一——“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专项子课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延安市文物...
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创造了荆楚文化,孕育了最早的水稻种植技术、最古老的铁器制品、最精湛的青铜工艺等。荆楚民风民俗是荆楚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彰显之一。1月20日,由省文化厅、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举办的“荆楚文化与湖北民风民俗”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专家学者就荆楚文化对湖北民风民俗形成的影响和作用、荆楚民风的区域特征、荆楚民俗的本土特色等各抒己见,展开学术讨论。 湖北日报全媒...
御沟春水晓潺潺,直似长虹曲似环……一次拆违,竟让匿迹多年的西板桥和内金水河遗址重见天日,为明代故宫用水的研究提供实物资料。近日,记者从北京市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知此消息。 去年8月上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拆违施工中,在恭俭胡同南端意外发现了西板桥遗址。9月16日,文物部门开始对该桥及其西侧河道进行了发掘,古桥板、涵洞、河道驳岸等遗迹逐一重现。 史料记载,恭俭胡同原名是“内宫监胡同”...
钟祥市文物局1月19日透露,在建设中的枣潜高速钟祥市洋梓镇大桥村施工路段,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初步判断该遗址距今4000年至5000年。 该遗址位于大桥村寨子山。2017年10月,枣潜高速施工人员发现此处有疑似文物遗存,钟祥市文物局及时上报并采取保护措施。当年10月28日,省文物局派出考古队勘探和发掘。经过两个多月工作,考古人员勘探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00余平方米...
在不少影视剧中,古时文庙教学都是严肃、刻板的。然而,近日,在绵阳三台,考古专家发现了明清时期潼川府文庙的两处建筑基址,其中出土的一个六角亭,专家表示这透露出当时轻松教学、寓教于乐的信息。同时,专家称,大规模的明清时期文庙建筑基址现身,在最近几十年来绵阳考古发掘中属于首例,这对研究古时三台的历史文化、城市结构、古代教育和当时人们的活动区域,具有重要意义。 拆迁市场 挖出两处明清建筑基址 ...
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的泥河湾盆地又有考古新发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泥河湾马圈沟遗址考古队项目负责人王法岗18日透露,他们在泥河湾盆地内层位最低、时代最早的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马圈沟遗址内发现石制品792件、动物化石1573件。石制品特点鲜明,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可能代表了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的第一次石器技术革命,为认识中国北方早更新世石器技术具有重要价值。此次发掘进一步完善了早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8日发布消息称,在2017年大凌河中上游红山文化遗存考古工作中,已发现112处红山文化遗址。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占据独特地位。 据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项目计划,2017年,该所在辽宁喀左、建平地区开展红山文化遗存考古调查,并在未来5年内持续寻找红山文化的核心聚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