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月1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举行了2017年度学术汇报会,会上公布了多项全市范围内新的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其中三峡白帝城遗址的发掘收获备受关注。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方刚介绍,该院于2017年2月至9月对白帝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对南宋时期白帝城的空间格局、时空变迁以及城防体系等有了新认识。特别是,首次在宋蒙山城考古中发现了层位关系明确的火药武器,印证了文献对宋蒙战争使用火药武器...
1978年,沉睡于地下20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它是中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空前发现。 “自发掘后,曾侯乙墓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景区。1979年,就在曾侯乙墓原址上建立了工棚,一方面保护遗址;另一方面也便于管理。”王新成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景区正在升级中。相关灯具设备等都已安装好,下一步将以3D投影的方式,还原墓葬发掘时原始陈列的模样。由于椁板还没有完全风干...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一年的持续勘探发掘,唐代宗元陵取得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考古工作者在唐代宗元陵发现的下宫1号建筑基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代陵园建筑基址,对研究、复原唐代的宫殿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始于2006年,在唐代宗元陵发现的神道石刻和下宫建筑遗址,可以说是近年来在唐代帝陵保护中取得的重要收获。”主持发掘的陕西省...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持续两年的考古发掘,近日在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发现了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时代房址12座、灶址2座、夯土城墙2段、灰坑23座、瓮棺墓1座、灰沟3条,并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 芦山峁遗址整体地形呈“山”字形,分布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属于超大型史前聚落遗址。从遗址出土...
记者2月1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该省富平银沟遗址发现了宋至元时代的居民区。文/田进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银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城区东北角,总面积达2.3平方千米,遗址区堆积较厚,分布有大量的陶瓷器碎片。目前,发掘揭露出宋金时代道路1条、房址3处,唐代陶窑3座、水井3口,宋至元代壕沟2道、踩踏面1处,有灰坑104个,出土遗物包括大量的陶器碎片、少量瓷片、青...
图为出土的石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摄 中新网西安2月4日电 (记者 田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4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当地镐京遗址发现了三座相连通的房址,是丰镐遗址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三套间的半地穴式房子。 据介绍,此次镐京遗址考古发掘清理灰坑57座、水井8眼、墓葬4座、房址1座、陶窑1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小型墓大小仅能容身,较大的墓葬带有二层台,底部有腰坑,坑内埋狗,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其...
利用尖端的光学技术,考古学家们在危地马拉北部发现了一个隐藏在丛林之中的玛雅文明“特大都市”,这里有6万多个房屋、皇宫、高架道路以及其他人造建筑等的遗迹。专家称,这是玛雅考古的“重大突破”。 报道称,考古学家们运用的技术被称作“光学探测和测距”(LiDAR),团队利用这种技术,在2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绘制这特大都市的地图。这一技术帮助他们从飞机航拍图中移除了树冠,无须砍伐森林,就揭示出这...
近日,埃及考古学家在开罗吉萨大金字塔附近发现了一座古代女祭司墓葬,可追溯至4400年前。 这座墓室用泥砖砌成,保存环境良好。这一墓穴被发现时,内部的罕见壁画仍保存完好,上面展示了女祭司Hetpet在狩猎、捕鱼等各种场景中的表现与神态。其他场景还描绘了一只在管弦乐队前跳舞的猴子——在法老时代,猴子通常被当作家养动物,会去采摘水果。 根据埃及考古部门的声明,在十二世纪后期的其他墓葬中发现了...
瓯窑上刻有“余王监”字样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日前启动,永嘉唐代瓯窑遗址入围。 此次,40个项目入围初评。其中,我省有4个项目(永嘉唐代瓯窑遗址、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绍兴兰若寺墓地、开化龙坦明代青花瓷窑址)。 永嘉唐代瓯窑遗址是浙江乃至全国的重要窑场之一,也是最早出现在文献中的窑场。 该窑址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这里是楠溪江入瓯江口,也是瓯窑的重...
唐人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用“秦爱纷奢”来描述秦帝国的富庶。经过两年多的工作,考古工作者在秦咸阳城遗址北区发现秦代大型国家府库遗存,数量庞大、做工精细的编磬,见证了秦帝国的辉煌富庶。 据主持发掘的陕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许卫红介绍,这处大型国家府库遗存是继20世纪70至80年代发掘秦咸阳宫遗址以来,在大遗址保护区内再次发现的大型官署建筑。 这组遗址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镇,地处秦...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唐高祖李渊重孙李道坚墓中发现内容丰富、题材独特的壁画,其中的山水屏风壁画为目前发现的唐代纪年墓中最早的山水屏风壁画。 据介绍,李道坚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西南,属于献陵陪葬墓,曾多次被盗。1994年富平县文物部门曾对该墓进行了初步调查,将该墓命名为富平朱家道村壁画唐墓,并发表了相关资料,之后被研究唐墓壁画的学者多次引用。由于该墓被盗严重,陕西省考古...
工作概况: 大榭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大榭开发区(宁波市北仑区大榭街道)下厂村。2015年9至12月,为配合地方经济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先期考古调查、勘探与试掘,初步探明遗址保存面积约20000平方米。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遗址约一半核心区面积得以原址保护的前提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浙江省文...
近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初评活动正式启动,浙江共有4个项目入选,开化龙坦明代青花瓷窑址位列其中。 据了解,2017年,全国经过批准的发掘项目达800多项。本次评选活动从各项目中进行遴选,推荐40个发掘和调查项目参加初评,并将通过投票产生25个进入终评。 龙坦窑址位于我市开化县苏庄镇龙坦村,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8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开化县文保所联...
考古人员在发掘清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透露,考古人员在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发掘、清理墓葬9座,是西藏西部高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文物遗存。 据介绍,该院援藏考古工作持续进行。2017年考古人员对西藏阿里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9座,除一座为带封堆的异穴合葬土坑墓外,其余8座均为墓室底部有涂红迹象的小型土坑石室墓。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