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文化创意集市”建设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山东今后拟以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综合文化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建设“文化创意集市”为载体,整合省内外文化创意资源,提升文化生产力和创意水平。 山东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文化创意集市”是集优秀文化传承、文化体验、“双创”、文化创意、文旅融合、产业扶贫等多种功能定位于一身的文化产业发展新型载体。通过立...
精致的红线织成3个心形,把3颗天然心形的红豆包围其中,寓意“爱你在心”。钥匙牌一面分别为古朴的龙凤图腾,一面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再配以心形环绕的红黑玛瑙,寓意“龙凤呈祥、百年好合”……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广州乞巧文化节引入了更多文创产品。广州市乞巧文化节主办方认为,通过乞巧文创产品的创意设计,能为乞巧文化产业发展寻求新的路径,未来也将推出广州乞巧文化节特有的文创产品。 乞...
昨日上午,记者在孙文西路步行街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避雨时看到,不少游客在馆内游览。在三楼一角的触屏机器上,几名游客在认真地玩连连看、记忆力、幸福转盘游戏,原来,这三款游戏是博物馆委托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计算机系开发制作的“独家游戏”,把雪蕊瓶、古董留声机、丝袜盒等多种只能锁在展柜里的藏品化为指尖可触的图像,使游客在游戏中娱乐、学习两不误。 记者从博物馆秩序维护员曹先生处了解到,馆内的9台多...
清代和民国服饰、明代翘头案、清樟木鎏金架床、留声机、老唱片、老唱本、老剧本……京津冀三地600多件民间收藏品5日起亮相天津博物馆“燕赵大地——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 据了解,本次展览至9月18日结束,共分“衣食住行乐”五大板块。其中,“衣——衣冠配饰”反映了芸芸众生的旧时模样;“食——饮食风味”凝聚传统饮食文化的流变与特色;“住——居住器用”重点表现三地的居室陈设和生活器用,以及建筑构...
在过去十余年来的城市化进程和快速的社会变迁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面临重重困难,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就,与国家的重视、专家的倡导、非遗保护工作者的奉献和传承人的坚守密不可分。正是这种上下协力,为非遗的生存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和舆论环境。不仅如此,政府职能部门还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并将非遗保护提升到了立法保护的高度。[1] 近年来,...
近日,在澧浦镇宋宅村修缮老祠堂的过程中,工人们拆下了一批木板。别小看这些蒙着灰尘的木板,宋宅村的村民已经把它们视为了宝贝。原来,这30余块木板每一块上都有墨迹,拼起来就成了祠堂里的顶画“八仙图”。随着“八仙图”从原来的结构上被拆下,不经意间,村民们还有了一个“考古发现”,触动着他们对于村子历史文化财富的关注。 “考古发现”:此八仙非彼八仙 近日,笔者来到宋宅村,老祠堂的修缮正在...
7月17日-19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党委宣传部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承办,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协办的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研讨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范德堡大学、西肯塔基大学、纽约州宾汉顿大学、美国民俗学会、爱...
湖南湘西州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泸溪县浦市镇发现了一处“高庙文化”遗存。进行现场发掘指导的湖南省考古研究学会理事、副研究员龙京沙介绍,这一重要发现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考古学支撑的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8000年前。 出土的白色螺蚌壳,可确定是水煮过后的。王芳摄出土的白色螺蚌壳,可确定是水煮过后的。 此次发现的“高庙文化”遗存地处浦市镇下湾沅水河床边一台地。历经10多天的发掘后,考古工作人员发...
8月6日,考古学家在湘西泸溪县浦市镇下湾考古现场宣布: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发现了“高庙文化”遗存现场。这一重要发现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考古学支撑的人类活动历史上推至8000年前。 此次发现的“高庙文化”遗存地处沅水河床边一台地。在历时10多天的发掘后,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遗物,包括石器、骨器、陶片等。其中石器为打制与磨制,有细石器、石斧、石铲、石锛等器物;骨器中有鱼骨、兽骨锥、针...
7月31日,甘肃省文化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会暨文化产业调度会在天水市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言顺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夏红民主持会议并就贯彻会议精神作了安排部署。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管钰年,省文化厅副厅长周奉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拜真忠,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分别就全省文化产业、“乡村舞台”、“文化集市”、“历史再现”等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天水市、兰州市、平凉市相关领导分别围...
日前,由市政府组织编制的《湖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简称《保护规划》)获省人民政府批准,这标志着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进入了依法依规保护管理的新时期,也标志着历时多年、汇聚全市上下心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圆满完成。 从市规划局获悉,《保护规划》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同意将浙江省湖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批复》文件精神,构建了指导湖州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委员会、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共同主办,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承办的第13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日前在北京召开。来自海内外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文化遗产的价值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推行了1300年,对古代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文化、教育、道德、民俗等各个领域,都产...
7日下午,黄冈市红安县华家河镇文化站,室内欢声笑语,附近的文艺骨干正在这里进行业务培训。一个月前的7日,这里曾经洪水四溢、文化设施受损严重。眼前热闹欢乐的场面,让大家对洪水肆虐的不安逐步散去,建设美好家园的憧憬洋溢在脸上。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之后——也正是如今这个时刻,在需要激发人民群众重建家园的巨大动力之际,“文化”正在发挥它的鼓舞作用,与之相伴而生的精神力量,必将无比强大且持久激励人心。 ...
婺城区白龙桥镇东俞行政村,位于市区西部13.5公里,由东俞、东下、坛头三个自然村由北向南成弧状排列,整个行政村西傍白沙溪,北临婺江,古时水上交通十分便利。东俞位于三个自然村之中,为行政村驻地人口最盛,主姓俞,东下村自安地上千口迁入,村庄原住于一棵大梧桐树下,故名桐下,今演称东下,位于东俞村北,人口次之主姓申。坛头,位于东俞村南,过去是道士庄,以胡姓为主。 东俞村风景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据...
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德才集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古建营造技术保护与发展学术论坛暨《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导则》首发式昨天在青岛召开。本次学术论坛是一次中国建筑业、园林古建等领域交流互通的盛会,也是中国古建营造技术名家、学者和企业领袖们的高端会晤。 此次学术论坛以“中国古建营造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本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推广中华民族建筑理念、推动古建筑营造技术在现代建筑市场的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