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天仓节”,寓意为添满谷仓,祈求丰收 非遗展馆展示非遗项目“龙抬头” 非遗展馆展示非遗项目“龙抬头” 虽然已经立秋,但“秋老虎”的威力还是让位于大青山脚下的新城区讨思浩村热度不减。 在讨思浩村文化室,年近60岁的讨思浩村党委委员刘明忠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人介绍着讨思浩村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仓节”的相关情况。闷热的天气让刘明忠不时地擦着额头上的汗水。 ...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也为南昌文化事业增添了一张全新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南昌市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始终牢固树立文物保护理念,坚决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引领进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努力传承历史文化文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之路。 文物保护取得新突破 “...
近年来,连南县把现代艺术与瑶族传统文化艺术有机融合,促进了学校艺术教学水平提高,其中一批学校被文化部门确定为“连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瑶族刺绣传承基地”。 清远是文化大市,历史久远,品类齐全,形态丰富,独具魅力。保护这些民间文化,就是保留祖祖辈辈传承的社会文化、艺术精髓。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果任由现代文化“覆盖”传统文化,就可能造成某些传统文化“完全地不留痕迹地”消失。 ...
楼宇烈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互联网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瑰宝?国人如何更自信地面对世界与未来?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将携新著《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出席上海书展。该书围绕中国文化精神,与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智慧提升中国软实力两大主题,以睿智哲思澄清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为复兴传统文化描绘出清晰的行动路线图。 人本...
高唐观遗址 近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完成了对巫山县高唐观遗址的阶段性考古发掘。近半年时间的考古发掘,共完成发掘面积3420平方米,发现了西周至明清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大大丰富了高唐观遗址的文化内涵。这是记者昨日从巫山县文物管理所获得的消息。 据了解,高唐观遗址位于巫山县西北部的巫峡镇高唐村三组,长江北岸高丘山的耒鹤峰上。《巫山县志》等文献记载,其始建于战国,是长江三峡中最古老的...
目前,大足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20项。但荣耀背后,彭剑也在担忧一些现实问题:大足区从事“非遗”产业的团体和个人为数不少,但都不同程度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非遗”传承,路在何方——这是彭剑长期关注和思考的。 大足区昌州小学制作“纸艺”作品。在老师李文杰指导下,同学们在传承传统民间纸艺的剪、刻、撕等基础上推陈出新,制作出一件件精美的纸艺作品。...
斑驳泛黄的祭祀画、奇特的造像、色泽晦暗的法器、五彩斑斓的袍服……一件件在外行眼里神秘莫测的器物却是原道文化博物馆收藏的核心。在四川原道文化博物馆的四层展厅里,有一层是专门陈列道教文物的展厅,让人第一次可以这么集中地、系统地看到如此多记录道教文化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文物。 据该馆馆长刘长久介绍,这几年成都的道家文化深深地打动了年轻一代,来这里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人日”和“草堂...
8月17日,凤冈县召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会。凤冈县委常委、副县长石敦颐出席会议并讲话。 石敦颐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县的无形文化遗产,是一种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反映着凤冈全县人民的根与魂。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石敦颐要求,县文广局、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对历史负责,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开...
今年是我国明代大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如何在当下继承他留下的文化遗产,成为正在举行的2016上海书展关注的一个话题。“汤显祖与中国文化”“汤显祖对话莎士比亚”等讲座,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于这位400多年前的文学大家。 在专家学者看来,汤显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旨趣和美学精神,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来激活这份宝贵的遗产。 ...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中国是最早参与并积极推动GIAHS项目的国家之一。农业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不仅承载着文化,更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发掘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对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民脱贫、农业科技发展等方面都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农业部全球/中国重要农...
8月18日,保定铁球申遗成功授牌仪式暨大型铁球健身舞蹈表演活动在保定市西高庄体育场举行。广场上汇聚了上千名铁球健身表演队队员及健身爱好者,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庆祝保定铁球申遗成功。 由保定市铁球健身协会申报的“铁球健身法”和保定北方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铁球制作技艺”分别被保定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定流传了几百年的铁球健身和铁球制作技艺正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
近日,由乌当区老干局、老年科协主办的“保护成山文化遗产座谈会”在成山文化策源地水田镇竹林村举行。贵州省文史馆馆员谭佛佑等相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以及成山唐氏后人出席座谈并发言。 座谈会讨论了成山文化的出土、挖掘经历。据悉,成山是有“唐家顶子”之誉的贵阳唐家的家族墓地,贵阳唐家也自称成山唐氏。有两百年历史的唐家世家文化,也被称为“成山文化”。为防盗墓,“成山”的具体位置秘而不宣,仅为唐家族人...
8月18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俗学会、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格尔木市人民政府、青海省民俗学会联合主办的2016昆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论坛在格尔木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60名专家、学者齐聚“昆仑之子”——格尔木,以昆仑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议题,探讨非遗背景下昆仑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为昆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出谋划策。 台湾成功大学特聘教授陈益源,韩国民俗学会原会...
“你们里面请,我把东西放下就来哈。”昨日,当记者来到龙泉驿区西河镇邱伦阔大爷的家时,刚巧他买完菜回来,正忙活着张罗午饭。从自家企业老总的位子上退下来后,邱大爷又担任起后勤部长,还亲自为员工种菜、买菜、做饭,“他们既是我的员工,更是我的乡亲,我岁数大了,能为大家做点算点。” 现年67岁的邱伦阔是西河镇东风村小有名气的企业家,也是龙泉驿区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标兵,作为客家后代,邱大爷热衷于客家文...
近日,宁夏质监局投资近400万元建成的国内第二座综合性质量文化博物馆——宁夏质量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宁夏质量文化博物馆位于宁夏产品质量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分3个展厅系统展现古今中外质量发展重大成就、中华民族质量发展历史轨迹、博大精深的质量文化和质量发展基本规律。 博物馆大厅按照天圆地方设计,其中最显眼的是“质量之门”,门上雕刻古代四大发明以及一个个活字印刷字模。穿过“质量之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