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6日,首期“科技考古·宁波讲坛”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赵志军研究员和袁靖研究员分别作了《五谷的传说和考古证据》与《科技考古的思考及应用——以动物考古学为例》两场精彩讲座。来自宁波全市文博系统的文物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参与宁波考古项目的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派宁波基地的科技...
小西坝,位于江北慈城前洋村,官山河与姚江连接处,隔江与鄞县的大西坝对接,是古之船只往来慈江、姚江的必经之处,地理位置重要,历史价值和科技价值突出。由于姚江河床位置的不断变化及水利设施的不断更新,原有宋代小西坝遗址已不可见,现址留存两座小西坝闸体,一座为1964年老闸,已废弃,另一座为1993年新闸,仍发挥着排灌功能。2013年08月干旱时节,随着姚江水体不断消退,暴露出了疑似古小西坝基础遗存。姚江...
宁波市第17届文物艺术品展销会将于7月3日-5日在宁波饭店举办。本次展销会由宁波市文物商店和上海文物商店联合主办。 历年的文物艺术品展销活动,被众多古玩爱好者视为一次难得学习和淘宝的机会。此次展销会引起各方关注,目前会务组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文物商店、文物经营单位以及玉器经销商参加展销会的确认函,其中不乏实力雄厚的北京、上海、山西、湖南、湖北、江苏、青海、安徽、云南等国有文物公司、文物总店。...
根据《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15年度全省文物行政执法监察交叉检查工作的通知》(浙文物发〔2015〕142号)要求,日前由省文物监察总队和温州地区文物监察机构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来宁波开展文物行政执法监察工作交叉检查。 检查组先后赴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鄞州区、宁波高家高新区、海曙区、慈溪市等地进行了实地检查,共检查了南宋石刻公园、天童寺、求精学堂、钱业会馆、伏跗室、张苍水故居、龙山虞氏旧宅、浙东...
昨日上午,由宁波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宁波博物馆承办的《宁波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中山广场展出。这是我市庆祝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系列主题活动之一。 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成绩显著,收藏有文物的单位从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扩展至各个行业领域;文物收藏单位从文物系统内的十几家扩展到全社会近百家,大量国有单位文物被认定、记录。展览的...
6月12日下午,宁波海关罚没文物移交仪式在宁波博物馆拉开帷幕。仪式上,宁波海关向宁波博物馆移交没收文物共57件,主要包括战国刀币、宋代小平钱、木制生活用具、邮品税票等珍贵文物。这部分文物将由宁波博物馆进行保管与收藏。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本次移交仪式正是对该主题的深度诠释,文物是国家的历史财富,是全民共享的文明公器。 为了更...
昨天下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在市图书馆进行了一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水下考古》的讲座。柴晓明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与古代中国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往密切相关。如果大家了解了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就容易理解现在的“一带一路”战略。 对于宁波,柴晓明很熟悉,他说:“我们的国家水下遗产保护基地就是与宁波合作建立的,基地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小白礁Ⅰ号沉船。它的发掘结束了...
昨日下午的宁波博物馆报告厅,50名新招募的“小小讲解员”排成几排,由宁波甬剧团的两位老师指导《杜鹃》对唱选段,一声成熟,一声稚嫩,高低婉转,将报告厅变成了甬剧排练的大舞台。这是宁波博物馆在文化遗产日特别策划的文化体验活动。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围绕这一主题,宁波博物馆以甬剧这一非遗项目为中心,将50名小学生组成“小小讲解员甬剧团”,并请来专业甬剧演员进行指导,从唱腔到姿...
宁波教育博物馆5月16日开馆,三周来,已接待社会各界观众4000多名。期间,前来参观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宁波教育有特殊情怀的老年人。还有宁波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员、中央教科所专家、海曙区教育局机关干部、宁波女子中学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宁波中学和宁波经贸学校的部分退休教师20个团队。参观博物馆后,不少参观者还表达了向教育博物馆捐赠文物的愿望。 宁波教育博物馆还吸引了外国客人。6月11...
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活动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昨天下午,宁波海关向宁波博物馆移交没收文物共57件,主要包括战国刀币、宋代小平钱、木制生活用具、邮品税票等珍贵文物。这部分文物将由宁波博物馆进行保管与收藏。 据了解,移交仪式之后,宁波博物馆将对移交文物进行修缮、研究,将其纳入宁波地域研究的体系中,充分发掘文物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并在日后针对性地进行对外展示,通...
东门口的宁波二百边上,有条波斯巷,这一巷名很有历史渊源:据《宁波港史》记载,北宋时,西亚的波斯商人经常来宁波做生意,当时的政府专门在波斯商人聚居地设置了一个“波斯馆”。波斯巷因此得名。这一点,恐怕很多宁波人都不知道。不过,现在有地图为您“指点迷津”了。昨天上午,海曙区发布全市首张“海丝”遗产手绘文化地图,市民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海曙发布”上看到。地图上,标注了20多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遗产点。...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需求和国家文物局对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监测的要求,为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化管理,大运河(宁波段)监测预警平台项目于今年3月份正式启动实施。 因大运河(宁波段)监测保护工作的独特性和复杂性,为确保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明确监测指标体系构成要素和监测工作实现方式,今年5月份,大运河宁波段遗产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奔赴水利、气象、环保、规划、港航、文物等部门,就数...
6月6日,一向安静的宁波大红鹰学院校园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第三届阿拉非遗汇·宁波市庆祝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暨宁波非遗保护高校联盟成立启动仪式在这里火热举行。据悉,这是全国首个非遗保护高校联盟,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吸引了数千名从宁波各地高校师生及市民们的热情参与。 在宁波非遗保护高校联盟的启动仪式上,公布了第四批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保护示范项目名单...
第二届“中国宁波——韩国济州”两地书法艺术交流展日前在天一阁举行,共展出中韩双方书法家的80幅作品,真草隶篆,风格多样,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韩国书艺的窗口。下午,书法家们还在老外滩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址挥毫泼墨,以艺会友。 中韩两国文化同源,共同拥有使用汉字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两国文人墨客以笔交流、以书传情,留下了无数佳话。据介绍,去年,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书法促进委员会和韩国济州素墨会等促成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