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鄞州城区一路向东,行至东钱湖畔,便是小村莫枝。莫枝因堰而得名,因水而兴。如今,因为陆路交通的发展,曾经占据要津的莫枝渐渐为人所遗忘。除了上了年纪的本地人还偶尔提起“阿拉莫枝”之外,已经乏人问津。 岁月流转,桂香依旧,桂花盛开的时节,我们去探访这个喜种桂树的东钱湖畔水乡,找找古堰背后的故事。 忆丰年:犹记介甫到任时 “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庆历七年,时年27岁的王安石谢绝进京,出知鄞...
为让家乡人更多地了解屠呦呦,让她的精神感染更多的人,近日,记者从宁波教育博物馆获悉,宁波教育博物馆计划举办“屠呦呦与宁波”的特别展览,将介绍屠呦呦从幼儿园至高中的教育经历、科研经历及生平荣誉等。 为了举办展览一事,10月10日中午11点,宁波教育博物馆陈春玲老师拨打了屠呦呦家的电话,电话很快就接通了,接电话的是她的先生李廷钊。 近几天来,屠呦呦家的电话被打爆了,但听到陈老师说着一口家乡口音,李...
北京时间13日凌晨,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传来消息,地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它山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宁波市鄞州区水利局局长谢赛定作为代表接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证书。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是国际灌排委员会为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而设立,自2014年开始在全球范围评选。每年由各国家委员会组织申报,经由国际专家组评审提...
这里是北仑小港街道的姚墅村,宁波绕城丁家山高速出口附近。一块立着“江邵线”标牌的公路边,站满了人。路边的断面,离路面五六米的地方,隐约能看到一个洞口。 “这是个古墓,六朝的,有1600年了呢!”这是最近村里最大的新闻了。考古所人员的到来,似乎也证实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山坡的黄土堆里 挖掘机挖出个古墓 村民说,最早发现古墓的,就是工地的挖机师傅。 半个月前,姚墅村的北面大爿山要挖土建厂房,...
昨晚,作为第五届港口文化节的活动之一,宁波市公众考古活动基地授牌仪式在北仑举行。这是宁波首个面向公众的考古活动基地。 记者了解到,这个公众考古活动基地设在北仑的中国港口博物馆内,主要由青少年模拟考古场景、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沉船修复展示室和港博图书馆等组成,近日将举办第一期模拟考古活动。 青少年模拟考古场景项目,是通过模拟的形式为青少年提供一种亲自动手参与考古发掘的实习项目。通过专家对...
中国是海洋大国,浙江是海洋大省,宁波是滨海大市。发展水下考古事业,既是落实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我市文物事业的必然选择。自1998年我国第一个水下考古工作站在甬设立以来,宁波水下考古事业从无到有,由弱渐强,发掘与保护并重,研究与展示并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被誉为“水下考古的宁波力量”。 昨天 整装起步 厚积薄发 “7000年前,宁波人的祖先河姆渡人就已刳木为舟,以楫为马,向海洋...
好事成双——就在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前,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传来喜讯——在鄞州区鄞江镇它山堰1号地块发现了宋元时期的古河道、石砌堤岸、道路等重要遗迹,为研究宋元时期鄞江水利建设史和经济发展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它”字念古音“陀”。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每块条石重量可达一吨,并用铁榫相连,从而增强堰体的整体性。它是我...
2015年10月12日晚,正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5年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鄞州千年它山堰与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寿县芍陂一起入选。 它山堰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由当时地方官王元暐主持兴建。古时的樟溪因为河床较浅,在多雨季节的流水量又大,故而经常泛滥成灾,而无雨季节时又容易干涸,并且有海水倒灌,咸潮侵蚀...
由省文化厅主办,省非遗保护中心、省非遗保护协会承办的“非遗薪传”浙江曲艺展演展评活动,于9月29日在杭州艺苑举行,鄞州区选送的宁波评话《寒窑赋》喜获省“非遗薪传”曲艺展演展评银奖。 宁波评话《寒窑赋》由宁波评话代表性传承人张少策老先生整理,老先生第子韩震宇(阿伟)演唱.《寒窑赋》系传统长篇评话《飞龙传》中的选回,叙述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的一则流传了千余年却通达当代人心境的故事。 “非遗薪传”...
10月10日上午,2015“聚焦宁波”亚洲媒体记者团一行20人,参观了宁波博物馆《“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 为了提升宁波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我市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市委宣传部和中国日报联合举办了“探海丝之源访美丽港城”亚洲媒体聚焦宁波采访活动,该活动于昨日正式启动。记者团包括了中国日报、泰国《民族报》、乌兹别克斯坦JAHON通讯社、马来西亚《星报》、斯里兰卡《近日锡兰》、巴基...
一条绵延1.2公里的南塘老街,掀起甬城百年风流。作为宁波城市“中提升”战略的重要建设区域,南塘老街的经济虹吸效应将给鄞奉片区带来全新商机,强势带动“一轴两带、一核四片”快速发展。 拥有1190年历史的海曙区,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区域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2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条历史街区。如何使历史街区与现代商业文明相得益彰,海曙用“政府主导+社会化运作”的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突...
文华社区的居民们在博物馆里听甬剧,看表演,品尝宁波民俗小吃,浓浓的“老宁波”风味扑面而来。像这样传递宁波传统民俗之美的活动,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市民可在我市各大文化场馆体验。 25日下午,宁波博物馆将为来自宁波农民工子弟学校的30名“小小新宁波人”安排“制作冰皮月饼”活动。国庆活动七天乐将突出两大关键词:“中国传统”和“中国梦”。10月1日的传统服装秀,小朋友们将穿上唐装汉服等中国代表性传统服饰...
昨天,“永远的徐悲鸿——徐悲鸿及亲友、师生作品巡回展” 在宁波举办了开幕仪式。 徐悲鸿先生之孙徐小阳受邀并出席了此次展览的开幕仪式。 本次展览展出了徐悲鸿鲜为人知的两幅名作真迹《柏树马》和《赠陶麟书》,价值分别高达2400万元和1800万元,就是由徐悲鸿长孙徐小阳提供的。 徐小阳说:“画展中的那幅马是赠给爷爷的义父陶麟书的。曾祖父去世时爷爷没有钱,就向陶麟书先生家借贷20元大洋葬曾祖父,陶先...
新宁波人的中秋 9月24日,宁波博物馆的流动博物馆正在首南街道文华社区进行中秋特别展览。主题展板、专业讲解员、优秀的志愿者、互动游戏——为社区居民带来了精彩又特别的“展览”。 考虑到社区的居民很多都是外省市的引进人才,为了让他们能够更深入的感受宁波民俗,了解宁波文化,宁波博物馆从展板到讲解,都进行了调整,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实实在在地“畅游”了一番“千年甬城”。 9月25日下午的中秋活动,则迎来...
去年6月,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让宁波首次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除了大运河,其实宁波还有2个项目在排队申遗,这其中就包括了1988年就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的上林湖越窑遗址。 在现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中,上林湖越窑遗址不仅是唯一的青瓷遗址,而且也是我国现存青瓷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烧造沿用时间最长的窑址,代表了公元9——11世纪中国青瓷工业的最高水平,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