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泉州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由于它是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口岸之一,长期以来,来此从事贸易的海外客商,纷纷在这里建立自己的宗教活动场所。而古树名木则以他们特有的绿意装扮这座古城。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古刹庙宇和老城区现存的古树。 泉州文化多元性的最佳见证 老城区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大量古代宗教活动场所保存在这里,因此也保留着最多遗迹。寺庙古刹是老城区历史...
春秋殉人墓葬中发现的青铜小口鼎。 十堰郧县目前共发现7座春秋殉人墓,专家解读6项重大考古发现 8月27日,十堰郧县一座春秋晚期殉人墓葬重见天日。至此,考古人员在这里共发现了7座殉人墓葬。前日,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此次考古发掘的领队黄凤春教授,披露了春秋殉人墓考古中的6项重大发现。墓葬出土的青铜器可能在武汉铸造成型,而早在2000年前,楚人就会使用类似502胶的瞬间强力粘合剂。 1 青铜器可能...
去年12月,南京市博物馆一支考古队进驻南京江宁陶吴镇,一座被称为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春秋土墩墓被发现。经过9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这座大墓的发掘终于取得重要突破。考古队员们在已经打上盗洞的大墓西侧惊奇地发现了3个祭祀坑,并且成功地出土了200多件高等级的陪葬品。而更令人蹊跷的是,在墓室的盗洞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盗墓贼遗留下来的蜡烛和可乐瓶。 古今盗墓贼疏忽了“藏宝坑” 与9...
图为:郧县新发现的春秋殉人墓一瞥 前日下午,一座春秋晚期的殉人墓葬在郧县五峰乡东峰村重见天日,附近还惊现16座秦汉古墓。专家称,该墓地的发掘对研究春秋埋葬制度、殉人演变,以及印证史实及研究楚、麇两国关系具有重大学术价值。此前,考古人员曾在五峰乡发现了6座殉人墓葬。 记者现场看到,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用毛刷轻轻拭去尘土后,一座春秋晚期的殉人墓葬赫然入目。墓中除葬有主人外,有一具殉人及一只殉葬狗。棺...
商纣失道,今山西境内方国纷纷叛殷归周,如虞(今平陆北)、芮(今芮城县西)等。不顺周者,即以灭杀,如黎(今长治东北)。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武王克殷,建立周朝。 周成王即位后,封弟叔虞于唐,叔虞死,其子燮父将国号由唐改晋,延用600年。 周宣王静四十三年(前785),晋穆公死,其弟殇叔继为晋君,穆公长子仇出奔避难。此为晋国第一次打破嫡长继承制。周幽王宫涅元年(前781),太子仇袭杀殇叔,夺回政权,是...
考古工作者在凤翔县先秦陵园区内南指挥村一取土场,发现一口春秋晚期的瓮棺,据专家考证,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三足夹砂灰陶棺,为研究先秦墓葬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8月17日,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经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队修复,在雍城遗址出土的先秦瓮棺又恢复原貌,正式在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展出。 据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工作人员赵生祥介绍,今年5月16日清晨,他在村里取土场巡查时,发现了这个器物。当时该器物是侧...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政治、经济地位沦丧,仅成为形式上的天下“共主”。取而代之产生了大国争霸的局面,先后出现所谓“春秋五霸”。在此期间,大国纷争,小国追随,战争不息;同时,也产生了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 春秋时代,以铁器、牛耕的出现为标志,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原有的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土地则日趋强大。在此基础上,不仅产生出封建生产关系,而且爆发...
记者昨日获悉,省考古专家近日在我市戚城文物景区遗址内新发现了龙山文化城址。专家称,此次发现可以表明,春秋城址是在早期龙山城址的基础上建设的。 新发现的城址大致呈方形,南北稍长、东西稍窄,年代为龙山文化时期。 龙山城址四面城墙的位置现已基本探明。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东、西两个分别宽3米、长30米的探坑内,已经出土的器物有鬲、陶等。另外,在探坑内发掘出的还有水井、灰坑等,采用夹板方块叠筑的城墙...
古墓发掘现场。首席记者 郭启朝 图 古墓内发现的青铜戈上雕刻有精美鸟书。 昨天记者获悉,位于南阳市城区八一路与工业路交叉口处的两座春秋古墓已经发掘完毕,除了出土大量的礼器、乐器、兵器、玉器外,考古人员还清理出了720件皮甲,并从一件青铜戈上发现了古文字。 记者看到,所清理出来的皮甲都编写了号码放在盛有药液的塑料袋中,其形状有菱形、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每一片上都有穿孔。但缝缀皮甲的...
记者从河南省南阳市文物部门获悉:该市卧龙区一拟建住宅小区工地日前发现春秋古墓群,随葬铜器数量大,保存较为完好,出土编钟石磬等文物。 据介绍,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一拟建住宅小区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一大型古墓群,共发现东周至汉代的古墓31座。这些墓大多数为土坑墓,考古人员对南部两座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随葬青铜器26件,包括铜编钟两套17件、石编磬一套。 据专家介绍,该地过去曾多次发现春秋战国时...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县先秦陵园区内南指挥村一取土场发现一口春秋晚期的瓮棺。该瓮棺因体形巨大,且同时装有成年人、小孩的尸骨而引人注意。文物专家介绍说,这是陕西首次发现如此大的瓮棺,为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以及秦公大墓的布局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 在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工作站见到了这个椭圆形的瓮棺,它就像一个农家盛水用的瓮,为圆口三足,还有个盖子,高约1.1米,直径约1米。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工作...
文物工作者根据瓮棺的材质推断其为春秋晚期。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凤翔县先秦陵园区内南指挥村一取土场发现一口春秋晚期的瓮棺。该瓮棺因体形巨大,且同时装有成年人、小孩的尸骨而引人注意。文物专家介绍说,这是陕西首次发现如此大的瓮棺,为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以及秦公大墓的布局结构提供了实物资料。 记者在省考古研究院雍城考古工作站见到了这个椭圆形的瓮棺,它就像一个农家盛水用的瓮,为圆口三足,还有个盖子,高约1...
五色封土、圆形墓坑、放射线遗迹、圆锥状土偶……经过19个月的考古发掘,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蚌埠双墩1号墓葬开启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对墓葬考古发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罕见墓葬震惊学界 双墩村内有两座高9米以上的古墓葬封土堆,这两个特别大的封土堆是双墩村的标志。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双墩某雷达连推平...
出土的蔡侯剑通讯员余乐摄 蔡国国君佩剑现身楚墓 二千多年前,武当山脚下有一个古城,居住着楚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兴建丹江口水库,古城遗址被淹入水下,只有在水位降低时,遗址边缘的一些古墓才会显露出来,成为文物专家抢救性发掘的对象。 丹江口有一处名叫北泰山庙的墓群,成了考古发掘的焦点之一。“古时这里交通便利,是楚国早期的一个具有相当级别的行政中心。”省考古所副所长李桃元...
●此次考古发掘有可能被列入2008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考古专家今天将有望根据现场挖掘实物揭开墓葬谜底●圆形墓穴发现太阳放射线遗迹图案,疑为古代地方图腾●人形泥状陪葬品身有绳纹,或与女娲甩绳造人传说吻合 春秋末年,为执牛耳,诸侯争霸,南方的吴楚之争亦载入史册,先后成为霸主。吴楚的主战场之一,就在我省淮河流域。当时夹在吴楚之间的钟离国为生存,左右侍奉吴楚,但仍难逃灭国命运。 据考古专家论证,钟离国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