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最重礼乐制度的时期,编钟在西周不仅是各种大型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同时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首次发现了一只西周时期的青铜编钟。 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岳连建介绍,这只青铜编钟是在汉中市圣水镇青史村汉江河段青龙滩大桥施工现场发现的,从形制、纹饰、铸造特征初步来看,应属于西周晚期编钟中的“甬钟”。这只甬钟高...
7月23日,考古专家郭物在新疆清河县三道海子古石堆前介绍考古挖掘情况时称:经过考古挖掘研究,该古石堆初步认定为祭祀遗址。据介绍,位于新疆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的三道海子石堆遗址群,共分布巨型石堆遗址3座(又称花海子巨型石堆)、中型4座、小型约20座,石围石堆墓约100多座,鹿石约48通。2013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阿勒泰地区文物局和青河县文物局组成考古队,对三道海子3大...
作为唐代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地区的最高军政中心——北庭故城外城,究竟是哪朝哪代建设,学术界争论了一百多年。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队经过十几天的发掘,终于用出土文物证实:北庭故城外城墙系唐代按唐代建制所建。 历史资料表明,北庭故城在唐代时最为繁盛,从庭州到北庭都护府,再到北庭大都护府,它的级别不断提升,管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最终成为天山北麓军事、政治、经济和...
人物名片: 杨古城,1938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退休后,他致力本土文化的、挖掘与研究。曾参与保护东钱湖南宋石刻群、前童古镇、药皇殿等文物或古村的保护,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获得者。著有《现代家庭布置陈设艺术》《中国狮子艺术》《中国佛像艺术》《宁波老桥》《老宁波遗风》《南宋石雕》等。 乡愁是什么?一条河流,一座古桥,一幢老建筑,一个旧村庄,...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是2015年中国开工建设的27项重大水利工程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昨日上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考古勘探报告专家审查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全国的近70位考古专家参加了会议。 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张晓云说,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文物保护考古工作是湖北继三峡、南水北调工程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考古大会战”,共涉及境内文物点44个,其中襄阳地区31个,分布在老河口、襄州、枣阳。...
7月18日,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暨三星堆祭祀坑发现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近百位国内外考古专家出席。会上,专家们除了进一步探寻三星堆文明在世界考古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外,还对三星堆未来的考古发掘提出了自己的期待。“以后这里肯定会(继续)有重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表示蜀王陵一定是存在的,“它(蜀王陵)的出土文物我们到现在都还没见到,就应该还在地下。”陕西师范...
7月15日下午,由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史志办和开封敦复书院联合举办的开封地方史志文化讲堂在敦复书院举行,特邀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文物考古专家刘春迎,作了一场题为《揭秘开封城下城——古代开封城的历史演变与考古研究》的专题讲座。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干部职工、社会各界人士400余人现场聆听讲座。 经多年考古发掘探明,开封城下共埋有6座城池: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梁城、唐代的汴州城、五代及...
近日,江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徐州子房山汉代墓群发掘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组一行首先查看了发掘工地,然后到考古驻地对发掘出土文物和有关考古资料进行检查,并听取了考古领队的汇报,就进一步做好以后的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子房山位于徐州市区津浦铁路东侧,古代称鸡鸣山,相传楚汉相争时张良(字子房)曾在此吹箫散楚兵,后在山西麓建子房祠,遂改称子房山。 根据规划,徐州轨道交通一号线经过子房山...
三星堆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阙显凤主持会议。钟欣摄 7月18日,“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暨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开幕。百余位来自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受邀出席。 据悉,此次学术会议为期两天,与会专家将就三星堆文明的特质、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三星堆文物、三星堆与十二桥文化考古学研究以及长江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三星堆同时期世界文明研究、三星堆文明研究的...
专家们深入现场查看刘忠俊摄 7月15至18日,“唐蕃古道暨石刻文化论坛”在四川藏区石渠县举行,来自北京、四川以及美国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学者就“吐蕃时期石刻”和“唐蕃古道”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尤其是对石渠吐蕃时期石刻图像研究、石刻遗存与唐蕃古道的关系、历史背景、交通线路等遗存的研究和保护建言献策。 四川石渠县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边陲,川青藏三省(区)结合部,藏语称为“扎溪卡”,意为“居住...
专家们深入现场查看 专家学者在长沙干玛乡现场查看吐蕃时期摩崖石刻情况 7月15至18日,“唐蕃古道暨石刻文化论坛”在四川藏区石渠县举行,来自北京、四川以及美国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学者就“吐蕃时期石刻”和“唐蕃古道”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尤其是对石渠吐蕃时期石刻图像研究、石刻遗存与唐蕃古道的关系、历史背景、交通线路等遗存的研究和保护建言献策。 四川石渠县地处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边陲...
7月15日至7月20日,丝绸之路农牧文化与聚落演变学术研讨会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召开。来自西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30余位国内声望卓著的专家、学者和一线考古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自治区文物局、哈密市文物局、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政府、西北大学主办。 7月15日专家学者们赴巴里坤县红山口、东黑沟等地实地考察了由西北大学主持...
7月13日,殷墟申遗成功十周年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安阳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安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殷墟申遗成功十年来的成绩与经验,探讨遗址未来的保护、研究与展示等问题。 据了解,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0届会议上,殷墟成功“申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殷墟又先后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考古遗...
7月13日上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第六届联席会议暨殷墟申遗成功十周年座谈会在安阳举行。国家、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英国牛津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24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43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的代表与会。 2006年7月13日殷墟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四年后,安阳殷墟被列入国家首批考古遗址公园。 在当天举行的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上,北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