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上午,两枚清代红夷火炮在厦门曾厝垵海边沙滩被发现。红夷火炮已断成两截,锈迹斑斑。 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人正使劲要将埋在沙下的两门古炮拖出。两门古炮都已锈迹斑斑,炮身上还有文字,但已从中间断成两截,断口凹凸不平。古炮重达一吨,几个人合起来还是抬不动。民警和考古人员随后赶来。 据考古人员介绍,炮身上的文字写的是“红夷火炮”。这两门火炮都是清代末期的,从位置上看应该是在1...
陕西省文物部门近日在甘泉县清理一处龙山房屋遗址时,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陶器。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址位于甘泉县桥镇乡,现遗址表面为废弃的退耕地。 考古人员7月份在对该房址进行抢救性清理后,出土了数件可辨器物,包括有燧石通体精磨而成的石锛,还有许多造型新颖别致的陶器。考古专家称龙山文化遗址包含文化信息量很大,出土文物多件,器型精美罕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昨天,溧水柘塘镇孙家村某工地发现了一处明代墓葬,除墓主人遗骸外,出土的随葬品还包括3个明代青白釉将军罐、一大一小两面铜镜。随葬品不足称奇,似乎就是普通老百姓,记者却从墓主的墓志铭中发现了一堆明代官员的名字,为何当时的官员们会对一介布衣趋之若鹜呢? 墓主清廉随葬品挺“寒酸” 记者赶至挖掘现场看到,出土的随葬品已经被装进了几个蛇皮口袋,吸引了不少民众围观。两个明代墓葬的墓室...
记者从太原市文物考古所了解到,龙泉寺出土的金棺出于保护文物等原因,至今仍未开启。 太原市晋源区太山景区龙泉寺发现地宫和其中的石函之后,考古工作者打开石函,发现了散落的木片、鎏金铜棺和一些饰品。据考证,木片是损坏的木函,木函内是鎏金铜棺。 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考古、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齐聚太原打开铜棺,发现了一个精致的银棺。银棺上面系着丝绸,颜色仍然鲜亮,表面毫无锈迹。当解开...
每天早晨各报新鲜出炉,新闻铺天盖地;“龙虎新闻中心媒体扫描”精挑细选,为您送上每份报纸当日精华——小编遍观今日64版的《南京晨报》,A4版一条题为《大报恩寺琉璃窑群现身窑岗村》的报道值得向您推荐。以下就是该报记者成岗、朱福林的报道—— “这些才是真东西!”昨日,记者在城南窑岗村发现传说中洪武年间72座琉璃窑中的一部分,在大报恩寺遗址地宫面纱揭开之前...
昨从鄂州博物馆获悉,由省文物局、武汉大学、省考古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鄂州市新庙镇黄山村袁家庙一座三国早期大型墓葬,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共出土文物20余件。经鉴定,其中青铜三足洗和香熏为国家二级文物,另6件系国家三级文物。 据了解,该墓由墓道、甬道、过道、耳室、横前堂、墓室组成。墓主人的棺室高于妻子的棺室,这在六朝墓葬中极为罕见。
遗址中红土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修建砖瓦窑的地方 商周时期重要的遗址,3000多年前“巴渝文化交流中心”,竟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用作砖瓦窑烧掉!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合川涪江边上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遗址,可惜大部分遭到毁灭性破坏。 出土了上万件陶器碎片 河嘴屋基土遗址在合川区铜溪镇弯桥村,涪江右岸的台地上。 近日,市考古所在那里进行勘察和发掘,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遗址,出土了...
图由宣文管所提供 为配合中石油在达州宣汉境内的天然气勘探开发,近日,受中石油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宣汉县文管所一起,对宣汉周家梁净化厂及其管道施工现场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汉代遗址4处,清代墓群3处,这些遗址和墓群均为新发现。 从6月中旬起,考古人员围绕周家梁净化厂主厂区及其管道沿线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调查。考古人员发现,尤其是围绕净化厂的4处汉代遗址——陈家坝、建设坝、周家梁和天车坝遗址令人...
青瓷六系罐。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甬道。 男陶俑。 扬子晚报13日A22版报道了《罕见南朝大墓昨开启墓门》一文。由于该墓明代时曾经逃过一劫,是近几年南京地区难得一见没被盗过的完整墓葬,因此受到考古界和文博界的高度关注。由于这两天每天一场大雨,清理工作十分缓慢。昨天清早,记者就赶往考古工地,令人欣喜的是墓室甬道终于清理完毕,到中午时分,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一件带盖的青瓷大罐非常完整。 ...
记者从河南省南阳市文物部门获悉:该市卧龙区一拟建住宅小区工地日前发现春秋古墓群,随葬铜器数量大,保存较为完好,出土编钟石磬等文物。 据介绍,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一拟建住宅小区进行文物钻探时,发现一大型古墓群,共发现东周至汉代的古墓31座。这些墓大多数为土坑墓,考古人员对南部两座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随葬青铜器26件,包括铜编钟两套17件、石编磬一套。 据专家介绍,该地过去曾多次发现春秋战国时...
女尸身上的衣服金光闪闪。熊珠琴摄 专家们开启女棺。熊珠琴摄 7日下午,市区江州北路北扩工程森森村段发现明代一椁双棺。经初步鉴定,此墓为明朝墓。从外形看,棺木木质优良,保存完好,墓室规模较大,其主人应为当时的大户。昨天上午,市博物馆邀请相关专家对出土的夫妻椁分别“开棺”,然后将两具尸体冷藏保存。 市博物馆馆长汪维寅介绍,这是我市近年来第三次发现一椁双棺,由于出土时...
近日,经过考古学家近3个月的精心发掘,位于我市大坞镇西北染山脚下的一座典型汉代墓穴终于向人们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此墓是由原山石凿成的长方形多室墓,东西长6.2米,南北长12.3米,由墓道、前室、南北两耳室和五个墓室组成,每个墓室南北长3米,东西宽2米,高2米。这次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鎏金青铜器和车马冥器饰件、五铢钱、玉器、原始青瓷、12块汉画像石及玉衣的玉片等,且部分玉衣的玉片雕有图案并镶嵌金...
图为7月6日从晋代古墓中出土的金手镯。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初步确认:缙云黄龙景区发现的晋代古墓是个家族墓葬群。这是我市首次发现西晋家族墓葬群。 晋代古墓位于缙云黄龙景区的一片果园地里。今年4月,缙云仙都黄龙景区开发有限公司在对景区进行开发建设时,突然挖出了大量古砖,并发现了露出地表的3座晋代古墓和一处烧墓砖的古窑址。而在此之前,许多农民在附近劳作时也曾挖到过类似的古墓砖。考古工作从6...
“与6月26日出土的化石一样,6月30日以后出土的爬行动物化石也是恐龙化石。”7月4日,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袁家荣教授在株洲天元区莲花小区二期建设工地现场,调查考证后作出如此判定。 6月26日,株洲市天元区莲花小区二期建设工地首次发现恐龙化石。据称,这也是湘江流域首次出土恐龙骨骼化石。6月30日,距恐龙化石出土地约50米处,再次发现大量动物化石。袁家荣教授等专家研究认为,这批...
据美联社5日报道,一支国际考古队日前在秘鲁北部太平洋沿岸发掘出一座莫切文化时期(公元100年至800年)的古墓。 考古队负责人之一布鲁诺·阿尔瓦说,考古学家在古墓内发现了一具保存良好、头戴金色铜面具、用芦苇包裹的干尸,出土的随葬品包括陶器、银项链、金色铜制王冠、铜耳环、铜鼻环和贝壳等。 布鲁诺的父亲、秘鲁著名考古学家瓦尔特·阿尔瓦说,从出土的权杖和王冠可以判断,墓主人很可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