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陕西省平利县文物管理部门接到线索,在该县境内龙头村一处坡地发现大量墓砖。 经过勘察,现场可见汉代至南北朝墓葬5处,2处为汉代墓葬,3处为南北朝墓葬。其中一座墓室为砖券形式,现场散落大量楔形绳纹砖、子母口砖,分别饰粗、细、深、浅绳纹。目前,墓葬分布范围为耕地,地表为黄土质,土层深厚,无弃耕迹象,地表无法判定地下情况,保护难度较大。 平利的史前文明,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秦、汉、三国时期,这里...
古人那些事 李 波 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可以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的,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时,忘记带牙刷,不妨回归一下古法。 说到牙齿,那古人要是牙掉了怎么办?有假牙吗?这还真有。早在...
近日,通川区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北外镇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3处,其中张家坝的汉代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据了解,从4月14日起,区文物管理所在历时二十余天田野地毯式的调查中,在北外镇新发现13处文物点,其中包括汉代遗址1处,汉代墓群1处,崖墓(群)2处4座,明代墓葬1处,清代墓(群)6处,古寨1处,道教碑刻1处。 据该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川区以前也发现过汉代墓葬,但汉代遗...
藏品描述:圆形铜镜两面,其中一面直径9.2厘米,半圆形镜钮,镜钮外围饰有浅浮雕草叶纹四瓣,以镜钮为中心对称分布绕成一圈,四瓣草叶纹中夹着四个字“子宜长生”,草叶纹外是八个浅浮雕连弧纹,镜缘宽1厘米,镜体背面通身长满紫红锈,间杂黄土锈和孔雀绿锈,正面除紫红锈外,多见孔雀绿锈。另一面直径8.1厘米,鼻形钮,八瓣高浮雕连弧纹,连弧纹外有两道弦纹,弦纹之间有20多个字,但字迹铸造粗糙不清,弦纹也断断续续,...
图为现场及散落的墓砖 现场及散落的墓砖 记者10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该省平利县境内发现5座汉代及南北朝墓葬,佐证了当时文化繁荣、民众繁衍生息的社会形态。 据了解,平利县文物管理部门接到线索,在平利县境内一处坡地发现大量墓砖。 经过勘察,现场可见暴露汉至南北朝墓葬5处。其中,2处为汉代墓葬,3处为南北朝墓葬。一座可见墓室砖劵形式,现场散落大量楔形绳纹砖、子母口砖,分别饰粗、细、深、浅绳...
图为现场及散落的墓砖。陕西省文物局摄 图为现场及散落的墓砖。陕西省文物局摄 记者10日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该省平利县境内发现5座汉代及南北朝墓葬,佐证了当时文化繁荣、民众繁衍生息的社会形态。 据了解,平利县文物管理部门接到线索,在平利县境内一处坡地发现大量墓砖。 经过勘察,现场可见暴露汉至南北朝墓葬5处。其中,2处为汉代墓葬,3处为南北朝墓葬。一座可见墓室砖劵形式,现场散落大量楔形绳纹...
2000年前的汉代和田玉璧,出土后依然色泽温润、无比通透。在即将结束的省城方兴大道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场,又有新发现。一块汉代玉璧的出土让考古工作者惊喜异常,而同时发现的汉代鎏金铜卮等珍贵文物更是彰显墓主人的高贵身份。 和田玉璧出土 温润通透 在省城方兴大道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场,依然惊喜不断。在不久前发掘的一个大型土坑墓中,考古人员就发掘陶灶、陶壶等陶器30多件。而在另外一个墓葬里,一块...
秦汉时期的人们闲暇时玩什么?昨日,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陕西汉阳陵文物特展》在三峡博物馆一楼南展厅开展,共展出120件套陕西汉阳陵博物馆馆藏文物,包括汉阳陵出土的各式人物陶俑、陶塑动物、生活器具、建筑材料、车马器具、兵器等,其中有一件游戏道具,名叫六博。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中国现在所知最早流行于世,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一种游戏。一块长30多厘米的方...
白天,它是一只体态端庄、丰满肥硕的绵羊,蜷足伏卧,目视前方,仿佛还在咀嚼着美味;夜晚,它却变成了头顶烛火的明灯。 原来这是一盏汉代青铜灯。羊背恰似一个可以掀开的盖子,身躯为空腔,正好储放燃油。一只可活动的铜环穿过背上的小钮,上提铜环可将羊背揭开,当盖子倒翻后变为灯盘,提环恰好抵在它的鼻梁上托住灯盘。盘心置一朝天短锥用来挂置灯捻。盘沿后边尖嘴处有一小流口,由此可将灯盘内剩余的燃油回收到卧羊的腹腔内...
绿釉陶器属低温铅釉陶,它是汉代出现并广泛流传的一种施釉陶器,是汉代制陶工艺的一项杰出代表。早期汉代壶为釉陶壶,通常素面无纹或于肩部饰以水波纹、席纹等,及至中、晚期铅绿釉出现后多于肩部饰浮雕,纹饰通常有人物纹,瑞兽纹,狩猎纹、车马纹等,十分精美、传神。汉代绿釉为铅釉,故时间久了釉面会生成一层金属泌出,呈银白色,非常美丽。 这件陶壶通高56.9厘米,直径25.8厘米,长颈,口微侈,削肩,凸腹敛...
目前熨斗依然是收藏圈内的冷门,很多初入门者,不知应该如何下手收藏。对此,张世铎建议,可按兴趣,材质进行分门类收藏。比如按铜、铁、瓷、塑料收藏,也可按奇型外观收藏。如果希望按年代收藏,张世铎则建议可从明清两代的熨斗入门。“明清两代的熨斗,特别是清代的熨斗基本上就是铜器了,购买价格比较便宜。如果有兴趣,藏家还可以从明朝往回推,逐渐收藏元朝、宋朝、唐朝、汉朝的熨斗;也可以从清朝往后推,逐渐收藏民国、近代...
汉代的铜熨斗。 汉代的化妆盒。 你知道2000多年前的汉代女性用品化妆盒、熨斗,还有男士的皮带是什么样吗?日前,江宁博物馆展出了大量汉代文物,其中有大量的文物与现在生活息息相关。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江宁博物馆“仪征市博物馆馆藏金银玉器展”看到,一个距今近2000年的铜熨斗,这个造型别致的“奢侈品”说明墓主人很“讲究”。 汉代就有“熨斗”还是铜做的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江宁...
2005年12月,资阳雁江区兰家坡让考古界为之瞩目。原来,在兰家坡一个施工工地上,突然挖出一个带花纹的青砖墓室。宽大的墓室里,一套铜车马引起专家的关注。细看刚出土的铜车马,无头骏马在铜人的驾驭下,拉着一辆长约2.05米的马车。经测量鉴定,铜车马重约150千克,为青铜铸造,铸造年代大致为西汉,是考古界发现的最大的汉代青铜车马。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资阳青铜车马从出土的那一刻起,马头就不知所终。不过...
制模、铸造、精心拼焊;枝叶厚度仅1毫米、铸铜时铜水流路狭窄、枝叶纹饰再加工耗时多……经过半年的潜心研究,2012年9月6日,文物专家复制的两件湖北郧阳博物馆馆藏汉代青铜摇钱树“问世”。而这两件复制品的顺利完工,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穿越千年青铜摇钱树重获新生 1982年,考古人员在湖北省郧县五峰乡东峰村发现60余块青铜摇钱树残碎片。因缺乏修复技术,一直残藏于郧阳博物馆。时间一晃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