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棺之乡”泸州合江发现全国罕见汉代古墓群,文物保护问题严重困扰当地相关部门 “守着这一大群国宝,我真是又喜又忧。”近日,泸州市合江县境内发现了近千处汉代画像石棺墓群,合江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贾雨田称,发现规模如此巨大汉石棺墓群,在全国也极为罕见。“现在最重要的是怎么保护这些国宝。”贾雨田说,他最担心文物贩子和当地的一些无文物保...
11月2日,考古人员在襄樊市长虹路一建设工地一处大型魏晋墓葬墓室进行发掘清理工作。为配合工程建设,湖北省襄樊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襄樊市长虹路一建设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一大型魏晋早期墓葬,出土了数十件珍贵器物。新华社发(安富斌摄) 11月2日拍摄的出土的玉璧。新华社发(安富斌摄) 记者昨从襄樊市获悉,该市长虹路某工地近日发现一座高规格魏晋大古墓,然而,古墓青铜器一露面即遭少数民工哄抢,...
日前,房山区青龙湖镇上万村村民在建设蔬菜大棚时意外发现了陶罐、陶鼎、陶壶等陶制墓葬品和一些头盖骨骸片。几位村民立即采取了保护措施并及时上报,文物部门迅速展开了抢救和保护工作,随即在附近发掘出土了31件汉代陶器。出土的陶器具有一定规模,而且排列有序。文物部门初步判定是距今约2000多年的汉代商人墓葬品。
古墓发掘现场。 昨天,在龙游县高仙唐村发现的3座古墓发掘工作结束。专家初步推断该古墓为北宋时期墓葬。 古墓发掘现场。 9月中旬,高仙唐村民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发现了3座古墓,立刻向龙游县文广新局报告。省考古专家对现场发掘出土的文物、古墓的建造方式及所用石料造型等特征的考证,初步推断该古墓为距今约1000年左右的北宋时期墓葬,且全部为石墓。 古墓中发掘出的一对金蟋蟀。 据考古现场查...
记者从山西省文物部门获悉,山西省沁县日前发现一座西汉时期古墓,并出土五铢钱、彩陶等物品。 据了解,出土的陪葬彩陶内装有谷子、红黄黑三种皮色的黍粒、麦等粮食,谷子和黍色泽鲜亮,形状完整,其他都已钙化。据考古人员分析,初步认定该墓葬所属时期为西汉中期,距今2000多年。此次在山西省境内出土谷子等农作物十分珍贵,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为研究沁县的农耕发展历史提供了实物佐证。 沁县素有“米粮川...
10月21日,一些考古发掘出土的金首饰在保加利亚索非亚国家历史博物馆展示。 考古学家当天宣布,这些金首饰是在保加利亚东南部的一个考古发掘地发现的,出土于公元前3000年至2000年的铜器时代。 新华社/路透 10月21日,一些考古发掘出土的金首饰在保加利亚索非亚国家历史博物馆展示。新华社/路透
在市滨江路上中坝大桥附近的“泰和尚渡”工地,原南充龙王街省粮食储备库仓库所在地,发现了汉代生活遗址!昨(20)日下午,记者得知了这个“惊人”的消息。顺庆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彭永生称,从现场残留的水井、多处燃烧灰烬初步判断,是距今2000年左右的汉代产物,但是否就是“汉代生活场景”遗址,尚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确证。据介绍,古水井这类文...
10月21日,考古单位展示青釉盖罐、铜镜、陶碗等出土文物。 近日考古人员在广州市太和岗一建筑工地发掘出先秦至南汉时期墓葬21座,清代墓葬50余座,出土了陶、瓷、石、玛瑙、琉璃等不同质地的文物近200件(套)。新华社记者赖少芬摄 10月21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文物。新华社记者赖少芬摄 10月21日,考古发掘现场的一座东汉时期土坑木椁墓。新华社记者赖少芬摄 考古人员在太和岗...
上下3层的宋代瓷烛台 西安市文物稽查队日前对西安市南郊一处工地上的40余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一批珍贵的宋代文物。 这些文物主要是宋人日常生活用的器物,包括细瓷碗、琉璃瓶、胭脂盒等。其中一把出自宋墓的铜勺,长约25厘米,粗看与今人所用的勺子无异,然其勺柄却自有特点:弯弓状柄把为一镂空圆盘,圆盘边沿有数个小环饰物,做工十分精美。 此外,还有一个烧制于宋代耀州窑的瓷烛台,高15厘米,上...
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为记者指出近亿年珍稀恐龙鸟类脚印。作者:梁颖睿 日前,东阳市博物馆专家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博士在海螺岩山发现了多块表面数条凹痕爪子印的红砂石。据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八千五百万年前的恐龙鸟类化石,科学研究价值很大。 “这些重要化石的发现,对研究恐龙的生活环境、地质、地貌及脊椎动物化石组成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东阳市博物馆馆长陈荣军在接受记...
新发现恐龙化石碎片 10月1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吕君昌博士、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金幸生副馆长等一行实地勘查“丽水浙江龙”发掘点周边地质地貌,指导丽水市博物馆进一步做好恐龙化石分布区域的保护和调查工作。 2000年,丽水市博物馆在金丽温高速公路段文物普查中,发现丽水市联城镇白前村恐龙化石,进行发掘修复后,国内外相关专家确认在丽水发掘的恐龙化石为恐龙家族新成员,并正式...
对研究鄂东北地区西周时期社会形态有价值 近日,孝感市博物馆考古专家在大悟吴家河考古时发现西周时期的鬲足等器具。吴家河遗址位于大悟高店乡崔湾村吴家河岗地上,遗址为一椭圆形坡岗地,面积约24000平方米。1981年文物普查时将该处定为西周时期遗址,1998年列入《中国文物地图集》。 为了解遗址的文化性质及年代,考古人员将吴家河遗址地层分为三层(由外及内),第一层为耕土层,土色灰黄,夹杂少许近现代瓷...
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它对我们了解古代蜀人的宗教信仰、精神崇尚、审美情趣、风俗习惯,以及古蜀王国的统治状况和社会生活情形,都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重点介绍两件青黄玉琮,与广大同好共赏: 一件青玉琮,通高22.26厘米,重1358克,这是一件典型的良渚文化玉琮。其造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为穿孔,外观呈长方柱体,上下两端为射,琮壁四面中间有竖槽,又有九条细小的横槽将...
9月25日,观众在观看石函内发现的鎏金银棺。 考古人员近日在山东省兖州市兴隆塔地宫内发现石函、鎏金银棺、金瓶等一批珍贵文物。据山东省文物考古界专家介绍,这一重大发现在国内十分罕见,对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据兖州市文物局介绍,兴隆塔位于兖州市内,始建于隋代,重修于宋代。近期,文物部门在对兴隆塔地宫的维修加固过程中,考古发掘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包括一座石...
出土的双鱼瓶(郭学军摄) 今天上午,在恒隆广场考古工地,考古工人在宋代土层里,发掘出一个青白釉双鱼瓷瓶,在济南地区是首次出土。 今天下午,在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记者见到了这个刚出土的“宝物”。整个双鱼瓶只是底足缺失,其余部分基本完整。鱼瓶残高约28厘米、口径约6.5厘米,属于双鱼相合成器物。鱼瓶呈小口,有四只鱼眼,四个胸鳍和两个中空的背鳍。由于底足缺失,很难看出该器物底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