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5日,吉首市吉首乡寨垅村,79岁的张青宏老人和老伴留守在寨子里,五个孩子都在城里打工,平时陪伴老人最多的是一条叫“趴耳朵”的狗。组图/记者辜鹏博 村里一栋明清时期的老房子里贴着新潮的海报,海报上画着西式别墅,让人浮想联翩。 寨子里空荡荡的教室。村里学校有三个教室,阳光透过窗户飘进来,一切都安静得可怕。 5月5日,中国农历立夏。湘西吉首市吉首乡寨垅村8000亩山地,在这天迎来了一...
昨日,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一行,走访文博会凤凰古村分会场。孙志军盛赞凤凰古村的修复为当地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印记”,同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带来的美术作品展,也有利于提升地方群众的艺术素养。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宝安区委书记鲁毅等陪同参观。 当天上午,孙志军一行首先来到凤凰艺展中心,参观“丹青凤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作品展”。展览汇集了该院中国画院、油...
中国艺术研究院深圳凤凰创作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暨文博会凤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区分会场于13日拉开帷幕,文博会期间,中国艺术研究院将和宝安区政府依托凤凰古村、凤凰艺展中心、凤凰书院三大载体,合作组织举办非遗展览交流、艺术展览等,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品位的艺术。 据悉,有着“岭南敦煌”之称的凤凰古村落文化旅游集聚区作为今年文博会分会场,举办的“中华巧艺—中国(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百项技艺联展...
近年来,黄山结合旅游城市特点,从“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视角对古村落进行长远规划和保护利用,探索出一条“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有效路径。 徽州古村落是江南地区汉族村落的典型代表,大多保留着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各类徽派建筑特色,是承载徽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村落保护的重点既包括村落的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也包括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村落赖以生存的山体、植被、水系和农田等周边环境系统。 ...
4月22日山西日报发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峪村遭破坏》的批评报道后,5月4日,记者再次走进郭峪村回访,发现党报的舆论监督并没有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村民依然我行我素拆旧建新、相关部门对记者的采访根本不予理睬。 在郭峪村的街头巷尾,不少村民都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峪村遭破坏》的报道大加赞赏,特别是69岁张姓村民,听说记者采访关于古村落保护的事情更是激动,他希望能通过舆论呼吁来加强对郭峪村的...
覆以青瓦的木屋错落有致,鼓楼、禾仓、古井、古道相映成趣。在贵州,存留了700多年的侗寨民族建筑和原生态文化,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人文生态画卷。然而,3月的一场大火打破了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地扪侗寨的平静。侗寨屡遭安全隐患,为了解贵州古村落保护,记者在近日走访了几家古寨。 不愿守着古民居过穷日子 记者来到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茅贡乡的地扪侗寨,全村500多户侗族人家沿河而居。据村支书吴胜华介绍,村...
近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带局有关部门一行六人在陕西省文物局副巡视员齐高泉等陪同下到韩城市重点考察调研古村落党家村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在韩城党家村古民居实地调研中,每到一处文物建筑点,副局长顾玉才一行都要认真查看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现状,仔细询问了解韩城市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的相关情况,听取村里群众对古村落古居居保护利用的感受和想法。 韩城党家村属明清时期古老村寨,距今已有670多年的历...
无论是在学者眼中,还是普通人认知中,古村落的精髓都在于原汁原味。无论是一般游客,还是摄影发烧友或艺术家,从四面八方来到古村落,当然是冲着真山真水来的。但最近有些地方在翻新改造千年古村落的时候,用钢筋混凝土为古村落安装“假肢”,而且类似的改造并不鲜见。 古牌坊下,熟悉的稻田和油菜地不见了,被整理成平整的砂土地面;错落有致的老石板,被换成整齐划一的新石板;近千平方米的空地搭了金属架和水泥柱,铺满塑料...
日前,河北省文物局文物研究所考古队开始对邢台市隆尧县乡观古村落遗址进行为期2——3个月的考古发掘。 该古村落遗址位于隆尧县固城镇乡观村西北,目前已发现有水井、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部分陶片、兽骨和一铜带钩,不排除有进一步重大发现的可能。此次发掘将为研究商代本地先民的居住生活情况提供了新的资料。
近期,关于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讨论再次火热,专家们讨论的中心点不外乎是“保护与开发”,究竟古村落的哪些特质决定了其保护与开发的抉择如此艰难?2014年,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面临开发的古村落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坤将从专业角度向我们解读保护古村落的方式。
瑞岭村的一幢古民居里,眼下只有一名老人常住其中。翁卿仑摄 春天的林坑村,桃花和民居一起迎客。翁卿仑摄 瑞岭村的文昌阁保存完好。翁卿仑摄 库村一景。刘伟摄 本月13日,温州日报刊发题为《屿北村的困惑》的深度报道,探析有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金字招牌的永嘉岩坦屿北村面临的保护之困、发展之惑。报道见报后,不少热心读者致电,反映自己居住或所知的古村落也面临类似的困惑。 据市文物...
塱头村拥有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 刘怀宇 摄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规划局获悉,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已成功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成为广州继番禺大岭村之后第二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专家认为,塱头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不低于周庄,但如果要进行活化利用,首先要把村里的下水道、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好,还要把这里与广州市区的交通更好地组织起来。昨日,记者走进塱头村,亲身感受其古村的独特魅力和耕读文化,并希望找到古村活...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在今年全国政协举行的记者会上,政协委员们畅谈保障和改善民生,谈到古村落保护问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表示,“粗暴的城镇化进程,对中国文化的根,特别是对非遗,是一种断子绝孙式的破坏。我们历史文化的根在村落里,我们的非遗绝大部分也在村落里,我们少数民族的文化也都在村落里,如果村落消失的话,这些都不存在,就无所依附了。在城镇化过程中,要留住乡土中国的...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古村落保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对此深感焦虑。她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更加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的根系所在,是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张妹芝委员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过度商业开发,轻视整体保护,破坏了一些古村落原有的文化和生态环境,加上古村落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居民为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