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20日,“中国传统女红系列展之三——蒋丽娟绣花鞋艺术展”开幕式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中的所有绣品均出自第五代绣花鞋传承人蒋丽娟之手。
视频资讯:中国传统女红系列展之三——蒋丽娟绣花鞋艺术展在京开幕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中国传统女红技艺通常多是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的。因此,女红又被人亲切地称为“母亲的艺术”。近年来,那些原本已经远离人们视线的传统女红又开始以时尚、休闲的新方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传统女红的重要代表,历经千百年风云变幻之后的手工绣花鞋,也逐渐显露出复苏的迹象。 蒋丽娟在开幕式上讲述绣...
绣花鞋被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荀子赞誉为“下覆百姓、上饰帝王”,是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时值春夏之交,93号院博物馆特举办蒋丽娟绣花鞋艺术展,通过展出蒋女士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绣品以及她的现代创新作品。
今年60岁的蒋丽娟出生在河北省抚宁县,她从小就看着姥姥和妈妈绣花做鞋,昏暗的灯光下姥姥飞针走线,制作出的一双双精巧别致的绣花鞋是她永生难忘的记忆。正是因为对绣花鞋的热爱,促使蒋丽娟后来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程师职业,回到家潜心研究起中国传统的绣花鞋技艺。不仅如此,她还几次走出国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人脚上的文化。走进蒋丽娟的家,就像走进了一家小型的绣花鞋展览馆,茶几餐桌、衣柜斗橱里到处摆放着大大小小、形态...
作为人类最早穿鞋的民族之一,中国古人曾经创造过非常丰富的鞋文化,其中“鞋尖上的秘密”尤多…… 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脚? 西晋时期鸳鸯鞋穿出“黑白两道” 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为“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 左右不分的鞋子是不是很难穿?非也!古代制鞋的材料...
绣花鞋,从制底、制帮、刺绣到绱鞋,包含了女红般般“武艺”,堪称是女红中的经典艺术。中国历代妇女将刺绣与鞋履完美结合,造就了绣花鞋这一中华民族独特的鞋履款式,其精湛细腻的制作技艺反映出中国妇女的睿智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美的追求。 纵观2000多年的绣鞋史,上自皇宫,下至民间,在着鞋上都有严格的等级和一定的民俗规范。在传统生活习惯中,不同时期的鞋履有着不同的讲究,常常从人们脚下所穿着的鞋上就...
这双鞋垫在当今物质富足的社会看似很平凡,可此物却见证着中华女性特有的真善美与勤劳节俭之风范。从前,做针线活是妇女们必须会的技艺,而缝制绣花鞋垫更是手巧女子的一门专利。在没有机械化缝纫的时代,为家人裁衣做鞋等都是手工活,而纳鞋垫也不例外。其中有些女子还喜欢在纳好的鞋垫上做点装饰物,即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绣上花卉等图案。这种鞋垫不但做工精细考究十分美观,且寓意深厚、饱含着中华女性那种朴实而特殊的情感。当时...
黎族绣花鞋 黎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海南省,有九个支系,各有特点。相传,黎族是从中原逐渐南迁到海南的古老民族,所保存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就是远古的遗存,其中以纹身最具特色。这里展出的黎族绣花鞋为千层底,头微翘,鞋面以各色布块拼接而成;鞋面通体绣有勾云纹,以金钱勾勒,鞋前部用彩色丝线缀以亮片绣出“甘工鸟”纹,寓意吉祥。鞋头用双色丝线致密地滚边。该鞋的纹饰相当华丽,色彩丰富。 水族绣花鞋 水族主要...
5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皮制靴子已出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而后随着时代及地域的不同,陆续发展出不同材质及样式的鞋类。如鞋尖往上翘的翘头履,鞋底装有双齿、还系有鞋带的木屐,只限于朝觐、祭祀时穿着的舄,高度在脚踝以上的皮制长统靴,以及清朝时期满族妇女所穿的花盆底鞋等等,都是不同时代衍生的鞋类。而也因为材质和样式繁多,所以自古以来鞋的称法很多,如足衣、履、屐、靴、舄等指的都是鞋子。 在历代传统鞋...
在鞋类大家庭中,鞋文化与刺绣艺术完美结合的中国绣花鞋是华夏民族独创的手工艺品,这种根植于民族文化中的生活实用品被世人誉称“中国鞋”。 在华夏古老的大地上自从由母系社会转成父系社会后,便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历代妇女一代一代传承着古老的绣花鞋技艺,在不盈方尺的鞋材上她们一针一线地述说着各个朝代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与时尚价值。 绣花鞋的刺绣修饰手法沿袭了东方装饰唯美的审美风尚,注...
筻口镇政府干部带领村民下修复战壕 李宣钊摄 4月16日,《草鞋岭上种油茶,抗日战壕遗址“很受伤”》一文刊出后,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5月4日,在岳阳县筻口镇政府的组织下,草鞋岭抗日战壕遗址得以修复。 当日一大早,筻口镇文化站站长张明与村民来到草鞋岭战壕“人”字形交叉口,湖南民间抗战史研究者、湖湘文化与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宣钊也受邀来到现场进行指导。村民们按原战壕的走向进行清理,将...
图片说明文字 商州区的任妮妮因脊椎骨折致下半身瘫痪,刚做手术躺在病床上的她并没有闲着,忍着疼痛为父绣鞋垫,孝心感动众人。 为父绣鞋垫 证明自己有用 10月31日,在西安市红会医院,任妮妮刚做完持续了8个多小时的手术,被去掉了一根肋骨和一部分肺,身体上还插着手指粗的引流管,要靠止痛针和止痛药减轻痛苦。 11月4日,任妮妮的双手刚刚可以自由活动,就拿出为父亲绣没绣完的鞋垫继续绣起来。她父...
笔者日前从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了解到,来自国内外的文物修复专家将对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一双1400年前的皮鞋进行修复。据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徐东良介绍,这双皮鞋长24厘米,皮鞋尖部上翘,鞋面、鞋帮、鞋底分不同部位裁剪缝制,鞋面单层,鞋底3层,全部为皮制。由于国内修复皮制品文物的人才稀少,吐鲁番学研究院邀请了德国波恩莱茵河州立博物馆的皮质品修复保护专家。在为期20天的修复...
一双1400年前的皮鞋,得到了文物专家们的修复保护。该皮鞋出土于被称为“地下博物馆”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 3月15日,记者从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获悉,该皮鞋鞋面泛着暗黄褐色,鞋长24厘米,皮鞋尖部上翘,鞋面、鞋帮、鞋底分不同部位裁剪缝制。 该所副所长徐东良称,进行修复主要希望通过修复让皮鞋“结实耐用”。此次修复也是吐鲁番地区首次对出土的皮制品文物进行修复。 该皮鞋的鞋面为单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