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代绿釉陶,是流行于东汉为随葬而烧造的一种陶器,其造型之朴实、纹饰之秀美、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惊叹。作为东汉发明创烧的新品种,它上承商周瓷器的施釉技术,下启唐宋三彩器瑰丽多姿、变幻莫测的装饰风格,在中国古代陶瓷群芳谱中独树一帜,是古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的硕果。 低温釉陶是以氧化铜或氧化铁为着色剂,以铅为助熔剂,烧成温度低(700℃左右),铜在窑内氧化气氛中使釉呈现美丽的翠绿色,铁呈黄褐色或棕红...
宣德瓜皮绿釉刻龙纹梅瓶 景德镇御厂出土品 宣德绿釉凤首注 景德镇御厂出土品 雍正黑彩绿釉花鸟纹盘 The Baur Collection(鲍尔收藏) 铜绿釉是中国传统陶瓷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釉色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黑铅末加古铜末以及石末等。由于含氧化铜的石灰釉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在氧化气氛中则呈绿色,所以这些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被称为“铜绿釉”,也有人因为里面含铅较多...
说起瓷器收藏,人们马上想到五大官窑瓷器,而且言必说五大,“汝、官、哥、定、钧”瓷器成为瓷器收藏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得不到这类瓷器的时,某些企业礼品定制公司转向陶企开始定做仿制品。 定窑是以烧制白釉器物为主的窑场,古代文献中关于定窑特殊产品的记载有“紫定”、“黑定”和所谓“定州红瓷器”。其实这些大体都是铁呈色的所谓黑釉系产品,只不过由于配方、烧成温度和烧成曲线的不同而呈色不同而已。至于绿釉的定...
这件宋代吉州窑绿釉蕉叶纹瓷枕(见图),长26.5厘米,宽22厘米,高10厘米。枕呈如意形,周边自然似水波环绕,造型端庄规整,寓意美好。通体灰胎遍施绿釉,釉面光洁细腻,清凉如水。瓷枕上部平滑如镜,中部稍凹,由于年代久远和频繁使用的磨损,枕面边缘有些地方露出灰胎。枕面上,依照瓷枕之如意状刻划数道如意形波浪线,线内所刻主题纹饰为蕉叶纹。只见5匹芭蕉叶由下及上、由内及外呈扇形展开,叶片硕大饱满,下粗上尖,...
这只汉代绿釉仓(见图),色泽纯厚明亮,造型稚拙可爱,有着汉文化特有的浑朴与拙趣。谷仓顶部的盖子像是农人的斗笠。仓身上有丝弦般的纹路。最可爱的是仓足,是熊掌的造型。令人联想起严寒季节里猫冬的小兽,一只可爱的熊,它屯满足够的食物,可以守护着自己的小粮库安然地冬眠了。古代的工匠们,其实也很萌的。 关于仓。《释名》曰:“仓,藏也,藏谷物也。”作为贮存和保护粮食的主要器具,谷仓是古代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所...
这件孔雀绿釉菊纹双耳三足炉(见图),形体不大,通高13.4厘米,口径8.5厘米,直口,重沿,束颈,圆鼓腹,圜底,下承三只乳形足,肩部到口沿处置扁平长耳,形似官员乌纱帽,故名官帽耳。三足炉外壁施孔雀绿釉,釉面较为匀净,因孔雀绿釉属低温釉,胎釉结合不是很好,故而出现脱釉现象。在炉身颈部绘一周云纹,腹部绘缠枝菊纹图案,彩绘线条呈蓝黑色。而炉底不施釉,底部中心刻有一朵菊花纹饰。整个造型古朴庄重,别具一格。...
为配合基建,考古人员近日对河南省沁阳市一在建工程中新发现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汉代墓葬19座,出土绿釉投壶等珍贵文物,为研究汉代豫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埋葬习俗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该墓群位于沁阳市区东南部,距地表约3米左右,此次发掘清理的19座汉墓均为拱形顶砖室墓,平面呈长方形。 出土文物可分为陶器和铜器两类。陶器主要有汉代陶鼎、博山炉、绿釉投壶、灶...
郎窑瓷是郎廷极(字紫蘅)督造的成功产品,他在康熙年间曾任江西巡抚,由于他酷爱古陶瓷,对陶瓷很有研究,于是康熙皇帝发挥了他的特长,在康熙44年——51年的7年中,肩负景德镇督瓷官之职,所以在这期间景德镇御窑厂产品,当时都称为郎窑。清代官窑器必定会有本朝款,唯独郎窑绿、郎窑红没有留下官窑款,但收藏界认可它是一种独特无款官窑器。 郎窑绿是用含氧化铜石灰釉,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属于铜绿釉。通常挂釉...
松石绿釉镂空花篮,清乾隆,高13.5cm,口径15.9cm×9.9cm,足径5.8cm×4.4cm。 花篮呈元宝状,宽口沿,两端上翘,短颈,扁圆腹,圈足微外撇。口沿下饰金彩活环12个。提梁由两串金彩套环与三片镂空火焰纹瓷片组成。外底署胭脂彩“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通体施松石绿釉,以镂空龙穿花纹装饰。 乾隆时期,瓷器的制作集历代名窑之大成,达到了历史高峰,精妙奇巧的器物层出不穷,以瓷器仿...
秋葵绿釉如意耳瓶,高26.3cm,口径5.3cm,足径11cm。 瓶蒜头口,颈部上细下粗,腹硕圆,圈足,口、肩部连以如意形双耳。瓶内及足内施白釉。外部通体施绿釉,绿中带黄,淡雅宜人,称“秋葵绿釉”。口及腹部均有暗刻缠枝莲纹,肩部凸起弦纹3道,弦纹下饰如意头纹一周。足内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如意耳瓶的造型为雍正时所创,体态稳重,线条优美,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淡绿釉暗花螭纹杯碟,清康熙,杯高3.5cm,口径5.7cm,足径2.4cm;碟高1.6cm,口径12.7cm,足径10cm。 杯、碟合为一套。杯口微撇,深腹,圈足,两侧对称置戟耳。里施白釉,外施淡绿釉。外壁暗刻四只螭虎。外底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碟撇口,浅弧壁,圈足。碟内底有一周凸起,放置杯子时可以卡住杯足。碟心暗划二螭龙纹。足内施白釉,外底亦署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
孔雀绿釉花觚,高27.5cm,口径19.9cm,足径7.5cm。 觚侈口外撇,颈部细长,长胫,近足处外撇,圈足,无款。通体施孔雀绿釉,开细碎纹片,颈、腹及腹胫相接处各刻弦纹两道。 此觚造型仿古铜器,装饰简洁,釉呈青翠色,釉面玻璃质感强,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瓷。
瓜皮绿釉暗划云凤纹尊,明嘉靖,高11.2cm,口径14.1cm,足径8cm。 尊广口外撇,阔颈,腹部上丰下敛,高圈足外撇。内外满施瓜皮绿釉,釉下暗划纹饰。颈部和腹部各划两飞凤,间以朵云纹,腹下部划变形莲瓣纹,足墙外划卷草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嘉靖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瓜皮绿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它是一种玻璃质的低温铜绿釉,因釉色似西瓜皮色,故俗称“瓜皮绿”。嘉靖时景...
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5.9cm,足径6.4cm。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腹外施孔雀绿釉,近足处釉下刻划变形莲瓣纹。碗内和圈足内施白釉。无款识。 此碗造型俊秀,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样。 孔雀绿釉亦称“法翠”、“翡翠”或“吉翠”釉,它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中温颜色釉,其釉色明丽葱翠,颇似孔雀羽毛上的绿色。景德镇窑从元代开始烧造孔雀绿釉瓷器,这一色釉的出现是对我国传统的低温铅绿...
孔雀绿釉鱼澡纹盘,明正德,高3.4cm,口径17.7cm,足径10.4cm。清宫旧藏。 盘撇口,浅弧壁,圈足。盘内施白釉,无纹饰。外壁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装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体“正德年制”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我国传统的主流青花瓷器是白釉青花瓷器。孔雀绿釉青花瓷器始烧于元代景德镇窑。其做法是先用青料在成型后的坯胎上描绘图案纹饰,用毛笔蘸白釉在有纹饰处涂薄薄一层,以遮盖纹饰,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