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磐安完成省保单位下厅民居“四有”档案编制工作。档案分为总目录卷、主卷、副卷、备考卷4大卷,编制内容囊括下厅民居的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环境、历史沿革、价值评估、保护规划及研究情况、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况等。 下厅民居位于磐安县双溪乡梓誉村,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当时恩进士蔡亨洪所建,坐北朝南,占地635平方米,由围墙、天井、厢房、正屋及连接厢房组成,整体建筑布局完整,其木雕、石雕...
日前,磐安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双峰乡清德堂维修工程正式进场施工,工期4个月,合同价190万元,为磐安县文保单位修缮金额历史之最。修缮内容包括天井、木构架、墙体、门窗、屋面等。 清德堂位于浙江省磐安县双峰乡大皿四村东部,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 为磐安籍贡生羊元勋所建。坐东朝西,占地1153.7平方米,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为典型的山区民居建筑,木雕、砖雕精美,门罩、砖雕上有较多...
今年的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磐安文广新局以“文化遗产日”宣传为契机,把文化遗产宣传延伸到整个6月,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和筹划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 一是举办大型宣传咨询活动。6月14日在盘龙广场举办“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咨询活动:设置宣传展板和咨询台,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磐安县文物、非遗保护成果,现场讲解、答复市民关...
下厅民居位于磐安县双溪乡梓誉村,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当时恩进士蔡亨洪所建,坐北朝南,占地635平方米,由围墙、天井、厢房、正屋及连接厢房组成,整体建筑布局完整,其木雕、石雕技法有较高水准,建筑的时代特征明显,反映了清代建筑学及社会宗法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县文物办组织人员从地理位置、自然与人文环境、历史沿革、价值评估、保护规划及研究情况、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项目控制情...
磐安县乌石古村即景。吴利良 陈一波 摄 黑色玄武岩垒成的“乌石老屋”,古韵十足;笑容淳朴的山村老人,守护着天井里的手舀、石磨、石碾…… 漫步管头村,不时听到上海话、杭州话,这个距磐安县城约1小时车程的山村,通过发掘乡土记忆,吸引一批批都市客人接踵而至。 管头村又称乌石村,是磐安县最早进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村庄之一。按照“辟新区、保老...
近日,浙江省磐安县尚湖镇岭干村东南方向一个叫长坑口山坳里,发现并试探性挖掘古代造纸厂遗址,面积3亩左右。 发掘人员在遗址现场发现了造纸池,底部有石灰和黄泥,厂房墙屋基等,当地村民说,遗址东侧路段一直被村民叫做“纸厂后门”,遗址周围依山傍水,三条溪流在此会合,山上有大片竹林,为造纸提供了原料和水资源,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此发现了古时造纸用的石臼和石磨,现在还保存在村里。...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古建筑的保护与管理,维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风貌,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近日四川省磐安县出台了《关于加强古建筑保护管理的实施意见》。 《意见》规定的保护范围为。全县境内年代较为久远,具有历史、艺术价值,尚未确定为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宅、祠堂、寺庙、牌坊、桥梁等建筑物。 《意见》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县境内的古建筑的调查、登记、专业指导...
万仓书屋 自2008年1月份浙江省磐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全体普查队员的共同努力,至2009年10月底全部完成全县20个乡镇,36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774个自然村的野外调查工作,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27处,其中复查101处,新发现602处,登记点224处。类型分别为古遗址4处,古墓葬13处,古建筑449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236处, 其中部分登记点...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行政执法,根据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文厅物[2005]15号)文件精神,磐安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在“磐安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增挂“磐安县文物监察大队”牌子,磐安县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除依法承担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外,同时承担文物监察职能:依法查处文物保护方...
一是加强宣传。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在全县21处文物保护单位和30处保护点张贴文物保护宣传标语,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文物保护法》,提高村民们对文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发动群众力量监督举报文物违法行为。 二是强化责任。按照“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再次明确村书记和村主任,是该村文物单位、文保点的第一责任人。下一步,将根据村二委换届情况,重新签订文物保护安全责任书。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