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第十三届嵊州国际书法朝圣节来临前,嵊州市王羲之墓—墓亭、墓道坊保护维修工程顺利完工。 作为省级文保单位王羲之墓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羲之墓亭、墓道坊位于嵊州市金庭镇华堂村后厂自然村。王羲之墓墓亭为单檐歇山四角亭,全石结构,墓亭内所立石碑为明弘治所立的原始之碑。墓道坊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由于年久失修,王羲之墓——墓亭、墓道坊破损严重,急需对现存建筑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彻底科学的修缮,恢复其原有...
王羲之被誉“书圣”,其“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众人皆知的。然后,王羲之世家来自北方,五岁南迁,七岁失父,23岁入仕,49岁任会稽内史,53岁辞官的经历,估计知者并不多。从历任京官,到地方官,再到辞官,其光鲜的背后,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王羲之出生的时代,正处在西晋王朝即将灭亡,“东晋”正在兴起,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公元307年,王羲之五岁那年,正逢“八王之乱”, 西晋王朝岌岌...
历史上,现实中,有形形色色的权威:世袭罔替的,时势造就的,人为制造的。以权力为凭借的权威,其地位与生命相伴,“人一走茶就凉”,只管得了生前,比如“威加海内”的秦始皇。长效的权威,往往是思想家,比如孔子,生前蹭蹬坎坷,身后位望隆盛,他的那些思想和主张统治人心两千年,即使帝王也要借他收治天下的人心,让人们代代顶礼膜拜,所谓“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如果说书坛上也有一位如孔子这样盛而不衰的权威,那...
自论书 (传)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馀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 题卫 夫人笔阵图后 (传)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
《雨后帖》页,晋,传晋王羲之书,纸本,行草,纵25.7cm,横14.9cm。 释文: 署款下一草押不识,又“禹民”二字题名。 鉴藏印有 “世南”、“贞观”(画描墨印),以及“四代相印”(朱文,伪)、“志东奇玩”(朱文,伪)、“绍兴”(朱文联珠),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 帖后有元邓文原,明董其昌题跋各一段,明邹之麟题跋两段。 《雨后帖》传为王羲之所书的一通信札,所谈之事不可考,书字不...
在各路商家为双十一大战而绞尽脑汁的时候,聪明的古人早就创造了无数吸引眼球的软文模式,从名人题字,到诗歌宣传,再到自我代言,和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一样,古代商业软文也是门类众多,体系繁杂。更有不少文人雅士官场失意商场得意,足以被称为软文界的鼻祖。 王羲之无心插柳当代言 在字字千金的古代,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也曾无心插柳当了一回纸扇广告代言人。一日,王羲之漫步于绍兴城内,偶遇一名提篮卖扇的贫苦老妇。...
王羲之在东晋算是一流的人物,但在残酷的官场,只要你站错了队,就只能在底层混混,抬头看着水平比你差的人爬得更快、飞得更高。 王羲之没想到,被一个根本看不起的二流人物踩在脚下嘲讽羞辱。对于一身傲气的他来说,退隐山林成了唯一的选择。 夹在桓温、殷浩之间 殷浩掌权时,为了对抗“政敌”桓温,极力拉拢名士。王羲之在一再请求下出山做了护军将军,不久又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致相当于中将、会稽市市长)...
临沂过去是古琅琊郡,名人辈出,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的故里都在这里。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一脉对海派书画 乃至日本的影响表现在哪里?又有哪些传承?当下如何看待?作为第十三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的主要研讨会之一,前不久在临沂博物馆举办的“王羲之与海派书画及对日本的影响”的研讨会对此颇多探讨,在临沂博物馆举办的“海派东渐——金石书画家十人展”参展者与部分学者就此进行了交流讨论。 张伟生(《书与画》杂...
王羲之的一生就是个谜。 他在后人的印象中似乎是清晰的,是个风流倜傥的大才子;然而慢慢走近,却发现越来越模糊、朦胧,难以捉摸。 东晋有两次大的“帮派”斗争:王导和庾亮、桓温和殷浩。王羲之站在哪一派,让人看不清楚,于是在两派斗争的漩涡中起伏浮沉,受尽无穷的折磨后,心灰意冷,看破红尘。 1、 他的父亲生死不明。 王羲之的祖籍在琅琊(今山东东南),后来搬到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的父亲叫王旷,是...
卫夫人是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生前名望已远播海内,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卫夫人并没有先教王羲之写字,她把一个字拆开,拆开以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里面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蘸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
日前,绍兴市文物局对擅自拆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羲之故宅大殿的当事人绍兴市戒珠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改正,在原址立即按原貌恢复王羲之故宅大殿建筑;罚款二十五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6月15 日,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将所罚款项汇入指定银行,上缴国库。 王羲之故宅大殿被拆,备受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绍兴市文物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执法程序,迅速立案,全面开展案件调查取证工作,经过近半个月的现场检查勘...
日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羲之故宅被拆除后,绍兴市文物局一手抓调查处理,一手抓善后复原。5月14日下午,葛波儿副局长率相关工作人员再次踏勘了王羲之故宅现场,研究故宅的善后复原工作。 王羲之故宅,最早是东晋永和年间“书圣”王羲之担任会稽内史时所建。绍兴民间有王羲之“鹅池•墨池”、“题扇•躲婆•笔飞”、“舍宅为寺”等许多传说,莫不围绕故宅而展开。因此,王羲之故宅是绍兴书圣故里历史文化的核心,19...
位于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的“戒珠寺”相传因王羲之舍宅为寺而得名,如今却因为其大殿竟突然被基本拆除而引发关注,对此事的来龙去脉本网进行了调查。 据了解,戒珠寺(也有称“王羲之故宅戒珠寺”)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进行大修。1961年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绍兴市政府决定,戒珠寺由市文物部门划归市宗教部门管理。 2013年3月19日,戒珠寺向绍兴市文物管理局递呈了《有关要...
王羲之故宅戒珠寺大殿竟被拆除市文物局已责令立即停止施工 书圣王羲之故宅戒珠寺的大殿竟然被拆掉了,现只剩下了20多根石柱子! 昨天上午,记者在戒珠寺看到,昔日古色古香的大殿不见了,只剩下了光秃秃的26根古石柱子。脚手架纵横交错,大殿屋顶的瓦片堆在院落一角,木梁堆砌在寺内蕺山脚下,有两根大木块被当成踏板。脚手架下,已砌有一小段墙壁。戒珠寺大门紧闭,里面的情况,路人基本不知。 戒珠寺是书圣王羲之的...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关于这件法书的产生和流传,有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 东晋时代有一个风俗,每年阴历的三月初三,人们要结伴去河边游玩,沐浴春风,消除晦气和不祥,这种习俗被称做“修禊”。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也就是王羲之50岁那一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雅士宴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行“修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