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东晋王羲之《上虞帖》(左图所示),纵23.5厘米,横26厘米,7行,58字,硬黄纸本,又名《夜来腹痛帖》,收刻于《淳化阁帖》、《澄清堂帖》、《大观帖》等刻帖中,明·詹景凤《东图玄览》、清·安岐《墨缘汇观》著录。 《上虞帖》的草法随意洒脱,轻松自然,不拘小节。首先,在笔法上它不是靠轻重提按变化来丰富线条内容的,而是以节奏和运行速度(疾涩之变)来充实线条内涵,提按为辅;其次,结构上强调开合变化,...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浙江绍兴兰亭风雅集会,流觞曲水,饮酒赋诗,各抒情怀。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趁兴疾书,写下了《兰亭集序》这篇传颂千古的书法艺术作品。全书共28行,共计324字。通篇笔势纵横,点画相映,变化无穷,似有神助。行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布局错落有致、浑然天成。 《兰亭集序》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更是书法艺术中的杰作,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盛誉,对后世的影...
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于10月4日中秋节当天正式对外开幕。展览将展出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远宦帖》、韩幹《牧马图》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书画精品45件。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前向“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发来了全部45件展品清单,并详解展览看点。 晋·王羲之《远宦帖》卷 “国宝的形成”特展,共计选展45件,其中国宝级...
《万岁通天帖》: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书法作品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当朝宰相——山东琅琊的王方庆,献出了他十一代祖王导、十代祖王羲之和王荟、九代祖王献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父王褒,王家一门28人的墨迹真本给武则天。武则天喜出望外,命朝廷中善书者以双钩填墨法复制摹本,收藏于内府,而将王方庆进呈的原件加以装裱锦褙,赐还王家。 但王方庆和他的子孙有点儿不争气,后来不知怎...
王羲之《七月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诗经·豳风·七月》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夏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七月的第一个节气便是立秋。古人多以庄严的仪式来迎接新的节气。西周时期,逢立秋之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及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活动。秋,甲骨文形似蝗虫,疑与最初祭祀蝗神有关。“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使谒者以一特牲先祭...
这块珍贵的“王羲之宠鹅图”瓷板红木插屏出品至今已有80多年,20多年前我市一位收藏家慧眼识珠,在宁波乡下一户农家觅得并收藏。这件大约有半张《宁波晚报》大小的藏品,自出品至今已多次易主,但基本上在宁波地区流转,每次易主过程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这些故事也大都发生在宁波。可惜,到第4位主人时,该藏品的制作者已经失传。 近日,我市的收藏者结合新近得到的有关文物资料,对该瓷板红木插屏的题跋、制作工艺等...
南京大学藏宋拓孤本王羲之墨迹摹本《大观帖》首度公开展示。申冉摄 5月16日,为庆祝南京大学115周年校庆,“褚墨留真——南京大学藏金石拓片展”在该校美术馆开幕。展品中的宋拓孤本《大观帖》,为中国书法大家王羲之的墨迹摹本,系1934年南京大学接受美国传教士福开森捐赠后的首度公开展示。 据介绍,本次展览展品从南京大学博物馆珍藏的两万多件中国历代金石拓片中精选出百余件进行展览。展览主要分为7...
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16年度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结果。由绍兴市文物管理局执法并制作的《浙江省绍兴市戒珠寺擅自拆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羲之故宅大殿案》获得全国文物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十佳案卷”。 王羲之故宅案是一起未经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改变维修方案,导致不可移动文物被拆,致使国家文物遭受损害的违法案件。市文物局根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执法程序,经过全面调查取证,...
梅兰芳摹《兰亭序》 不要说书画界,就算是世人,也无人不知王羲之,无人不晓《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行书的绝代佳作,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有关它的轶闻趣事就接连不断。 绝代佳作诞生记:名流party上一挥而就的草稿 八大山人摹《兰亭序》 永和九年,王羲之在兰亭组织了一次活动,谢安、孙绰等四十多位社会名流到场,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好不快活...
这是重庆城市历史上空间绝后的一次文物展览,发生在73年前,地点在两路口现少儿图书馆。用重庆三峡博物馆前任藏品部主任胡昌健的话说,这些展品都是国宝中的国宝,即便是在中国史上,也是极为罕见。 那些价值连城的书画,题跋,卷轴真迹。除了我们熟悉的苏东坡、唐伯虎,甚至还有唐玄宗,宋徽宗,宋高宗,王守仁这样大人物真迹在内。之所以空间绝后,是因为发生在抗战期间故宫国宝颠沛流离过程中,自此以后,这些文物...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是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馀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顷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在历史上有着“书圣”的美誉。从古至今,他的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名家。 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受到如此追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到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而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一件雅事。在天津博物馆的展厅中,展示着一件唐人摹写王羲之的草书《寒切帖》(又称《谢司马帖》《廿七帖》),让人一览“书圣”挥毫之美。 ...
从今天流传王羲之的墨迹法帖来看,可以肯定地讲,几乎都是唐宋钩摹本。但话又说回来,即使是下真迹一等的钩摹本,其艺术价值同样珍贵。因摹写右军法帖的人,都是唐宋超一流的书法大家,他们的钩摹水平,决不是内含笔墨随便的形似,而更多的则是形神兼备! 右军有一通传世墨迹《长风帖》(见图),现藏于台北故宫,乃《长风》、《贤室》、《飞白》三帖合为一卷。因起首有“……长风”二字,故名。帖硬黄纸本,纵27.5...
《佛遗教经》也称《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教经名,为释迦牟尼临终时对弟子的教诫。北宋以后文献中有关于小楷《佛遗教经》的记载,此帖因有“永和十二年六月旦日山阴王羲之书”款而著名,一般称为“传王羲之书”。如许多“传王书”的碑帖一样,对于小楷《佛遗教经》的书写者也存在争议。 《佛遗教经》译于何时 北宋以来,主张“传王书”《佛遗教经》书写者并非王羲之的观点占主导地位,欧阳修、苏轼、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