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14日,备受关注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主椁室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副局长童明康,江西省领导姚亚平、朱虹、龚建华等出席启动仪式。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第一座真车马陪葬的墓葬,周边还寻找到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
10 月28 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承担的甘肃尖川出土竹木漆器和玉门花海毕家滩墓地出土棺盖板《晋律注》两项保护修复项目进行了结项验收。与会专家通过听取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现场查看保护修复后的文物后,一致认为两个项目技术路线合理,使用的保护材料符合要求,工艺成熟,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结项验收。专家同时就文物保存环境的控制及后续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由我院承办的“2015年度海洋出水金属文物修复技术培训班”于2015年10月12日在广东省阳江市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开班,也是我院第三次承办文博系统出水文物保护修复专题培训班。 国家文物局专家与培训处处长佟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詹长法,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建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馆长黄铁坚、副馆长黄刘生等参加了开班仪式。 本次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全国...
9月25日,“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开幕式在故宫神武门城楼展厅举行。该展览共设11个单元,包括古书画装裱修复、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木器修复、纺织品修复、漆器修复等,从技艺说明、传承谱系、文物修复过程和修复案例等方面进行说明和展示,修复案例多配以实物呈现。展览设有影像区域(采用两个3D屏幕和循环播放器),更直观地传达了文物修复工作的状态和过程。故宫博物院专门研发了手机APP,使用3D建模,...
今日起至11月15日,故宫神武门城楼展厅内,将有43件已被修复好的故宫文物集中亮相,以图片与实物对比、文字介绍等方式,讲述它们在文物修复专业人员手中,“旧貌换新颜”的过程。 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今日开放,观众可凭故宫门票进院参观。 上千碎片绢本修复得无丝毫裂痕 紫禁城历经明清两朝,如今是一座将满90周岁的博物院。伴随故宫院藏180万余奇珍异宝的,是世代相传的文物修复之法,分门别类各有...
南黎明介绍称,韩国古代文物经常被修复,鉴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岁月流逝,风吹雨打的侵蚀,加上灾害尤其是战争摧毁,让无数的韩国古老历史文物被毁坏,都会进行及时修复。韩国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来负责文物的保护、调查以及修复,韩国政府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把文物分为有形和无形遗产进行保护,并将其编号。前几年,韩国国宝一号也就是南大门被一个70多岁的老人放火烧毁,之后国家着手对南大门进行修复,请传统领域的制作艺人...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北京故宫博物院即将迎来九十周年华诞,近期一系列精彩展览相继与观众见面。十一黄金周期间,除了“石渠宝笈特展”持续火热外,正在神武门城楼展厅举行的“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此次“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共设古书画装裱修复、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木器修复、纺织品修复、陶瓷修复、钟表修复等十一个单元,各单元中,从技艺说明、传承谱系、文物修复...
9月24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承办的为期45天的“河南省第二届纸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在河南博物院圆满结业。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萧林、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丁福利出席结业仪式并讲话。18名来自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南阳、驻马店、周口等省辖市博物馆和其他纸质文物收藏量较大的文博单位的学员顺利通过考核,喜获结业证书。 领导重视支持有力为培训班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南省文物局长期...
作为迎接故宫博物院90年院庆的又一重要展览,“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将于26日在故宫神武门城楼展厅向观众开放。 25日下午,故宫博物院举行了此展的开幕式。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以文物保护修复为主题举办的综合性修复技艺和成果展,将为世人揭开文物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 此展共设11个单元,分别从古书画装裱修复、木器修复、陶瓷修复、囊匣制作、钟表修复等方面,结合技艺说明、传承谱系、修复过程和修复案例,多角...
9月2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展厅内的丁观鹏十六罗汉像屏之第九尊者原件与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示该项目实施三年来科学技术与传统技艺结合保护修复的典型案例。该展览将于9月25日开幕。
9月2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展厅内的文物修复前后对比图。摄影:刘关关 9月2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展厅内的丁观鹏十六罗汉像屏之第九尊者原件与摹本。摄影:刘关关 9月2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准备就绪,将于9月25日开幕。摄影:刘关关 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
文物的腐化等问题一直是全世界文博界的心头之痛。在中国,文物系统的馆藏文物约有3800余万件,受所处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加之材质脆化、老化等原因,它们中的不少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亟待修复的超过200万件。面对如此庞大的待修复文物数量,仅靠人力肯定是不够的。 昨天,占地9000余平方米的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在龙吴路落成启用,为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该中心立足上海、...
岁月长河滔滔,凝聚古人智慧与文明的历史文物在风刀霜剑之下,难免容颜沧桑。修复并及时开放郑州文物古迹,既免去了“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寂寞,更使得它们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用自身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焕发出令世人惊艳的风采。 秦油坊民居群“旧貌换新颜” 在荥阳高村乡油坊村,一座两重封闭式四合院格外引人注目——它正是油坊民居群中建筑格局和形态保留最为完整的秦氏旧宅。油坊村秦氏家族起源于明代洪武年间,于清代达...
沧桑旧貌换新颜 岁月长河滔滔,凝聚古人智慧与文明的历史文物在风刀霜剑之下,难免容颜沧桑。修复并及时开放郑州文物古迹,既免去了“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寂寞,更使得它们在新的时代环境中,用自身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焕发出令世人惊艳的风采。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左丽慧 秦油坊民居群“旧貌换新颜” 在荥阳高村乡油坊村,一座两重封闭式四合院格外引人注目——它正是油坊民居群中建筑格局和形态保留最为完整的秦氏旧宅。...
近日,在“旧旗新帜——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展”开幕式上,18件经中国丝绸博物馆精细修复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纺织品文物首次以完整面貌公开亮相。 纺织品文物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中一大重要类别,其中清末民初的女性装束和社会团体旗帜尤显珍贵。由于在传承过程中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文物已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2012年8月,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委托中国丝绸博物馆对该批纺织品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