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渠道计划通过赞皇县西高古墓群所在地区,渠线工程将影响到一些古遗址和古墓葬,需要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的委托、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对这一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清理工作;2010年夏季初步整理了发掘资料。现将工作内容和主要收获汇报如下。 一、...
“申家坟”发掘明清古墓葬191座,出土文物787件(套),专家称历史上永年申氏家族应为名门望族。 日前,历时5个月之久的永年县申氏家族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结束,共发掘明清古墓葬191座,出土文物787件套,为研究明清时代丧葬习俗提供了大量实物佐证。 据介绍,此次发掘出土遗物包含各类瓷器、铜钱、墓志铭、石碑等。除个别墓葬为单葬外,其余皆为夫妻同穴合葬。整个墓地墓葬排列紧凑有序,表现出明显的家族墓...
“申家坟”发掘明清古墓葬191座,出土文物787件(套),专家称历史上永年申氏家族应为名门望族。 日前,历时5个月之久的永年县申氏家族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结束,共发掘明清古墓葬191座,出土文物787件套,为研究明清时代丧葬习俗提供了大量实物佐证。 据介绍,此次发掘出土遗物包含各类瓷器、铜钱、墓志铭、石碑等。除个别墓葬为单葬外,其余皆为夫妻同穴合葬。整个墓地墓葬排列紧凑有序,表现出明显的家族墓地特...
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邯郸市文物研究所会同永年县文保所于2010年5-7月及11-12月间对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主渠线内所涉的申氏家族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明清时期的墓葬191座,出土文物787件(套)。申氏家族墓地当地俗称为申家坟,位于永年县洺关镇大油村南,墓地处于山前丘陵地带,东、南、西三面为明山等太行山余脉。整个茔地占地面积约60亩。在文物部门介入考古发掘工作之前,申氏后人即现申庄村...
获得墓园基本形制、营建顺序和墓园墓地关系的全新资料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位于西安南郊凤栖原上,是西汉宣帝“御赐茔地”并“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营建的张安世大型墓园为中心的多代大型家族墓地。墓地一经发掘,即收获连连,要素齐全的墓地墓园形制和3000多件精美文物,显现出很高的历史学、考古学价值,2010年4月16日《中国文物报》已先行做了报道。兹后随着发掘工作接近尾声,该墓园又新获一系列重要发现,除进一步...
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输水渠道计划通过赞皇县西高古墓群所在地区,受河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办公室的委托、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组合联合考古队对这一古墓群进行了考古勘探清理工作。 西高北朝墓地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赞皇县西高村南约2000米的岗坡地上,南水北调渠线计划自东南向西北斜穿该墓地。经堪探,在渠线范围内共发现古墓葬9座,分东西两排,...
为了配合南水北调建设工程,全面了解宋代韩琦家族墓地的布局及性质,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从11月初开始,到12月3日止,对韩琦墓地二期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共清理宋代大型石室和砖室墓葬4座,大型宋代建筑基址1处。 此次发掘区位于安阳市殷都区皇甫屯村西地,总发掘面积1000余平方米。4座韩琦家族墓葬位于现南水北调干渠两侧,其中西侧1座墓葬,东侧3座墓葬,整体位于2009年发掘的5座韩琦家族墓及建筑基址的...
为配合大广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当地文物部门,最近对固安县金铺喇村清代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 墓地位于公主府乡金铺喇村东南1000米处,东与固马公路相临,自然地势因取土高低不平。墓葬共发掘4座,分南北两排排列,其中第一排1座,第2排3座,均为竖穴土坑墓。位于第一排的M1西侧被取土破坏,仅发掘出一具骨架,推测应为双人葬。第二排共有三座,皆为单人葬。墓葬的大小在长...
2005年年底,陕西蓝田五里头村村北果园中一座古墓葬被盗,出土大批精美宋代瓷器。经现场调查与被盗文物综合考查后初步认为,被盗墓葬主人应为北宋吕氏家族成员之一,此地可能是北宋文坛名士及金石学家吕大临与其兄弟大忠、大防、大钧等家族成员墓茔。 文献记载, 吕大临生于1044年,卒于1091年,字与叔,今陕西蓝田县人。出身于世代书香官宦之家,才气过人而志趣高雅,不恋科举、无心仕途,一生追求学术研究。特...
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位于西安南郊凤栖原上,地处秦汉时杜县东部,东距西汉宣帝杜陵约6公里,西北距西汉长安城约40公里。 2008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航天管委会基本建设中,发现该家族墓地,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并对其进行了勘探发掘,目前已有许多重要斩获或突破。出土重要文物1800多件,其中700多件彩绘陶甲士俑和不少新人耳目的鎏金银、错金银青铜器,有着重要学术意义。 一 墓地阶段发掘几项主...
3月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09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的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共出土了数十件主要用途为茶具的渣斗,分为陶、瓷、石、铜等材质。其中一件铜质渣斗内发现了距今近一千年、保存完好的珍贵茶叶,大约有30多根。考古专家表示,能够保存至今的茶叶实物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罕见。 据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介绍,吕大临是宋代著名金石学家,与兄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并称“蓝田吕氏四贤&...
3月3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09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之一的蓝田吕氏家族墓地,共出土了数十件主要用途为茶具的渣斗,分为陶、瓷、石、铜等材质。其中一件铜质渣斗内发现了距今近一千年、保存完好的珍贵茶叶,大约有30多根。考古专家表示,能够保存至今的茶叶实物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罕见。据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介绍,吕大临是宋代著名金石学家,与兄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并称“蓝田吕氏四贤”。2006年3月...
中新社西安一月二十七日电(记者 冽玮)记者二十七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历时一年多,陕西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西安南郊长安区的一处大型家族墓地进行考古发掘,确定为西汉宣帝时重臣、被封富平侯的大司马卫将军张安世的家族墓地,这也是目前唯一经过完整发掘的汉代“列侯”级别的家族墓。 张安世是西汉宣帝时期重臣,为汉武帝时期著名酷吏张汤之子,汉昭帝时封富平侯。昭帝死后,他与大将军霍光谋立宣帝有功,拜为大司马。...
考古现场 青白釉执壶 疑似唇膏 青釉温酒器与酒注 香薰 铜净瓶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7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陕西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的考古发掘已经结束,共清理墓葬29座(成人墓葬20座、婴幼儿墓葬9座),出土遗物700余件,砖、石墓志铭24块,另勘探出家庙遗址一座。北宋吕氏家族墓葬排列脉络清晰,中轴线上自南向北纵向为长子长孙系列,横向按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