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国庆节前,杨靖宇纪念馆改陈布展启用仪式在本溪满族自治县汤沟举行。抗联研究专家、杨靖宇之孙马继民全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共3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据了解,本溪县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带领抗联一军开展抗日斗争的主要游击根据地。上世纪80年代,本溪县委、县政府为纪念杨靖宇将军修建了杨靖宇纪念馆。由于原纪念馆空间有限,展品稀少,布展粗略。2016年,在有关部门协调下,本溪市建工集团投入资金100余万...
9月28日,御览之宝——东北流散清宫书画展在辽宁大连开展,本次展览由大连旅顺博物馆与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 清代宫廷所藏书画颇丰。然而,清代皇帝赏赐臣下、西方列强入侵、溥仪盗运书画出宫,都导致清宫收藏书画流出宫廷。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老一辈文物工作者的努力下,位于东北的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旅顺博物馆收藏了一批清宫流散书画,其中多为晋唐以来历代书画著录中的作品,...
6月30日,千年马约里卡——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典藏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 这是辽宁省博物馆本年度引进的首个境外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共展出141件(组)来自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的馆藏精品。 法恩扎是意大利北部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的小城,创立于1908年的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陶瓷专业博物馆,馆藏丰富,尤以收藏马约里卡陶瓷而闻名。马约里卡是意大利锡釉陶的统...
5月17日,盛京碑林陈列馆在辽宁沈阳落成开馆,展出当地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石碑118通。 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修建皇宫。天聪八年(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直至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迁都北京,将盛京改为留都。 17日10时许,沈阳市文物保护部门举行了开馆仪式。该陈列馆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大殿、山门及游廊均为古式建筑,除展出118通石碑以外,...
5月17日,辽宁古生物博物馆举行“金鸡破晓”古鸟类特展,20余件化石珍品与民众见面。 本次展览由辽宁古生物博物馆、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等单位主办,来自中国地质古生物界和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化石保护管理部门以及沈阳师范大学师生出席了开幕式。 辽宁被誉为全球“鸟的故乡”。本次展览以鸟类起源演化为主线,介绍鸟类及飞行起源、辽宁中生代鸟类的分类演化及古生态特征等内容。 记者看到,展品主要包括...
5月15日,辽宁省铁岭市文物考古部门发布消息称,位于铁岭市境内的邱台遗址发现一处汉代古战场遗迹。 邱台遗址是中国古代辽东地区位置最北、规模最大的汉文化遗址,其地处秦汉长城边塞,已出土大量文物。 据铁岭市文物考古专家周向永介绍,邱台遗址发掘的墓葬中有一件铜带环,是古人附于腰间的一种悬挂装饰,亦称为“杏叶”,其最早出现于东汉。同时还出土了陶单耳杯、绿松石等中国早期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墓葬用品...
网络配图 2017年5月15日,辽宁省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辽宁省文物工作会议,副省长贺旻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辽宁文化厅(省文物局)、辽宁省发展改革委、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住建厅相关负责同志做了会议发言。会议由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佟昭主持。 贺旻指出,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
晋江码头的“蟳埔姑娘为进一步研究红山文化,寻找红山文化的核心聚落,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日前启动了对辽宁西部大凌河中上游红山文化遗存的考古工作,计划在未来5年内完成全面调查。 红山文化是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占据独特地位。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及材料的丰富,红山文化研究也渐趋深入。然而,由于受到考古发现的诸多限制和遗存性质较为单一的影响,具体生活方式...
遗产编号 ⅱ-10 所属地区 辽宁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省群众艺术馆 申报日期 2006 辽宁鼓乐流行于辽宁全省,其中,辽南海城、牛庄、南台、鞍山、沈阳等地的鼓乐发展得更为兴盛。辽宁鼓乐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曾对东北各地的鼓乐产生过深远影响。辽宁省辽阳市出土的汉魏时期古墓壁画中就有古代的鼓吹演奏图,并且题有"鼓吹演跌欢戏"六字。 辽宁鼓乐早期为笙...
辽宁省境内古生物化石赋存丰富,有着“世界第一朵花绽放,第一只鸟飞起之处”的美誉。为进一步保护这些古生物化石,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开始对省内重点古生物化石进行登记,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此次为古生物化石“上户口”的对象为辽宁省境内具有化石藏品或展品的各类博物馆,以及其他单位、个人在《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前收藏的重点古生物化石。化石收藏单位及个人需到所在地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申请登记,登记的重点化石...
4月18日,“咫尺江山”中国古代山水画手卷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展品包括首次集中展出的18件清宫散佚文物。 记者当日在展览现场看到,展品包括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北宋李成《茂林远岫图卷》、元王蒙《太白山图卷》、清王原祁《西湖十景图卷》等清宫散佚文物,大部分作品被清皇室《石渠宝笈初编》收录。 据辽宁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画有手卷、立轴与册页等不同的装裱形式,其欣赏方式与装裱...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发起的文物联展,31日在辽宁省沈阳市开幕。 记者31日在展览现场看到,共有342件文物参与展出,包括银质酥油茶壶、鎏金镂刻吉祥纹饰马鞍、鎏金铜骑俑、仕女奉茶纹砖雕等极具丝路特色的展品。展现出中国古代商旅跋涉供给极其艰难的交通“生命线”,保留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 据辽宁省博物馆专家介绍,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促进了沿线...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阜新高林台城址的阶段性考古发掘,在位于该城址南门的东西两侧发现了长达10多米的汉代马面。专家认为,这样长度的马面少见且独特,说明在2000多年前,阜新北郊是个战事频繁的重要军事哨所。 高林台城址位于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高林台屯,是辽宁地区第一处发掘的汉长城沿线堡城,其对研究汉代长城沿线堡城的建筑布局、规格、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该城址进行发掘时...
3月8日,辽宁省渤海大学科研人员发布消息称,辽宁发现一株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的两性花化石,显示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会因此提前。 被子植物又称有花植物,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随着被子植物的兴起而繁盛,并进化发展到现在的高级阶段。因此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学家研究的焦点。 据渤海大学韩刚博士介绍,该化石出产于辽宁省凌源市,被命名为“假人字果”,是首个雄性器官、雌性器官、茎以...
3月3日,记者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已历时3年完成对辽阳苗圃汉魏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百余座汉魏墓葬出土。 辽阳古称襄平,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金世宗完颜雍曾在辽阳称帝登基,此前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东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据考古专家介绍,该遗址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出土的汉魏时期墓葬可分为土坑竖穴墓、石椁墓、石室墓、砖室墓等,有长方形斜坡或竖直墓道,墓室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