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大唐建立,雄才伟略的李世民东征西讨,军阀混战的局面逐渐安定下来。但边境上的不安定因素,使唐王朝不敢轻视、掉以轻心,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唐太宗对附属于唐朝的北方各族,实行了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即唐代的羁縻政策。唐朝的羁縻政策,就是在给四夷少数民族政治权利自主的同时,要求它们在行为上像套上马笼头、拴上马绊子那样,受到束缚和牵制,使之不生异心,不能乱动,要求他们与中原王朝保持一致。 ...
近日,阿鲁科尔沁旗双胜镇红星村历史博物馆接待了由旗文体广电局、文化馆、乡镇苏木文化站人员组成的第一批观众,还召开了现场座谈会。这是阿鲁科尔沁旗建成的第一个村级历史博物馆。双胜镇红星村原名为白音布统街,始建于1932年,距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仅60公里。曾是中共巴林右翼旗委员会的诞生地,在历史上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日本侵华时期曾被日本占领,日伪政府按旗县级设置了警察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上京遗址考古队”,于7月1日开始了2013年度第三次对辽上京皇城遗址科学考古发掘工作,经过两周的发掘和钻探,目前,已发现金代时期的街坊、民宅及民宅火炕。 据了解,辽上京科学考古发掘工作是从2011年开始的,2011年是对辽上京皇城乾德门遗址的考古发掘;2012年是对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为了进一步探究辽上京遗址形制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支持内蒙古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做好红山遗址群的经费管理工作, 1月7日至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一行专程来到“红山文化”命名地——内蒙古赤峰市进行调研。顾玉才一行在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刘新乐陪同下 ,冒严寒踏冰雪,考察了赤峰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与考古发掘工地,观看了二道井子青铜时代遗址考古资料片,并在赤峰市博物馆观看了出土文物,参观考察后召开座谈会,...
记者今天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了解到,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出土的一尊红山文化时期整身陶塑人像(见图),距今5300年,其考古价值巨大。 文物处处长王大方介绍,这尊陶塑人像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刘国祥的带领下发现、挖掘、修复的。这尊陶人通高55厘米,其中头长20.7厘米,身高33.08厘米,底部直径21厘米。整身、盘坐、口呼状,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最大...
(图为近日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的5300多年前的陶塑人像,由敖汉旗史前文化博物馆提供。) 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一尊距今5300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精美 陶塑人像。这尊呈现男性特征的陶塑人像为整身、盘坐,头戴盘索冠,口圆张,双目圆睁,两臂交叉,右手用力按在左手上,陶塑人像表情生动、造型逼真细致。 经过仔细观察...
图为近日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的5300多年前的陶塑人像,由敖汉旗史前文化博物馆提供 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发现一尊距今5300多年、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精美陶塑人像。这尊呈现男性特征的陶塑人像为整身、盘坐,头戴盘索冠,口圆张,双目圆睁,两臂交叉,右手用力按在左手上,陶塑人像表情生动、造型逼真细致。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
记者从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了解到,近日,敖汉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该旗境内孟克河流域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一处辽代仓窖遗址。 据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介绍,该遗址位于敖汉旗新惠镇蒙古营子村东仓子自然村南1华里、孟克河支流——干沟子河右岸的缓坡地上,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地势为西高东低,在遗址的南侧呈东西向分布着3个较大的仓窖。从河道冲刷的剖面观察,仓窖为圆弧形,深约3米,直径约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