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该所为配合丰准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及赤峰学院2010级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学生实习,日前组队对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大川镇柳树林村东北的柳树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揭露房址20座,灰坑30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百余件。 由于水土流失和现代农业耕作等原因,遗址文化层保存不是很好,除个别探方见有10~20厘米不等的文化层外,大部分遗...
8月7日,记者从赤峰市文化局了解到,第六届红山文化节将于8月12日至8月20日召开,相比往届,今年文化节各项活动将更加丰富多彩。 据了解,此次文化节以保护、传承红山文化、建设现代文明赤峰为主题,以赤峰历史文化和企业文化为主线,以赤峰现代化发展路程为亮点元素,充分展现地区民族风情特色和建设成果。开幕式晚会将于8月12日晚8点在新城区玉龙广场举行,除开幕式晚会外,文化节期间,还将在玉龙广场和会展中...
时间:2011年7月28日—8月1日 地点:赤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茶博会以“健康饮茶、品质生活、”为主题,目的在于推动蒙东地区茶产业的发展,为茶企、茶商、茶人、茶友营造一个崭新的茶文化交流平台,提供一次商贸洽谈、产品推介和大众品鉴的盛会良机,互动发展,实现茶产业与茶文化相融合。众所周知,赤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不断...
经过近10年的抢救性挖掘和整理,“华夏第一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从清理的8座辽代壁画墓葬中成功揭取了80余幅壁画,他们将这些壁画分类整理,命名为“画笔下的大辽风情”辽代壁画专题馆。 走进敖汉旗辽代壁画馆展厅,看到这些壁画布置的井井有条,壁画内容共分为出行归来、仪仗侍卫、饮食起居、春狩秋猎、文体娱乐和鸟兽花卉六大篇章,真实记录了公元十世纪...
人民网赤峰6月21日电(李富)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柴达木村村民白玉龙在农耕时发现一尊石刻佛首,然后报告辽上京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工作人员经过研究鉴定属辽代石刻观音像,这尊观音像残高21厘米、残宽38厘米,佛首高14.5厘米、宽10厘米。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长李建奎介绍说,辽代佛教遗物内容丰富、风格独特、题材众多,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辽代佛像不仅有助于我们...
魏家窝铺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处的丘陵台地上。2008年5月,赤峰市红山区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该遗址。2008年10至11月,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和全面勘探,初步确认为一处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自2009年开始,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2010年7月9日至10月15...
魏家窝铺遗址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的丘陵台地上,是一处属于红山文化早中期的聚落遗址。2010年7月10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开始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截止到10月中旬共发掘40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36座,灰坑62个,壕沟2条,出土筒形罐、瓮、斜口器、器盖、釜、钵、彩陶罐、三足器、小杯、纺轮等陶器与石斧、石铲、磨盘、磨棒、...
8月8日,内蒙古赤峰博物馆新馆落成开放,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内蒙古博物院等全区各盟市以及赤峰市各旗县区的文化文博部门均派出代表前来表示热烈祝贺;自治区文化文博部门及赤峰党政领导出席开幕典礼。赤峰博物馆新馆工程项目占地近70亩,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预算投资2亿多元。在博物馆造型设计上吸收了唐代、辽代的建筑特色,借鉴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中轴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
由赤峰市文化局、松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由松山区文化局、玉龙文化园承办的“赤峰市第二届古玩大会暨首届书画博览会”于8月9日上午在赤峰新城区玉龙文化园开幕,赤峰市委副市长梁淑琴、赤峰市委宣传部长钱荣旭、赤峰市旅游局局长娜日苏、赤峰市文化局副局长乌力吉等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据了解,古玩大会活动时间为期10天,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余户商家及书法家展出了古玩、宝玉石、书画、印材展品等...
2009年8月—10月,为配合集通铁路复线工程和巴新铁路工程施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受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委托,对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的塔布敖包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项目由中大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师生组成的考古队实施,许永杰教授担任领队,姚崇新副教授任执行领队。 遗址位于巴林右旗查干沐沦镇查干西热嘎查村敖包恩格尔小组,查干沐沦河北岸,北纬43°35´,东经118°26´,...
日前,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了解到,在当地出土的8000年前的谷物将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些古老的谷物出土自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遗址,该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兴隆洼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这里发现的诸多考古文物,例如骨笛、玉玦等,具有巨大的历史...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发掘现场日前传来消息,考古人员在对遗址南坡进行普探时又发现了一个墓葬群,这个墓葬群共有171座墓葬。 该墓葬群位于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南坡,考古人员已经开始对墓葬群展开挖掘。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孙金松介绍,现在整个揭开面积为3400平方米,揭开的墓葬大概是十来座,还有3座灰坑。从已经挖掘的墓葬情况看,有的墓葬埋葬深度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