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8年12月27日至28日,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暨夏家店下层文化论坛在内蒙古赤峰举行。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艾丽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贺志亮、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局长陈永志等出席开馆仪式。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开馆仪式及论坛。 二道井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博物馆馆长韩立新20日对记者表示,近日该旗发现元代三种文字摩崖题记,这一新发现对于蒙古文字起源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是探讨蒙元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 该旗发现的这三种元代文字分别为回鹘蒙古文、汉文、八思巴文,这三种文字写成的摩崖题记,经文物考古人员考证,初步判断年代为13世纪至14世纪的元代。 据韩立新介绍,此处共发现10多块墨书题记,保存状况较差,但能辨别...
【前言】中国制瓷业经过漫长发展后,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历史顶点,无论是斗彩、五彩、素三彩,还是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质量和数量都为前代不可比拟,当时的官窑瓷器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清三代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人们都说古董收藏是官家之事,其实不然,今天给大家讲述一个蒙古汉子收藏的乾隆官窑,根据以往的雅昌数据,这些藏品在以往的拍卖价格都是过千万,但是藏家表示,自己也...
日前,考古人员在对赤峰市元宝山区高家台子遗址考古发掘时,发现了约3500年至40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文字。据介绍,考古工作队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组成。考古发掘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一块刻划着“符号”的陶片,笔画简洁流畅,推测该符号是当时的祭祀用语。这一发现为探寻中国古代文字及甲骨文的起源等提供了新的依据。据了解,高家台子遗址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目前共发掘...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近日发布消息称,近期考古人员在赤峰三龙洞发现五万年前旧石器遗址。该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苏木吉布图嘎查北部的三龙山上,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的考古人员对三龙洞遗址进行联合发掘,目前已清理面积近20平方米。 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介绍说,考古人员初步厘清了三龙洞遗址的地层堆积情况,发掘深度约2....
昨日,内蒙古晨报全媒体记者从巴林左旗文物局获悉,考古队在对辽上京宫城内2号建筑基址进行清理过程中发现,2号建筑基址台基四边均在土衬石上平砌长条砖,采用的是磨砖对缝工艺。磨砖对缝工艺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的一种高级建筑工艺,通常用于高等级的建筑中,在中国古代都城考古中并不多见,是难得的考古实例。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介绍,考古人员根据考古地层关系,出土的瓦当、滴水等建筑构件,以...
10月30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发布消息称,近期考古人员在赤峰三龙洞发现五万年前旧石器遗址。 该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苏木吉布图嘎查北部的三龙山上,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准下,考古人员对三龙洞遗址进行联合发掘,清理面积近20平方米。 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介绍说,参与本次发掘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等。发掘过程中初...
摘要:近年来,大遗址保护被纳入建设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赤峰申报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能够加大对赤峰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力度。文章详细分析了赤峰申报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的背景及条件,提出应通过组织机构、科学规划、增加经费、申请项目、加强宣传等措施,推动赤峰成功申报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片区,从而实现对赤峰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在着重保护的基础上为赤峰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获得更大...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将内蒙古10处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赤峰市的辽上京遗址、辽陵及奉陵邑、辽中京遗址和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位列其中。 十世纪,契丹建立辽,在巴林左旗建都——上京临潢府,为辽代五京之首,成为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辽上京遗址是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在广阔东北亚草原建立的第一座都城,被誉为“东北亚草原第一都”。1...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将内蒙古10处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赤峰境内的辽上京遗址、辽陵及奉陵邑、辽中京遗址、二道井子跳跃遗址位列其中。 内蒙古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表示,内蒙古作为全国重要的文物大省区之一,文物古迹丰富,特别是文物大遗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在“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将重点加强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物的...
8月2日,契丹辽文化暨第三届契丹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开幕。来自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的30余所高校和科研所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据了解,研讨以主题发言、分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的形式进行,为期两天。8月2日,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凤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董新林、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康丹等作了主题发言。 巴林左旗人民政府新闻发...
6月17日上午,红山区法制办和文物局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赤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将出台《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群保护条例》进行了征求意见座谈。 根据修改后的《立法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赤峰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将出台《内蒙古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群保护条例》,目的是为了加强红山遗址群和魏家窝铺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及配合“申遗”工作的需要。为加快保护条例的...
日前,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联合敖汉旗新州博物馆对敖汉旗下洼镇八旗村文化遗址进行了为期15天的考古调查。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首席研究专家于建设教授、邵国田研究员、马海玉副研究员和2015级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部分研究生参与了调查。 本次考古调查面积约60平方公里,覆盖八旗村10个自然村,共调查红山文化遗址17处,其中有几处遗址属新发现。其中,编号为161001的遗址疑似大型红山文化祭坛,该...
4月6日,敖汉旗文物部门抽调考古专业人员组成文物保护调查工作队,深入全旗各地全面开展文物保护田野调查工作。 为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力度,避免在生产建设等过程中发生破坏古遗址事件,依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春耕来临、全旗生态建设即将开始之际,敖汉旗文物部门提前介入,从全旗4000余处古遗址中,筛选出保存较好的800余处各个不同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列入旗政府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