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巴里坤县红山口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发掘现场 19日,由自治区文物局、西北大学和哈密地区行署举办的“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与文物保护项目成果汇报会”在巴里坤县举办,来自疆内外的近30名专家学者共同展示东天山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研讨其学术和社会意义。 据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王建新介绍,自2001年起,西北大学组成的学术团队先后多次在东天山进行考古田野调查和发掘,发...
为配合贵州省习水县土城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遵义市文物局、习水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组合联合考古队,对创新区建设涉及的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面积 580余平方米,清理出两汉时期的墓葬、房址、灶坑、活动面、灰坑、灰沟等众多遗迹,出土陶器、铜器、铁器、石器、骨器、漆器等大量遗物,取得了贵州赤水河流...
6月15日,社科院、中科大专家一行六人来阜阳调研阜阳市早期聚落遗址。 专家一行先来到临泉吕寨镇夏庄行政村宫庄自然村西部的宫庄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据了解,宫庄遗址面积达1.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经专家确认,该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约有6500年,是淮北地区为数不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址,具有相当高的科研价值。 据悉,宫庄遗址于2012年被临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
13日西华大学一教学楼附近的工地引发网友围观,因有网友发微博称,保安及工人都表示现场有考古挖掘队作业,而发掘区域疑似为殷商遗址。 今(14)日下午,有考古工作人员向四川新闻网记者透露,考古工作队刚刚进入现场不久。目前已发掘面积约200平方米,仅发掘了2个探方,尚未得到更多详细的讯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聚落年代在商周时期。”他表示。 记者注意到,著名的金沙遗址也是商周时代遗址。...
记者24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曾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哈民史前聚落遗址,新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150余件史前遗物。 曾因出土大量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遗骸而轰动一时的哈民遗址,2014年度的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共计清理房址13座,墓葬1座、灰坑4座。 据了解,此次考古发掘清理的房址布局成排、规整统一,平面呈“凸”字形,半地穴式,门道朝东南。房址...
记者24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曾被评为“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内蒙古哈民史前聚落遗址,新出土陶、石、玉、骨、角、蚌器等150余件史前遗物。 曾因出土大量非正常死亡的人骨遗骸而轰动一时的哈民遗址,2014年度的发掘面积为1000平方米,共计清理房址13座,墓葬1座、灰坑4座。 据了解,此次考古发掘清理的房址布局成排、规整统一,平面呈“凸”字形,半地穴式,门道朝东南。房址...
位于赤水河畔的汉代聚落遗址 2月14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消息称,在赤水河边的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发现一处大型汉代聚落遗址,总面积超4万平方米。据称,这是该河流域迄今发掘的最大聚落遗址。目前,在发掘的500多平方米遗址中,共获得文物300多件,其中包括贵州首次发现的瓦棺葬。 该遗址位于习水县土城镇。去年夏季,在一处工地上,考古队员在被挖掘机扰动过的泥土中,捡到上百件绳纹瓦、陶网坠等汉代...
【作者简介】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三杨庄遗址发现了汉代房屋,其特点是每个庭院都是独立的,互不相连,这与传世文献所定型的汉代农村印象有相当的不同。解释这种不同,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认定传世文献对汉代农村居住形式的记载不完备,而把三杨庄遗址所见的庭院现象视为文献漏载的汉代民居的典型形式,以此可以要求重新改写关于汉代“里居”的既有含义;二是...
近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家、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博士在木垒县进行历时一周的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多处青铜时代古聚落遗址。 本次调查在木垒县平顶山丘陵地带近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发现11处青铜时代的圆壕古聚落遗址,最大的直径300米,最小的有40米。 在已经发掘考证的干沟口遗址东南约600米处,也发现一座直径130米的圆壕古聚落遗址,清晰可辨,未遭破坏。此发现与干沟口遗址考古发掘出...
图为郑州市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尚岗杨遗址发掘工地清理灰坑 图为郑州市考古工作人员展示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罐 经过三个多月的考古作业,近日,一处距今6000~5000年历史的仰韶文化晚期聚落遗址在郑州市七里河畔的尚岗杨被成功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和石器等原始人类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考古专家表示,通过考古发掘了解了尚岗杨遗址的文化内涵,为研究此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真实而科学的资料。 ...
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工地清理灰坑。 中新社发 杨正华 摄 近日,记者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一处距今6000~5000年历史的仰韶文化晚期聚落遗址在郑州市七里河畔的尚岗杨被成功发掘。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和石器等原始人类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 这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遗址 尚岗杨遗址位于郑州市东南部管城区南曹乡西杨村西的土岗上,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尚岗杨遗址,遗迹、遗物非常...
图为考古工作人员发掘工地清理灰坑。中新社发 杨正华 摄 图为考古工作人员展示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代表性彩陶。中新社发 杨正华 摄 图为考古工作人员展示出土的带有腰带纹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小黑陶罐。中新社发 杨正华 摄 图为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出土的尸骨遗骸。中新社发 杨正华 摄 近日,一处距今6000至5000年之间的仰韶文化晚期聚落遗址在郑州市七里河畔被成功发掘。该遗址东西长300米...
近日,四川省成都市考古所在成都市青羊区百仁社区一处工地发现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该遗址距离成都金沙遗址不到3公里。考古工作者推测,尚未发掘的地方可能存在古河道。 目前出土的文物有尖底杯、高领罐和高柄豆等陶制食具,也有缸、盆等储存器,从文物形制上推测,该聚落的文化属性当归属于十二桥文化。该聚落遗址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与成都平原河流走向相同,说明蜀地古民傍河而居。据考古工作者刘骏讲,现在的...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通报,近日,成都市青羊区百仁社区一处工地在例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这是与金沙遗址几乎同一时期的聚落,对于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平原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价值。 考古现场负责人刘骏介绍,今年6月,百仁社区中心西南处约200米远的一处工地在进行开发前的抢救性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这处商周聚落遗址,如今发掘面积将近2000平方米。“这是一个商周时期的大型村落,目...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通报,成都市青羊区百仁社区一处工地近日在例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这是与金沙遗址几乎同一时期的聚落,对于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平原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价值。 据介绍,今年6月,考古人员发现了这处遗址,如今发掘面积将近2000平方米。目前,现场已经挖了20多个探方,其中十余处有疑似灰坑的圆形和长方形遗迹,朝向各异的沟渠布满整个遗址区域。目前主要出土的文物为黑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