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代顺治朝历时十八年,社会动荡,百废待兴,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来,御窑厂不可能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所以景德镇瓷业一度萧条,产量很少。官窑生产时停时产,所以官窑瓷器并不多见,而民窑则开始全面恢复大规模生产。此间,御窑厂施行“官搭民烧”制度。“官搭民烧”不仅为陶瓷生产闯出了新路子,同时也为后期康熙瓷器的繁荣与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朝历时...
分水--也叫“分水皴”法--业界的说法是出现于清代康熙朝,实际上在元代和明末青花瓷上我们都能看到娴熟的分水画法,只是这种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了康熙朝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 这是画绘青花纹饰的一种技法,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就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由于青花浓淡的不同,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在同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这种青花分水描绘技法层次...
古瓷中的彩绘瓷有许多名号,五彩、三彩是以使用彩料的多与少来称呼,硬彩、软彩是以彩料的质感来分别,而“浅绛彩”则是以绘瓷的彩料颜色来定名,浅绛就是淡赭色。关于“浅绛彩”一名,以笔者之陋尚未见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瓷书录载中,已知最早着述此名的是景德镇陶瓷馆在l958年编纂的《瓷都陶瓷艺术家》一书,书中《老当益壮的名画家王大凡》一文说到王“早期作浅绛(瓷)画”。 关于浅绛彩瓷的肇始年代问题,有一种意...
一、洛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洛 阳唐三彩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对胎料进行选择和加工。洛阳出土的唐三彩大多采用比较纯净的高岭土加工而成,这种矿藏洛阳周围便有出产。这种土质较为细腻,可塑性强,成型后不易开裂、变形,是制作各种陶器上等的材料。选用的矿土需要经过挑选、舂捣、研磨、淘洗、沉淀、揉搓、捏练、陈腐等系列工序加工成备用的陶泥,然后才能使用。从出土的器物胎体来看,唐代的工匠们对胎料的选择不是很精,胎质中含...
6月27日上午,2015温州工艺美术精品展在温州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温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温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温州博物馆、温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 本次展览展出了温州民间工艺美术家创作的瓯绣、瓯塑、黄杨木雕、彩石镶嵌、温州石雕、发绣、剪纸等26个工艺门类近三百件艺术精品,其中有不少的展出项目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德化民国时期的茶具主要有茶壶、茶盘、茶杯等。民国时期德化的茶壶以彩瓷为主,有青花也有白釉,但粉彩显然是主流。这一时期的茶壶有提壶和执壶两类,常见的造型有圆形、扁形、六棱、八棱等。茶壶的造型是关键,常见品价廉,稀有品价高,这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收藏规则。一件造型优美,壶面清新,色彩艳而不俗,品相完好的茶壶,即为上品。茶壶的使用离不开水,尤其是滚烫的开水极易伤害壶的壶面,使之掉彩,可以说茶壶的品相是...
印花,辽代瓷器印花受金银器、青铜器印花做法的影响,多用事先制作好的图案、纹饰陶范(也就是陶模),去压印各种坯体造型,压印出的纹饰普遍高于器物表面。划花,与印花不同,划花的图案纹饰是在坯体上用锐器划出预想的图案、纹饰。划花划出的各种线条普遍窑低于器物表面。辽代陶瓷的划花在执壶、提梁壶、葫芦壶、鸡冠壶、长颈瓶、凤首瓶、梅瓶、水注、净瓶及盘碗等类器物中较为突出。 刻花,是用锐器在坯体造型上刻削各种图案...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陶瓷上富有丰富多彩的图文,表达了陶瓷大师们对思想和生活上的追求美的感受,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斗彩 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斗彩创烧于明成化...
龟文堂系湖严堂定制兽首铁壶连红木展柜 近些年,随着国内茶道与茶文化的复兴,艺术品市场对茶具的收藏出现了上涨势头。其中,日本铁壶成为近些年日益受到关注的门类。业内人士分析,日本铁壶进入国内市场的存量已经足够,开始进入大众收藏的市场阶段。 历史底蕴深厚的传统技艺 日本传统铁壶技艺肇始于江户时代。日本铁壶在日本茶道中起初称为铁釜,后来加上提梁和壶嘴,称为“铁瓶”或“急须”,即今之铁壶。在过去的一二...
图1 凤尾形卷草纹 图2 “卍”字纹 图3 图案纹 乾隆朝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以其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着称于世。尤其是乾隆 早期发明的粉彩轧道瓷就是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年来,粉彩轧道瓷备受人们的青睐,市场价格逐年攀高。2011年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清 乾隆 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逾2.5亿港元成交,创下...
玲珑瓷 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器物成型后在坯上镂雕透空花纹,再用釉将透雕花纹填平,烧后花纹清晰可见,具有玲珑剔透、精巧细腻的特色,故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中一度出现, 清代乾隆(1736-1795)时最为流行。 镀 匣 见《景德镇陶录》。指匣钵成型修正后放入窑炉内空烧一次方可应用。制匣钵原料各窑多就地取材,景德镇窑取材于东北里淳村、马鞍山、官庄等处,有黑白红三色,宝石山有黑黄沙一种,配合成泥,以...
一、块范法 块范法(或称土范法)是商周时代最先采用的,是应用最广的青铜器铸造法。 此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以铸造容器为例,先制成欲铸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铸造工艺上亦称作模或母范;再用泥土敷在模型外面,脱出用来形成铸件外廓的铸型组成部分,在铸造工艺上称为外范,外范要分割成数块,以便从模上脱下;此外还要用泥土制一个体积与容器内腔相当的范,通常称为芯,或者称为心型、内范;然后使内外范套合,中间的空隙即型腔...
长沙窑也称“铜官窑”、“瓦渣坪窑”,为唐代重要瓷窑之一,地处今湖南省长沙北郊铜官镇及书堂乡石渚瓦渣坪一带。始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至五代以后渐衰,现仅存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釉下彩瓷器,证明了这里是釉下彩装饰工艺的发源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长沙窑是在1957年被发现的,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已出土了大量瓷器碎片。从这些器物...
青花:瓷器釉彩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 五彩:在已烧成的瓷器上,用多种彩料绘画图案花纹再在炉中以低温二次烧成。 粉彩:瓷器釉彩名。是受康熙五彩的影响发展起来的釉上彩新品种,焙烧温度比五彩略低,色彩较丰富。由于感觉上比较柔软,故又称软彩。 料彩:清代景德镇用珐琅料所绘彩瓷品种。色料一般为红蓝二种,均淡雅柔润。料彩始于雍正朝,盛...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氛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胎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由于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图案常有晕散现象,因此釉里红器物的纹饰也比较简单。釉里红瓷器有三种不同的装饰方法:一是釉里红线绘,二是釉里红拔白,三是釉里红涂绘。 在国内外传世的元代釉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