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辽宁省绥中县有一段“野长城”,它被民众亲切地称为“最美野长城”。许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经常来此地欣赏别样的美景,它是那么地与众不同,充满着野性美,它没有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的雄伟壮阔,也没有北京八达岭的豪迈气势,更没有嘉峪关的巍然不动。它就像隐藏深山之处的一块古代的瑰宝,懂得它的人会细细品味它的独特野性美。 但是最近在它身上却被现代工艺毁之一旦。最美野长城被当地文物局不加严格的审核把关就予...
11日,记者从在自治区博物馆召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馆藏阿斯塔那出土彩绘泥塑文物(二期)修复保护论证会”上了解到,本次论证会作为自治区博物馆继馆藏泥塑文物修复保护项目一期后开展的第二步,标志着新疆可移动泥塑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等与会专家,肯定了自治区博物馆目前在新疆文物保护方面所做的积极努力,并...
民间捐出的修复台风天受损廊桥的善款如何使用管理?近日,泰顺有关方面发出公告进行说明。 据“关于泰顺廊桥灾后修复保护工程民间捐款管理使用的公告”显示,该县成立泰顺廊桥灾后修复保护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5个工作组,制订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全面启动了廊桥修复保护工程。 本次工程涉及省级以上文保单位的4座廊桥修复建设(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南溪桥)和15座廊桥补强加固,以及廊桥周...
大英博物馆的乔安娜·科谢克介绍《女史箴图》的保护情况。本报记者 魏志阳 摄 10月10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古书画鉴藏与修复国际研讨会”在学院象山校区拉开序幕。在3天的时间里,来自伦敦大学、中国美术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学术单位与文博机构的专业修复师、文物专家和研究学者,将在这里共同研讨古书画的鉴藏与修复,并从艺术史、修复史和科技史等多方面深入探讨现存古书画的收藏、...
2016年9月,江苏省常熟市罗墩良渚文化遗址的修复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建成后将填补常熟古文化遗址向市民展示的空白。 民盟常熟市委盟员张永华的老家就在良渚文化遗址的罗墩村。张永华发现,村民们都希望遗址能得到政府重视、保护和开发。如何让老家这份宝贵的财富发光发热,为百姓带来福利和幸福?张永华一直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民盟副主委陈红娟在一次尚湖镇区域人大代表听取选民意见征集座谈会上...
文物是不可复得的瑰宝,对文物的任何施工都应格外审慎,不能草率动工。胡乱“保护”,本质上也是一种破坏,虽然这和故意推倒文物盖楼性质不同,但后果一致,都会给历史文化遗产带来灾难。 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的“野长城”,究竟是否被水泥抹平?据《光明日报》报道,9月2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调查结果:小河口长城涉及抹平有三标段,存在洽商过程不规范,记录不完整,未按照规定报批等问题,且确有使用少量水泥……...
在几座被冲毁的廊桥旁,堆满了被追寻回来的廊桥结构件。杨冰杰/摄 这个国庆假期,泰顺泗溪廊桥文化园有点“冷”。“以前节假日人挤人,现在全天可能就一百来人。”64岁的陈超旺已经做了十几年北涧桥文保员,往年他都是坐在桥中神龛对面的木条凳上,负责监督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今,他只希望台风中受损的北涧桥能够尽早完成修复,恢复他习惯了十几年的忙碌。 昨日,记者走访看到,这座有着“世界最美廊桥之称”北...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年第14号台风“莫兰蒂”带来的洪水冲毁了福建闽侯县境内的4座古廊桥,目前经过当地努力,4座廊桥部分构件被寻回,古廊桥有望修复。 四座古廊桥分别为龙津桥、三溪桥、官山桥、贤武亭桥,均为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桥龙津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31年。在今年的9月16号,当地降雨接近200毫米,大雨导致了溪水暴涨,将四座桥冲毁,廊桥的构件被冲散到了下游,廊桥被冲...
贵州省旅发委日前发布消息,中国贵州省天柱县三门塘村的刘氏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据介绍,刘氏宗祠所在的贵州省天柱县以苗族和侗族为主,这两大少数民族占天柱县人口的98%以上。坐落在清水江畔的三门塘村是该地区最古老的侗族村寨之一。 始建于公元1875年的刘氏宗祠,装饰风格为中西合璧,外部的柱饰和窗饰造型均为西式。大门上方雕有一只老鹰展翅欲...
日前,由中国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包头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内蒙古包头博物馆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包头市召开,来自全国90多个单位的200多名文物修复保护专家学者和从事文物修复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围绕“文物修复与工匠精神”的主题展开,共同探讨文物修复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方法,积极推动国内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化...
最近的几天,一则“最美野长城被抹平”的消息被各大网站转载,尽管有关方面一再强调,这一影响审美的修复是根据科学的维修方案所做,但仍然难以抚平人们的愤怒。此事也引起了包括BBC在内的多家外媒进行报道。 其实,除了中国的万里长城外,在其他国家也有不少类似的“长城”,这其中就包括英国的哈德良长城、以“哭墙”闻名于世的耶路撒冷古城墙等等。 遭遇风化、雨水侵蚀几乎算是所有这些古城墙都要面对...
近日,位于辽宁绥中、有着“最美野长城”之称的小河口长城,被网友曝光称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大段宏伟的长城变成了硬化路面,与原来的地面材料、地面工艺都不一样,失去了长城原有的面貌。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兼文物局局长丁辉称,修缮的目的是为了抢修保护,但确实修得不好看。国家文物局介入调查后确认,锥子山这段野长城,在2013年至2014年修缮时,施工方确实使用了水泥,并且施工粗糙。 对于全...
7月14日,位于横山县殿市镇五龙山村的陕西省重点文保单位——法云寺开始加固维修。近日,有网友质疑,在修复过程中,这座千年古刹原有的建筑材料被随意拆除丢弃,对文物古迹造成严重破坏。对此,横山县文广局相关领导表示,修复工程得到了陕西省文物局批准,拆除的建筑材料是上世纪80年代才重修的,已经严重腐朽。 现场: 旧木料、瓦片堆放在寺院角落 9月26日下午,华商报记者在法云寺内...
针对社会热议辽宁省绥中县“野长城被抹平”一事,国家文物局日前派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27日,该局在京公布辽宁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抢险工程现场调查结果,表示该工程中使用的‘三合土铺平夯实’(即‘抹平’)措施,存在洽商过程不规范、记录不完整等问题,且此措施对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历史面貌造成了严重影响。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辽宁绥中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抢险工程调查组组长陆琼说,该工程...
近日,媒体曝出辽宁省绥中县“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有关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迅即责成辽宁省文物局调查核实,同时派员紧急赶赴现场进行核查评估。昨天,国家文物局公布调查结果显示,该工程中使用的“三合土铺平夯实”(即“抹平”)措施,对锥子山长城大毛山段自然、古朴的历史面貌造成了严重影响。 □修复过程 国家文物局曾要求“最小干预” 通报指出,2012年2月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