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有人填埋城堡,也有人会发现和挖掘城堡”。历史总是在一种诡谲的逻辑下悄悄运行,建设和破坏、好人和坏人,交替登台,于时间的线性中循环往复。总有人想要从虚无中留驻一些意义,文物修复就是试图从历史长河中打捞文明的价值,留驻人世的意义。 文物修复对中国大众来说还是一个很陌生的领域,随着民国怀旧风的普及,勉强能说上建筑师梁思成和他的名媛妻子林徽因的名字,更多的知识如同停留在现实生活彼岸的风景,那是...
昨天,中国美术学院古书画鉴藏与修复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民艺博物馆开幕。 做采访功课时,看到一个报道,说1987年上海博物馆的裱画师邱锦仙,受时任大卫德博物馆馆长韦陀教授之邀,到大英博物馆演示中国古画修复技艺。一张从火中抢救出来的傅抱石山水画,经邱锦仙处理,纸本画作完好如初,在场人无不惊奇。 随后,邱锦仙正式成为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装裱师,经她手装裱的众多大英博物馆的一...
工人员正在宏琳厝处理建筑木头材料 24日省文物局正式批复了闽清县科技文体局提交的《关于请求宏琳厝灾后修复方案审批的请示》和福州市古代设计研究所编制的《闽清宏琳厝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表示原则同意宏琳厝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这标志着宏琳厝修复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宏琳厝由泰禾集团独家捐资5000万元修复,三家施工单位的100多名工人已进驻宏琳厝现场。泰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各施工队均已搭...
汉阳陵45件出土陶俑修复完成,将重现"铠甲勇士". 汉阳陵出土的陶俑,本来都穿着战袍、披着铠甲,但由于年代久远,当挖掘出来时战袍、铠甲都早已腐朽脱落。 近日,汉阳陵博物馆馆藏土化铠甲俑修复保护项目完成,45件经过修复重新穿上“铠甲”的陶俑将参观者见面。 从编制方案到完成修复用了三年多时间 近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的“汉阳陵博物馆馆藏土化...
21日,记者从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获悉,历时两年六个月,大沽口炮台遗址铁器修复工作方案设计、前期试验等准备工作结束,11月14日铁器修复工作正式启动。按照计划,该工作将于2017年底完成。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意见、遵照文物保护修复原则,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会同中国文物遗产研究院进行该工作的设计研讨。修复工程包括铁器的清洗除锈、脱盐、加固修复、缓蚀、封护以及铁炮花岗岩基座制作和憎水处理、...
根据中国和尼泊尔两国政府2016年1月达成的意向,中国政府同意援助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该项目交由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承担,他们近日已派出专业团队,赴尼泊尔实施该神庙修复项目的基础勘察、勘测任务和方案设计任务。 杜巴广场九层神庙系尼泊尔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构成要素,自2015年4月25日地震至今,损毁程度日趋严重。杜巴广场修复项目是我国政府援尼首批震后重建项目,主要内容...
日前,我市汉画馆与武侯祠对馆内部分文物的修复工作引起了更多关注。 由于空气的氧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汉画馆部分画像石的表面出现了沉积,产生很多风化物和附着物,以及临时保护处理的残留物等。武侯祠内部分楹联匾额出现脱色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加速了文物进一步风化受损。为了更好地保护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使其艺术和科研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和利用,汉画馆和武侯祠共修复了汉画像石和楹联匾额30余件。 日前,...
《我在故宫修文物》剧集版今年初在央视热播。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将定档12月16日上映。萧寒导演表示,此次电影版的发布,一方面是为了回应粉丝的期待,另一方面是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能让纪录片作为一个真正的电影类型走进中国的电影市场,让观众有更多的选择。他希望大家能够再度关注渐渐被忽视的工匠精神——对于博物馆来说,在这些技术层面的“手艺”之上的,实际上是对文物,对中华民族文化瑰...
提起肇庆,想到往往是七星岩、鼎湖山,其实它还有一宝,就是广东唯一的、基本完整保留的宋代砖城墙。记者最新了解到的信息,肇庆古城墙正积极推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年内古城墙全部对外开放,被掩埋近百年的两座城门按规划有望重见天日。 肇庆古城墙和古城模型 元旦后 古城墙全部开放 肇庆端州古城墙因保留了广东唯一的、全国极少见的主体及城周基本完整的宋代砖城墙,于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
日前,2016年山西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及立项评审会在太原举行。由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2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分别听取了19个修复项目的汇报,并在山西博物院艺术中心对部分文物进行了实地勘察与质询。至此,我省送审的19个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顺利通过结项验收。 19个项目分别是:芮城县博物馆藏《明纸本仿米芾行书册》等书画、芮城县博物馆藏《清工笔彩画耕织图》等屏风、闻喜县...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日透露,今年故宫开放的面积比例已经达到了76%,12月26号将正式开放故宫文物医院,展示文物修复过程。 单霁翔表示,故宫文物医院是文保科技部的展示区,它从2014年底就启动了建设。建成后的建筑长度是361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修复中心,它将作为常规展览场馆向公众开放。单霁翔介绍,文物修复是故宫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的项目。故宫一位文物修...
10月28日至30日,2016年山西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结项验收及立项评审会在太原举行。由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2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分别听取了19个修复项目的汇报,并在山西博物院艺术中心对部分文物进行了实地勘察与质询。至此,我省送审的19个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顺利通过结项验收。 此次通过的19个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分别是:芮城县博物馆藏《明纸本仿米芾行书册》等书画、芮城...
11月3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于北京召开的“APEC全球创新者大会”上透露,今年故宫开放面积比例已达76%,12月26日将正式开放故宫“文物医院”,展示文物修复过程。 单霁翔表示,故宫文物医院是文保科技部展示区,于2014年底启动建设。建成后的建筑长度达361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修复中心,将作为常规展览场馆向公众开放。 “我们要让文物修复大师走到前台,让百姓走近文物修复...
四川博物院作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现存古籍善本4万余册,门类齐全、年代久远、存世稀少,已形成完整体系,是四川博物院资料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历史文献和学术研究价值。但受四川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古籍保存条件制约,古籍文物存在酸化、虫蛀、霉斑、开裂、污染等多种病害,严重威胁古籍的生存。为此,该院古籍保护技术人员针对古籍善本的现状,设计完成科学的保护方案,制定长期的修复计划,逐年分批完成川博院藏古籍...
修复后的肇庆堂古建筑。市委报道组 蔡凤 摄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0月30日,来到东阳市六石街道北后周村肇庆堂游玩的杭州游客吴先生看到眼前的古朴庭院,不由得吟起诗来。肇庆堂古建筑群有500年历史,最近刚刚修复完成——北后周村1311名农民自发众筹2000多万元,让这座老民居建筑重现旧日风貌。 国庆期间,该村民俗文化节吸引了一万多名游客。这个周末,古村又迎来了3个非遗传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