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自古以来,制陶瓷的窑炉都只有一个火膛,而禹州城东北隅的宋代官钧窑场,却有一座双火膛窑炉,更稀奇的是这两个火膛像乳房形状,这样的窑炉世上独一无二,它出产的钧瓷举世无双。当初,为啥建成这样一个钧瓷窑炉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悲壮的故事呢! 相传在北宋年间,阳翟城(今禹州市)东北隅有个官办瓷窑场,规模很大,能工巧匠多得很。窑场有个年轻才子,名叫俊瑶,刚刚十九岁,出身书香门第,又聪明,又肯钻研,完整地掌握了制瓷...
吴孝立墓志与瓷器同出,确切表明北宋徽宗重和二年即公元1119 年以前,钧瓷已经开始生产,甚或在神宗元丰八年即公元1085年以前就开始烧造。虽然该墓材料残缺不全,又非科学发掘,但与禹县神垕镇钧窑遗址的发掘资 料、北京金山金墓出土瓷器年代的推断相互印证,有助于解决争论不休的钧瓷开始烧造的年代问题,为研究提供了一组北宋末期钧窑产品的标准器 基本可证“钧窑始于唐,盛于宋。北宋徽宗时期成为御用珍品,并在禹...
在钧州境内(今河南禹县),故名。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境内有窑地近一百处, 以小白峪历史最早, 唐代已烧黑釉带斑点器物,时称“花瓷”,对宋代紫红斑点装饰有直接影响。宋代首创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烧成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釉,美如晚霞。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制供养植奇花异草用的各式花盆与盆托;钧台窑是宋代众多钧窑中最具代表性之一,窑址发掘出土数以千计供宫廷陈设用的这类瓷器,器物...
宋元·钧窑玫瑰紫蓝釉鼓钉水仙盆 元·钧窑碗 钧瓷从唐代兴起,经过了两宋时的鼎盛,进入元代后各地继续生产。由于宋时宫廷对于钧窑瓷器质量和数量的严格控制,致使仿钧之风遍及全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窑系,至元末才趋于衰落。钧窑系的形成使得钧釉瓷器的制作范围在元代更加扩大,如河南的鹤壁集、安阳、淇县、浚县、修武、宝丰、鲁山、禹州市、临汝、内乡、新安、林县等,河北的磁县、曲阳等,山西的浑源、怀仁、临...
我国瓷器的故乡,瓷器历史源远流长,china一词即有瓷器之意,从3000多年前的商、周的原始青瓷起,经秦、汉、南北朝到唐代得到飞速发展。北宋工匠在唐代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创烧成功窑变铜红釉——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窑变效果将瓷器由青白二色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成为宋代五大名窑的之首。北宋徽宗时(1101-1125)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并在禹州市设置官窑,烧制宫廷用瓷,每年钦...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月白色瓷器是钧窑的特色之一,这也是其有别于其他四大名窑的最大区别。 【钧窑】多种色彩,创新境界 钧窑主要烧造时期有说为宋、金、元,而有学者认为目前被定为宋代钧官窑的陈设瓷为明初永乐宣德时期烧造。均窑有钧官窑和钧民窑之分,钧官窑窑址在河南禹县(时称钧州)。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官、哥三种瓷器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
钧窑瓷器的生产制作自元末以后渐次衰败。明代万历年间,钧瓷的“钧”字因犯了神宗朱先生的名讳,窑场被官府封闭,此后钧瓷生产一蹶不振,陷于濒临绝境的地步,尤其是钧瓷烧制过程中自然窑变的奥秘更是技艺失传,无人知晓。直到清光绪五年(1880年),禹州神垕镇钧瓷世家中的芦天恩、芦天福、芦天增兄弟三人,由于受古董商高价收买宋钧的诱引,在小型发掘中得到启发,立志恢复钧瓷,此后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钧瓷的烧制开始有了...
道玄钵 由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华陶瓷大师联盟等共同组织的“新丝绸之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日前在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展期将持续到明年5月份。来自中国五大传统名窑八大陶瓷产区的60多件作品参加了此次展览,其中禹州神垕镇刘家钧窑刘建军、刘志军兄弟的钧瓷作品《道玄钵》、洛阳“三彩艺”郭爱和先生的洛阳三彩《寻梦丝路》等19件作品将永存希腊,被希腊亚洲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道玄钵》是当代...
北京荣宝斋携手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钧瓷柴烧技艺”传承人、钧瓷大师任星航“钧天星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星航钧窑作品展”12月23日揭幕。上百件钧瓷作品首次亮相,其中包括几十件按照宋代柴烧工艺烧造的珍品,作品的釉面和窑变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宋金遗韵,被认为是最接近宋代钧官窑瓷器气韵的当代作品。此次“钧天星航”艺术作品展是荣宝斋非遗作品系列专项展的一部分。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的神奇窑变,堪...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省禹县,创烧于宋代,明、清、民国各时期均有仿钧窑的品种出现。钧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釉中含少量的铜,并创造性地烧出红色釉,由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变化万千,是青瓷品种的创新与突破。而且这种窑变釉最大的特点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可以说钧窑烧成后没有完全一样的,这正是它的迷人之处。正如:“高山云雾...
自古以来,制陶瓷的窑炉都只有一个火膛,而禹州城东北隅的宋代官钧窑场,却有一座双火膛窑炉,更稀奇的是这两个火膛像乳房形状,这样的窑炉世上独一无二,它出产的钧瓷举世无双。当初,为啥建成这样一个钧瓷窑炉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悲壮的故事呢! 相传在北宋年间,阳翟城(今禹州市)东北隅有个官办瓷窑场,规模很大,能工巧匠多得很。窑场有个年轻才子,名叫俊瑶,刚刚十九岁,出身书香门第,又聪明,又肯钻研,完整地掌...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的传说。据记载: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钧窑的兴起在宋徽宗时期。当时,奇花异木聚集京城,器皿需用量急剧增多,钧窑产品供不应求,民间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和“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评说。 据近年考古发掘资料分析:钧窑的烧造历史始于晚唐、盛于北宋、遗续于金元,前后达700...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齐名。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实地调查探明,禹县境内的八卦洞、钧台、神垕镇等地分布着100余处窑址。烧瓷时间从唐至元,约有600年的历史。唐代窑址发现于小北峪,出土遗物有黑釉彩斑的壶、罐、拍鼓等。1974——1975年,在八卦洞及钧台窑进行了局部发掘,清理出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出土大量窑具及瓷器标本。器形有花盆、...
10月9日上午,开封市大相国寺大雄宝殿梵音雄浑,一场由百余名僧众参加的盛大的恭迎钧瓷《四大菩萨》祈福仪式隆重进行。由禹州坪山钧窑设计烧制的钧瓷《四大菩萨》成为大相国寺镇寺之宝,被寺院永久收藏。 据了解,坪山钧窑作为禹州钧瓷代表企业,一直以追寻中国文化根源,发扬传统文化精髓为理念。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杨廷玺在创作过程中,坚持融合释儒道各家之长,通过钧瓷创作参悟...
宋(公元960-1127 年) 高10.1、口径22.2 厘米 1925 年鄢陵县窖藏出土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胎质坚硬,釉层较厚,基本色调为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釉色有天蓝、天青、月白、紫红等。烧制的青釉近于蓝色,且青色中略带红,犹如蓝天中一抹淡淡晚霞。色调之美,超乎言辞。此外,钧窑亦以其窑变而产生的绚丽釉色而闻名。今已于禹县发现钧窑窑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