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书名:《古陶瓷鉴定学·总论卷》 作者:毛晓沪 著 陶瓷器的生产离不开工艺,也离不开后天环境对它的影响,不同的工艺会在它身上留下不同的印记,不同的保存环境也会给它造成不同程度的自然损伤,称之为自然旧貌。痕迹学鉴定,其实就是在找出陶瓷器身上的这些印记,类似于司法上的物证鉴定。笔者将它们分成了六个方面及步骤:一、胎质鉴定;二、成型工艺鉴定;三、装饰工艺鉴定;四、釉和施釉工艺鉴定;五、装烧工艺鉴定;六...
中国科学院院士干福熹、郭景坤、薛永祺和著名古陶瓷专家张浦生、刘新园等齐聚一堂,就古陶瓷鉴定“眼学”与科技手段交叉和融合等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本刊讯 传统古陶瓷鉴定中运用“眼学”进行鉴定,一直是中国古陶瓷鉴定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同一件瓷器鉴定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成了长期困扰古陶瓷界鉴定的“瓶颈”问题,并影响了收藏及艺术品投资的正常秩序,良莠不分乃至赝品充斥。 日前,受...
作者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仿古瓷的研烧,古今皆有。历代社会畅销新品类、新工艺,后世每每竞相仿造,在仿烧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整个中国陶瓷史上,各个时代和各类窑系之间的仿烧,比比皆是。 浙江上虞越窑和江西丰城洪州窑青瓷,自汉、晋、南朝至隋唐以来,两窑相距不远,相互交流与借鉴,瓷器造型、釉色和纹饰多有相似之处。隋唐时期,越窑、洪州窑蟹壳青和刻划花、印花装饰著称于世。五代秘色瓷和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 我国已故著名学者周仁和叶麟趾是利用自然科学方法对中国古陶瓷进行研究的奠基人。他们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这一工作。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科学实验及对古陶瓷的试制,从事传统陶瓷工艺技术的研究,改进陶瓷生产。如周仁先生早在1930年于南京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内创办陶瓷试验场。[1]叶麟趾先生也曾创办北京陶瓷公司并任工程师,还在1937年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创设陶瓷系,培养...
、 中国科学院院士干福熹、郭景坤薛永祺和著名古陶瓷专家张浦生、刘新园等齐聚一堂,就古陶瓷鉴定“眼学”与科技手段交叉和融合等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本刊讯 传统古陶瓷鉴定中运用“眼学”进行鉴定,一直是中国古陶瓷鉴定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同一件瓷器鉴定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论,成了长期困扰古陶瓷界鉴定的“瓶颈”问题,并...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在安徽省博物馆里,一场陶瓷展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和以往展览不同,此次展出的107件陶瓷均来自普通收藏爱好者,藏品质量之高,让文物鉴定专家大吃一惊。 逾七成展品是珍品 “这批展品的质量让我们很意外,也很欣喜。”昨天上午,省文物鉴定站研究员李广宁指着展柜里的一件件陶瓷说道。 据介绍,此次“陶缘瓷韵——安徽民间古陶瓷藏品汇珍”展出的107件古陶瓷,均来自民间收藏。历经一年多的征集...
人们在鉴定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举棋不定的情况,说它是赝品吧,似乎证据不足,说它是真品吧,又多少有些可疑,行内通常称此为“不开门”。这也就是说,虽然没有明显证据证明它是现代仿品,但也存在一些疑点。比如有的器物的釉面上有明显人工打磨痕迹,让人看上去十分不爽。如果仅此一点,再没有其他辅助证据,就不能马上判定它是现代仿品。尽管人工打磨器物表面是最常见的作旧方法,但也不是所有存在人工打磨痕者一定就是现代仿品。...
一件品相完好、流传有序的明清官窑瓷器动辄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非一般藏家能望其项背……由于近年来明清官窑瓷器的价格一再走高,收藏的门槛一直居高不下,不少投资和收藏的人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古陶瓷。但现在的事实情况是,不论是明清瓷器,还是古陶瓷,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都越来越让他们“进退两难”:一方面,中国瓷器在各大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而流散在古玩、旧货市场上的瓷器,价格倒是很有“杀伤力”,但不是在行...
不论是明清瓷器,还是古陶瓷,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都越来越让他们“进退两难”:一方面,中国瓷器在各大拍卖中价格屡创新高;而流散在古玩、旧货市场上的瓷器,价格倒是很有“诱惑力”,但不是在行内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绝不敢轻易下手。另一方面,媒体又在不断揭露瓷器造假的种种伎俩。针对目前瓷器收藏市场的现状,定于5月7日和8日在南京珠山会馆举办的古陶瓷鉴定知识讲座,将为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打开古陶瓷世界的神秘大...
收藏市场经历了2010年的火爆之后,诸多藏品的价格一路飙升,不断改写着中国艺术品天价的概念。从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41亿元成交,到北宋名琴“松石间意”拍出了1.3664亿元的天价,艺术品市场天价时代突如其来。这个还不满20岁的年轻市场在去年一年里不仅创造了无数的天价和奇迹,也渐渐从一个小众市场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2011年,艺术品收藏市场奇迹仍会继续吗?各个收藏板块又会出现怎...
纵观古陶瓷赝品的发展历史,在经过初创期后,又经历了近200年的缓慢发展阶段,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才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划时代的作伪高潮。这一时期,在近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大批西方人涌入中国“淘宝”,古董必然成为世界列强豪夺的焦点,古玩市场空前活跃,作伪之风也随之甚嚣尘上。此风一直延续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戛然而止。 这一时期的古陶瓷仿制和作伪基...
日前,记者从华夏文博收藏家协会获悉,天津民间古陶瓷器博物馆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中,除了北宋汝窑瑞兽、元青花罐、明万历罐、成化青花瓷碗、乾隆珐琅彩瓷等重量级藏品外,还有一项主打展品就是宋朝到民国期间各时期的碎瓷片。据了解,古陶瓷博物馆正式开馆之后,这些碎瓷不但是展品,还担负着教具的功能。 记者见到了正在筹建的古陶瓷博物馆,博物馆200平方米的主展厅已经开始布展了。 作为该博物馆主创人的华夏文博收藏...
古陶瓷仿制、作伪之风虽然开始于明代中晚期,但还只限于个别民间小窑中的小打小闹。严格来讲,这一时期的古陶瓷赝品根本谈不上仿制,它的造型、纹饰、釉色等均为当朝风格,只是将款识写成前朝。如正德时期的青花产品书写“宣德年制”款、康熙时期的产品书写“宣德年制”款、“成化年制”款等等。我们称这一时期为古陶瓷造假的第一阶段,也叫初创期。人们给这种不如实书写的伪款,起了一个十分文雅的名字,叫“寄托款”。辨别这一时...
中新网徐州1月21日电 (汪洁 拾观之)今年63岁的民间陶瓷艺术家孙美玉先生,在徐州向以制作仿两汉古陶和仿红木陶器几可乱真著称。今日,记者走进孙美玉的古陶作坊,采访了这位与陶艺已经打了40多年交道的著名陶艺家。 在孙美玉工作室,见到他正在忙碌着,手上、身上沾满了泥土。孙美玉不善言谈,他的沉默寡言恰好与他所从事的古陶艺术相契合。他告诉记者,为学习和模仿古人的制陶工艺,他每天都反复琢磨,一遍遍的试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