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御窑国际论坛在江西景德镇举行,来自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著名古陶瓷专家与中国古陶瓷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共同商讨御窑历史成就及保护与传承。 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耿宝昌说,元、明、清三代是景德镇陶瓷最红火的时期,最具代表的就是御窑。御窑对世界各国陶瓷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全世界陶瓷从业者的关注,应该把御窑原汁原味地恢复起来。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权奎山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吕成龙重点介...
著名书法家、诗人、古陶收藏家,古陶文明博物馆馆长、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路东之因突发心脏病于10月24日离世,终年49岁。路东之1962年生于北京。生前创办古陶文明博物馆,这是中国内地首批私人博物馆之一。古陶文明博物馆虽然是一个私人博物馆,但它却是目前中国古陶文化最专业、藏品最多的私人博物馆。藏品包括“新石器时代彩陶及周秦汉唐陶器”、“战国秦汉砖瓦...
俗话说:“胎是骨,釉是衣”、“人靠衣服马靠鞍”。陶瓷表面通常施有一层或两层与玻璃相似的釉,使产品美观而实用,并能提高器物的强度与表面的硬度,以及抗化学腐蚀能力。自瓷器诞生之日起,釉就不离其左右。对釉的鉴定也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内容。它大致包括对釉料性质和施釉方法两个方面的鉴定。 以当代化学分析为基础的釉料研究告诉我们,釉料主要是由基料、色剂、熔剂和辅料四种化学物质组成。 基料,顾名思义就是形成釉...
针对那些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修养,有特定的文化收藏追求而热衷于古陶瓷收藏的收藏之友,笔者总结出古陶瓷收藏三个要诀:收藏启蒙入门阶段要诀:一不收新、可收旧;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要诀:二不收旧、可收老;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要诀:三不收老、可收古。 第一阶段,所谓“不收新、可收旧”,即是指,处在收藏启蒙入门阶段,除了当代特指文革(1966-1976)后的新瓷工艺品不收藏之外,所有旧的、包括...
10月15日,中古陶走进鄂尔多斯首届大型专家公益鉴宝寻宝大会将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泰华府世家会所拉开序幕,数十件中古陶藏晚清官窑瓷器精品也将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与广大藏友见面。这些难得一见的嘉庆至民国初期官窑烧造的精品,均已收录在文物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的《帝国余晖——中古陶藏晚清官窑瓷器》一书中,是中古陶九年来分别在苏富比、佳士得、嘉德、翰海、保利等拍卖行和中外资深藏家手...
由鄂尔多斯市文化局、《鄂尔多斯日报》社主办,中古陶(北京)国际艺术品有限公司、鄂尔多斯万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古陶走进鄂尔多斯”首届大型专家公益鉴宝寻宝大会暨中国艺术品收藏与金融化投资理财论坛、金鑫书法作品展、“帝国余晖”中古陶藏晚清官窑瓷器展,将于2011年10月15日至21日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伊泰华府世家会所举办。活动期间,由文物出版...
说起来可能大家都不信,天津城市地下就是一座“陶瓷博物馆”。记者昨天采访中了解到,由天津市河北区收藏家协会推出的天津首个古瓷器博物馆——天物古陶瓷博物馆将于今天正式对外开馆,未来将长期免费向市民开放。而馆里展出的瓷器片,都是从本市这些年的各个施工工地挖出来的。 据介绍,博物馆内两万余片青花残瓷及多个窑口的残瓷片,竟大多来自天津城市的地下,说不定就曾被...
由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珠山会馆联合举办的“古陶瓷展示交流会”于8月27日-9月4日在南京市下关区珠山会馆隆重举行。 珠山会馆是“以瓷会友”“瓷友雅集”的文化沙龙,定期约请专家学者开办陶瓷文化讲座及陶瓷艺术展览。本次陶瓷展历时9天,共计展出古陶瓷精品百余件、多件官窑重器和各窑口陶瓷精品。特别是全品相的元青花缠枝牡丹海鸟纹兽耳大罐(见图),也在此次交流会上现身。会议期间约...
天津北方网讯:9月17日,坐落在天津市古玩城的天物古陶瓷博物馆将试开放。该博物馆是由华夏文博收藏家协会会长边正明筹建的。馆内展出近两万件(片)青花瓷及其他窑口残器残片。其中,明代成化青花葵花宫碗、清代乾隆珐琅彩石榴尊以及重10公斤、高86厘米的唐代银彩绘胡人马,都是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 除了上面三件珍品外,在展览中,市民还将看到唐代青花瓷五代越窑双龙瓶,宋代绿、紫定窑瓶、宋代哥窑鸟食罐,南宋官窑...
□本报记者 郑文钊 曹辰 耿宝昌、谢辰生和罗哲文,三位老先生在中国文博界皆鼎鼎大名。但有着当今古陶瓷界泰斗之称的耿先生,和获得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的谢、罗两位老先生同时出席一项活动,却是难得一见。8月27日上午,在北京东三环华威桥南的联合国际大厦,上述“三老”并排坐在“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开馆庆典仪式的主席台上,一同见证了来自安徽淮北的这家民营博物馆的正式开放。 将收藏的运河文化奉...
A 将收藏的运河文化奉献给社会 1999年,在淮北市濉溪县柳孜,埋没千年的隋唐古运河码头被发现,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沉船和石构建筑等文物。从这些出土的陶瓷器看,多为日用品,但也有相当部分属于高档次的贡品级别,造型之精美十分罕见,代表了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段辉煌。它们不仅是隋唐大运河文明史的印证,也为人们研究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提供了更多实物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淮北民间自上世纪80年代起,即对...
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收藏文化的乐园隋唐大运河 线性文化遗产耿宝昌、谢辰生和罗哲文,三位老先生在中国文博界皆鼎鼎大名。但有着当今古陶瓷界泰斗之称的耿先生,和获得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的谢、罗两位老先生同时出席一项活动,却是难得一见。8月27日上午,在北京东三环华威桥南的联合国际大厦,上述“三老”并排坐在“隋唐大运河古陶瓷馆&rdq...
我痴迷于中国古陶瓷造型艺术的智慧,陶醉于其釉色展现出的美轮美奂,古陶瓷的艺术之美成为我的终生挚爱,从而开始了我对古陶瓷收藏的研究探索之路。与隋唐运河出土陶瓷器的结缘还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淮北当地农民在修建房屋和其他生产活动中,经常会挖到一些陶瓷器,开始时,人们以为是地下墓葬里出来的东西,认为不吉利,只要见到整器都将其砸成碎片,还经常拿着碎片给我看,开始我也信了这种说法。但随着给我看的数量增...
顾林昌向记者介绍了其收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名窑古瓷藏品。要得到这些东西,不仅仅靠眼力和魄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对我国古陶瓷文化的深刻理解。 “藏龄”30年在沪上收藏圈子内,顾林昌是公认的古陶瓷收藏家。虽然顾林昌加入上海市收藏协会的时间不长,但其“藏龄”至少有30年。在沪郊川沙顾林昌的家中,记者有幸一见其珍藏的古陶瓷珍品。 尽管顾林昌的家庭收藏室只有10平方米,但却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瓷器,玻璃柜内、...
说不尽的宋瓷 道不清的哥窑 迷雾重重说哥窑瓷影依稀中的文化传承怎样研究古陶瓷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瓷器是中国最著名的手工艺术品之一,它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高级的瓷器也是古代皇家的收藏品。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在国外也成了收藏品。大约在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