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有网络,就随时可以看到首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这是不是很酷? 6月11日,首都博物馆“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示”平台上线,展示了从商代到民国时期的文物藏品共计10022件(套),包括金器、玉器、瓷器、铜器、银器、文具、印章、钱币、佛像、玉杂、绘画、契约等12类,其中不乏特色精品。这也是国内首个可移动文物成果普查平台。 一个平台的上线,正在让文物从“展线”逐步走向...
自3月2日起,“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亮相首都博物馆。记者获悉,这场展览本应该在6月2日撤展,但由于观众参观热情高,展览将延期至6月26日。26日12时至21时,还将为刚走出中考考场的学子开专场展览。 26日海昏侯展将开中考考生专场 2015年,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的发掘在业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共展出文物441组件,以金器、...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历史文化悠久,文物保护点众多,记者从潍坊市文物保护部门获悉,目前,高密市共有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分别为:城阴城遗址、西刘家遗址、析城向阳遗址、青纱桥、孙家口伏击战旧址、小牟家关帝庙、刘冠三墓、柴沟汉墓群。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高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17处。此外,2016年,高密市又申报了15处潍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批复中。 ...
6月1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新闻发布会,由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周魁英发布“陕西文物对外交流50年成果”,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周魁英介绍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陕西文物先后到过全球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巡游世界150多个城市,自主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文物出境展览242个、引进境外文物展览71个。陕西文物出境展以秦兵马俑为代表,以西周青铜器、汉唐丝路文物...
6月17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浙江大学图书馆等浙江省内主要古籍藏书单位协办的“浙江省古籍保护成果展”在杭州浙江图书馆展出。 本次展览分为“调查家底——开展全面、规范的古籍普查”“改善环境——中小型古籍库房建设的标准化和制度化”“分级保护——建立珍贵古籍名录,优先保护”“变腐朽为神奇——古籍修复成果与全省古籍修复网络建设”“化一身为千百——古籍数字化与开发利用”等...
今年以来,我市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旧石器时代遗迹考古发掘工作,涉及全市8个乡镇(街道)15个村(社区)20个洞穴,主要围绕新安江流域、兰江流流域、寿昌江流域及其支流沿岸和山脉走势展开区域性考古调查发掘。 目前,考古工作人员在莲花镇齐平村仙人洞发现各类早期动物化石十多枚,在樟村后山洞内发现有人工痕迹打制石制数枚,包括刮削器、砍砸器、石核等,可判定为古人类使用的石器,预计10月份转入室...
6月11日,作为今年文化遗产日的重要活动之一,“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古建筑保护成果摄影展在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松鹤斋开幕。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河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姜德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河北省政府副秘书长康彦民、河北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等出席开幕式。 “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第三届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展出了50多件各具特色的国画、油画和书法作品。作品均...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的西藏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西藏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区、县普查办和各国有单位开展普查工作的相关情况,包括采集文物数据、上传数据、通力合作、广泛宣传等内容;第二部分展示普查取得的成果。展览分别从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管理处、罗布林卡管理处、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萨迦寺等收藏单位借展文物52件(套)...
今年6月11日是全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9日起,嵊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嵊州市文物管理处在越剧博物馆一楼展廊推出嵊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 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对国有机构代表国家保存的文物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和统计。这是建国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旨在健全文物保护体系,为实现全国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奠定基础。嵊州市第一...
故宫博物院昨天发布一系列最新文物保护成果,其中,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对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本次考古主要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还有建筑基槽遗迹。故宫博物院透露,这里计划建成原状陈列博物馆,让后人们都能够直观地了解紫禁城的历史足迹。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东西向宽2.5米、南北向长5.4...
为迎接全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蕴藏的价值被更多人感知、认可,唤醒激发大众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6月11日,苍南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在县博物馆广场前开展。 该展览以苍南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为主线,图文并茂,用普查工作者的镜头和感触,带领观众领略普查成果,此次成果图片展除展出普查系统内文物116件(套)外,特遴选普查系...
为了迎接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6月7日南浔区举办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果展示活动。本次围绕主题精选文字与图片,制作一批文化遗产宣传板。另组织市级优秀文博志愿者参加此次活动,面向大众进行讲解,并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册。 本次展览主要是湖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南浔区共21处,包含了古遗址、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和其他5大类。截至目前,南浔区共有各级文物...
6月5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沿海地区“水下考古工作方法与成果座谈会”在宁波举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韩小寅,以及来自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全国沿海各省市的相关文物主管部门与文博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近...
6月8日上午,由淄博市文广新局、淄博市文物局主办,淄博市群众艺术馆、淄博市博物馆、张店区文化出版局承办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暨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开幕式在市博物馆举行。琉璃灯、烙葫芦、淄博烙画、鲁派内画、民间剪纸、核雕等14个非遗项目的优秀民间手工技艺的传承人进行现场展演展示,让市民们了解和领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只要拿的动剪刀 就要让这门艺术传承 “剪纸的手法很多,但是...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包括文化遗产在内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加强文物保护,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展示文明大国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